文:惟一堂 藥食同源,是指中藥與食物是同時起源的,二者之間并無絕對的分界線。 惟一堂東司門旗艦店負責人王少華介紹,飲食的出現,比醫藥要早得多,因為人類為了生存、繁衍后代,就必須攝取食物,以維持身體新陳代謝的需要。經過長期的生活實踐,人們逐漸了解了哪些食物有益,可以進食;哪些有害,不宜進食。通過講究飲食,使某些疾病得到醫治,而逐漸形成了藥膳食療學。《淮南子·修務訓》稱:“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 王少華表示,地黃是玄參科植物,鮮用稱“鮮地黃”,干品稱“生地黃”,炮制后稱“熟地黃”。《神農本草經》列地黃為上品“久服,輕身、不老”。現代中醫常用地黃配伍方劑治療更年期綜合征,如六味地黃丸、百合地黃湯、地黃飲子等。鮮地黃具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的功效;生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常用于內熱消渴,發斑發疹;熟地黃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常用于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月經不調,眩暈,耳鳴,須發早白等癥狀。 王少華指出,黃精性味甘甜,食用爽口。其肉質根狀莖肥厚,含有大量淀粉、糖分、脂肪、蛋白質、胡蘿卜素、維生素和多種其他營養成分,生食、燉服既能充饑,又有健身之用,可令人氣力倍增、肌肉充盈、骨髓堅強,對身體十分有益。黃精根狀莖形狀有如山芋,山區老百姓常把它當作蔬菜食用。黃精性平、味甘,功能益氣、潤肺、強筋骨,主治脾胃虛弱、肺虛咳嗽、風濕疼痛、風癩癬疾、消渴等癥。現代藥理實驗證明黃精可促進免疫球蛋白形成,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具有抗疲勞和抗衰老的作用。 王少華提出,黃芪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黃芪和內蒙黃芪的根。黃芪適用于勞倦內傷,五臟虛衰,年老體虛,久病羸弱,心慌氣短,自汗體虛,脾胃虛弱,肌膚腫脹,瘡瘍潰瘍不生肌收口,食欲不振,氣虛浮腫,中風后遺癥。現代研究認為,黃芪主要含有甙類、多糖、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具有增機體免疫功能,利尿,抗衰老,保肝,降血壓,能消除腎炎蛋白尿,增強心肌收縮力,還有促雌激素樣作用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