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個實用的情緒處理方法:『正念靜心法』 情緒是人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對我們來講,情緒的堵塞和處理不當幾乎是一切的障礙,障礙人際關系、障礙行動力、障礙智商 如果情緒質量太差,縱使再博學多聞,三觀也會被帶偏的,談解脫正見、往生善道更是妄想 這里推薦一個叫做 正念靜心 的方法 (按照原先的風格,一個主題還是分成3篇來寫,第1篇屬于鋪墊) 情緒,是每一個正常人必有的現象,它有很多種不同的形式 但最基本的情緒只有4種: 喜、怒、哀、懼 喜,意味著創造的本能 怒,意味著戰斗的本能 哀,意味著逃跑的本能 懼,意味著停止的本能 它們都是生物自我保護的心理現象,都是再正常不過的 這四種情緒是幾乎所有動物的共性,所以可以叫做“原始情緒” 而唯獨人類,以及少數高智商動物,具備或多或少的復雜情緒,比如: 嫉妒、傲慢、焦慮、抑郁、慚愧、后悔、愉悅、煩悶 這些高等動物獨有的情緒,可以稱作“高級情緒”,是以基本情緒為基礎演變而來的 但凡情緒,都有2個特點: 1、無常性 2、內源性 所謂無常性,就是情緒持續的時間不會很長,短則幾秒鐘,長也就幾天,遲早會因為各種原因漸漸淡去 一切有生就有滅。快樂或悲傷的情緒產生了,就一定有消失的那一天;情緒持續時間則有長有短,因人而異 情緒就好像水面的波紋,通常都是不恒久的,這才是正常的狀態 如果一個人長期處在興奮、憤怒或抑郁的情緒狀態下,長達數月甚至更久,必定會對日常生活產生影響,這就屬于精神疾病范疇 所謂內源性,就是說: 情緒并非來自外界,而是來自自己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三觀、認知、立場和體質,同樣的事發生在不同的人身上,激起的情緒是不同的 同樣是老板下了一個指標,為什么別人一臉興奮,而我滿腔怨氣? 同樣是在看一個電影橋段,為什么有些人看得想笑,有些人邊看邊哭? 同樣是孩子沉迷游戲,為什么有的父母只知道憤怒,有的父母不會? 如果情緒真的是來自外境,那全人類面對同一件事的時候,臉上的表情應該是一樣的才對 正是因為情緒來自內心而非外境,處理情緒、改變自我才是可行的,并且有一個可實現的圓滿目標 我們潛意識中有著未發芽的情緒種子,當種子在遇到對應的外境時才會生長;若沒有種子,外境來了也不會激發情緒 因為外境是無常的,所以情緒才呈現出無常性,生了又滅、滅了又生 所以,我們在沒有憤怒的時候,只能說引發憤怒的外緣一時未到,內心的憤怒種子是肯定還在那兒的 比如,此時如果有人無故抽我一巴掌,我肯定會生氣,說明我內心肯定還有憤怒的種子 比如,聽音樂會帶給人“愉悅和放松”的感受,實則這種感受不是音樂帶給人的,而是人內心有“愉悅和放松”的種子,通過外境的音樂澆灌而萌發出來,是人本來就具有的 一個人的一切情緒,都是他本自具足的,而非外界賜予 而只要內心有負面情緒的因,必然會有外緣與其相應 所以你會發現,有些人即使逃離原來的環境,換了一個新的地方,還是會重復同樣的遭遇、遇到同樣的人 不過很多人不愿意承認這一點,我這么美,我怎么會有問題呢,對不對?肯定是世界出了問題 負面情緒的種子不處理好,就不會有真正安樂的那一天 因此改變人品的第一步,從處理情緒開始;處理情緒,還得從內心下手 下手的方式,就分為了2個部分: 1、對境現前,情緒生起時 2、對境未到,情緒不生時 具體方法,下回繼續聊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