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朋友圈看見一個課程,很想報名,但無奈有點小貴,很是糾結(jié)。 過后幾天,又看到課程的營銷海報,上面寫著:“課程名額僅剩余三名,請盡快報名!” 我也不以為意,認為這是他們的營銷策略,其實還剩余很多名額,我還能再糾結(jié)幾天。 然后當我終于決定要報名的時候,課程方告訴我,名額已滿。 那個時刻,我感受到,我是多么想報名這個課程,我是多么需要這個課程... ?整個過程中,課程方有兩個動作: 一是告訴我:“課程名額已不多,再不買就買不到了”; 二是告訴我:“課程名額已滿,你多想買也買不到了”。 從動作一到動作二,我作為消費者的心理活動跨度很大:從認為這只是他們的營銷策略而已,到購買欲望的變得十分強烈。 對于有的消費者而言,動作一也有可能會加大他們的購買欲望。 但總的來說,動作二的對于消費者的影響程度遠大于動作一。 可見,直接禁止比快要禁止的作用來得更猛烈些。 那么,如果等到下一期課程,我看見后極有可能直接購買,不會糾結(jié)半分。 這就是禁果效應(yīng)帶來的影響。 ?那么什么是禁果效應(yīng)? 越是禁止的東西,人們越想得到;越是推廣的東西,人們越認為無所謂。 越希望掩蓋某個信息不讓別人知道,卻越勾起別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反而促使別人試圖利用一切渠道來獲取被掩蓋的信息。這種由于單方面的禁止和掩飾而造成的逆反現(xiàn)象,即心理學(xué)上的“禁果效應(yīng)”。這與人們的好奇心與逆反心理有關(guān)。 “禁果”一詞來源于《圣經(jīng)》,講的是夏娃被神秘的智慧樹上的禁果所吸引,偷吃了禁果,后來被貶到人間。所以禁果效應(yīng)也叫做“亞當與夏娃效應(yīng)”,有一句諺語:“禁果格外甜”,也與這相關(guān)。 如果可以巧妙利用這種禁果效應(yīng),就可以達到良好的傳播推廣效果。 以下幾個案例就巧妙地利用了禁果效應(yīng)。 馬鈴薯在法國的推廣:當時在法國,馬鈴薯被稱作魔鬼的蘋果,醫(yī)生認為馬鈴薯有害于身體健康,農(nóng)學(xué)家則認為馬鈴薯會使土壤枯竭,百姓們也人心慌慌。 于是國王圈了一塊地,種上土豆,并派重兵把守。百姓們心想:那塊土地上到底種了什么東西,為何派重兵把守呢?這種強烈的好奇心促使人們有所行動:人們開始在晚上偷偷地把馬鈴薯挖去,種到自己的菜園里。一吃發(fā)現(xiàn)特別好吃,于是老百姓紛紛種上了土豆。 ?腦白金只宣傳不供貨:“今年過節(jié)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腦白金不只是廣告語魔性,宣傳策略也是一絕。 最開始腦白金并沒有鋪貨,各大商店的貨架上并沒有腦白金的產(chǎn)品,卻在媒體上做了做宣傳。老百姓看見腦白金后很好奇啊,想買來試試效果,但去商店一問,沒貨! 而且老百姓經(jīng)常去商店問有沒有腦白金,商店老板的心理也好奇啊,腦白金到底是什么東西讓老百姓這么在意?我是要能進點腦白金,那一定能賣得很好! 等到腦白金真正上市的時候,商店老板大量進貨,老百姓一看有貨了,也紛紛去購買。 ? ?小米手機的饑餓營銷:小米在發(fā)布完新品后,會開放官方預(yù)定搶購,搶購的小米手機相比其他手機會便宜一些,但想買的人遠遠超過可搶購的手機數(shù)量。 當新品發(fā)布完后,老百姓一看,這新手機還不錯,性價比很高,于是決定要預(yù)定搶購一個。今天搶沒有搶上,明天搶沒有搶上,后天搶沒有搶上,然后還要發(fā)動自己身邊的朋友幫助自己去搶。 這就使得大家不自覺地在給身邊的朋友們推廣小米手機,而小米根本不用花大量的錢去投放廣告和渠道推廣。別的手機營銷成本要占到手機銷售額的9%,而小米手機卻可以控制在3%以下。 印度加娜廟的再輝煌:加娜廟是印度的一座古寺廟,它廟門寬敞,但廟里的空間并不大,行人從廟門前經(jīng)過,就能將廟里的景致一覽無余。因此,幾乎沒有游人進去觀光,日子一久,寺廟只好關(guān)門停業(yè)。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自從加娜廟的大門關(guān)閉之后,游人走到廟門前,他們就會扒著門縫兒往里看。 每天窺探的游客數(shù)量比以前開門的時候多得多于是加娜廟又向游客開放了。不過這次開放與以前不同,和尚們把一道影壁立在大門的里面,阻擋人們的視線。人們總想一探究竟,所以踴躍購票。 和尚們還有意鎖上幾間房門,留些小縫供人們窺探。房里同樣放了屏障,讓人窺探起來很費勁。不過仔細一看,也只能看到一張老床,一個老柜,一雙舊鞋,再向里看,還能看到一個小泥菩薩,但人們卻樂此不疲。 加娜廟里還來了一個奇怪的和尚,這個和尚沒有什么知識,也沒什么特長,但說話從來都是說半句,故意留半句不說,故意不把事情說完整??烧驗檫@樣,前來討教的人反而說這和尚的學(xué)識高深莫測,非常靈驗。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對加娜廟與這位和尚都有濃厚的興趣,將其奉為神靈,前來燒香拜佛的人與日俱增。 禁果效應(yīng)也是一把雙刃劍,在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我們需要坦坦蕩蕩。因為當你越想禁止,信息就越會加速曝光,最后導(dǎo)致結(jié)果和目的截然相反,事與愿違。 這就要求我們個人要科學(xué)地利用禁果效應(yīng)。 要有私域觀念:有的時候跟每個人都掏心掏肺,則跟每個人都形同陌路。 謠言止于公開:該坦白的時候不要去掩藏,愛要坦蕩蕩。 成為一顆禁果:保持學(xué)習(xí),像一顆在成長的禁果,讓人對你永遠有期待。 警惕逆反心理:很多時候,禁果確實不該吃,警惕逆反心理,并明確其后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