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是第一個大統一的朝代,當年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中國,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這些制度都是由李斯提出推行的。李斯的政治主張的實施,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專制的基本格局。不過作為千古一相的李斯下場卻不怎么樣,堂堂一個丞相,經歷過秦始皇橫掃六合這樣的大場面,最終卻敗在了一個宦官的手上,不僅父子被處以腰斬,還被滅三族。 聽起來很不可思議,李斯位高權重怎么會斗不過一個小小的中車府令趙高。 其實在繼承人問題上的選擇錯誤,一步走錯,步步皆錯。 那時候秦始皇在位的時候,他把自己的聰明才智與秦始皇的遠大構想結合成一體,以自己的遠見卓識,成就了皇帝的政治構想,秦始皇對他非常滿意。那時,只要一心事主,努力做事就行。但秦始皇沙丘病逝后,趙高殺掉領兵在外的公子扶蘇,立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為帝,而按照秦始皇遺照:扶蘇繼承皇位,為達到這個目的,他找李斯商量,但李斯堅決反對,還說這是大逆不道,趙高馬上亮出殺手锏,抓住李斯貪戀相位、意欲封侯的弱點,迫使其放棄抵抗,終成“沙丘之謀”,胡亥當了二世皇帝。 李斯這一步走錯,導致之后的步步都錯,論玩陰謀詭計,李斯跟趙高相比,就猶如大人跟小孩之間的差距一樣,他一旦陷入與趙高的權力爭斗,必然處于下風。趙高他是個陰謀家,凡事只從自己個人的權力、富貴和利益出發,而李斯是屬于那種沒有什么野心,只管做事、不管謀人。 后來陳勝吳廣起義爆發,趙高誣陷這是李斯之責,秦二世胡亥多次指責李斯的不是,被逼無奈,李斯只好上書建議秦二世行督責之術,大權獨攬,縱情玩樂,還說只這樣才是顯示帝王的尊貴。李斯再度放棄原則,在治國理念上已和胡亥、趙高同流合污。 趙高最后一次下套直接把李斯帶入死地,趙高先是要李斯面見皇帝,規勸胡交不要胡鬧,然后又乘胡亥玩樂興頭上,通知李斷來見。這時候李斯有點兒犯傻,被拒三次還不想走。胡亥很不高興地,趙高機又上讒言,說李參與了沙丘之謀,立您當了皇帝,可他沒有封侯,心生怨恨,兒子又與叛亂的人有來往恐怕要謀反!胡亥聽信趙高的話命人將李斯治罪,一番棍棒之后,李斯只能屈打成招,李斯父子被處以腰斬,滅三族。 李斯是一個有才華的人,為秦始皇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他不是一個陰謀家,在秦始皇去世以后,作為當朝的丞相他完全有可能獨攬朝政,但他并沒有這么做,他不知道皇權才是政治的重點,他只適合當個合格的官僚,他的信念也是輔助君王,而非講君王取而代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