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中小學教師小課題選題的8個基本要求 1.前瞻性 本世紀是知識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也將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學校教育科研,應充分領會、反映、適應這種變化的趨勢,做出具有預見性和前瞻性的課題,突出和強化面向未來的意識。對于正在高速發展中的一些教育問題,我們要運用更多的前瞻性思維和系統性思維去審視。經過認真思考、理性分析,提出應對的策略。教育科研的前瞻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未來某項教育的策劃(前景分析、預測和實踐);二是對教育現狀的改善。 2.實用性 實用性主要是指研究這個問題,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能否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能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就是說,選定的課題要具有實用價值,能夠指導教育實踐。對于填補科研空白性課題,研究價值最大;對于一般性的課題,也可立題研究,但最終一定要有收獲;對已解決或基本解決的課題,最無研究價值。所以,在立題研究前,要先了解課題研究的前沿信息,不要去做徒勞無益的工作。 3.科學性 科學性體現在研究問題的指導思想和研究目的上,指導思想要明確,研究目的要明確。要求立論科學合理,事實真實充分。具有科學性的課題,既要有實踐基礎,又要有理論基礎。對于我們一線的教師來說,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容易使選題具有實踐基礎,但老師們普遍認為,最為困難的是自身缺乏理論基礎。所以,同志們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要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不斷充實自己,促使自己在教育實踐中選擇具有科學性的、好的課題。 4.創新性 選題不要趕時髦,人家搞什么,我也搞什么,全然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教育實驗是一種科學研究活動,它要求研究人員具備創新精神,要不同于前人、他人的眼光,要研究前人沒有人做過、或沒有人在做的課題,或者是別人做過卻未能解決或者未能完全解決的問題。這樣就做到了選題的新穎性和獨創性。 5.可行性 要求研究者不能脫離實際進行空想、幻想、夢想,比如只做所謂純粹局限于教育的課題。我們要從學校的角度著眼,充分考慮學校的人文環境、師資水平、實驗基礎、教學設備、教研經費等;要從教師的角度,從自己的研究水平和能力的實際出發。如果自己擁有豐富的教育實驗經驗,可在理論領域作些研究;如果是實驗研究的新手,可研究一些具體的課題(問題),著重掌握教育實驗的方法。 6.方向性 教研課題要有明確的研究方向和主攻目標。研究方向和目標不明確,涉及研究的層面過多,從而會導致一些困難,結果不是課題進行不下去,就是每個方面都不能研究透徹。即便你選題很好,也做不出理想的成果,勞而無功。另外,課題研究方向明確與否,客觀上還取決于課題是否有變革內容。有時會通過某種變革以影響學生,從而獲得預想的結果,以解決某個問題,這正是教育實驗的基本精神。 7.操作性 由于教師教育教學任務重,工作繁雜,加上目前學校教育工作中面臨著許多新問題,老師們對教育的途徑和方法的可操作性要求十分強烈,所以課題研究的教育途徑和方法要增加可操作性。一旦教師根據特定教育變量,選擇和掌握一種或若干種特征鮮明的途徑和方法,就能靈活運用,付諸實施。實踐證明,一線的老師最喜歡借鑒、運用便于操作的研究成果。 8.適當性 課題的大小,是個相對的概念。我們要依研究力量而確定課題大小范圍。作為教師選題宜小不宜大。小課題涉及的范圍小,對主觀和客觀條件的要求不高,內容具體,方法簡單,難度不大,容易取得成果。如個案研究,研究的對象少、規模小,一般是在自然狀態中進行,不會影響教師的日常教育工作,這就特別適合我們作課題研究。如果研究的范圍太大,就容易大而空。大而無當、空而又虛的問題,無從下手,不適于作為課題。 文章來源與東方欲曉的博客、項城課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