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 多 知 識 臍針基礎知識臍針的特點: 一穴多治:臍針療法,僅取神闕,經這個穴位上下針可治許多疾病,無論是臟腑病還是疑難病,是急性病還是慢性病,可治近百種疾病,范圍涉及臨床各科。 坎--為腎為耳,主治腎病,膀胱等泌尿系統疾病,腎冷水瀉,消瀉瘧,血液病,出血癥,免疫低下,遺精,生殖系統疾病,耳病,腰背疾病,心臟病,過度疲勞,瀉冷病,水腫病。 結石--艮 不孕癥--坤+坎+震 月經不調--坎 出血癥(婦女)--離+坎+艮 糖尿病--坎+坤 腰間盤突出--坎 早瀉--坎(一小時) 前列腺--離+坎+艮 崩漏--離+坎+震 卵巢囊腫--坎+艮(排卵期) 站立引起膝關節疼痛(骨刺,下樓痛--坤+坎+離) 尿失禁--坎+艮 肌萎縮,重癥肌無力--坎+乾+坤 坐骨神經痛--坎+艮+乾 腎囊腫,腎腫瘤--坎 多尿--坎 前列腺--坎+坤+震 減肥--坎+兌+艮 大小便失禁--坎+艮 腰腿痛--離+坎 子宮肌瘤--坎+艮 艮--為胃,主治胃病,不食癥,虛漲,淤血,鼻,手腳,背麻木,關節痛,血液循環不好,痘疹,皮膚過敏,腫癥,凸起,火癥,疑難癥,營養不良,腫瘤,結石癥,血脈不通。運動系統,(女)脾胃病,胃潰瘍,出血癥,各種腫瘤,甲狀腺,腿痛留針15分鐘。 鼻炎--艮+兌重+離 大小便失禁--艮+坎 關節囊積液--艮+坎 腫瘤--艮 慢性子宮出血--艮 內科呼吸系統疾?。?/strong> 消化--艮+乾 腸癌--艮+離+坎 泌尿系統--艮 女性高血壓--艮 肝癌--艮+震 肺癌--艮+兌 膽結石--艮+巽 膀胱癌--艮+坎 腋下淋巴結腫--艮+離 中風--兌+艮 子宮肌瘤--艮 坐骨神經痛--坎+艮+乾 胃癌--艮 打呼嚕--山澤通氣 腎囊腫--艮+坎 震--為肝為股,主治疼痛性疾病,精神病,腿腫痛,狂躁癥,多動癥,神經衰弱,聲帶咽喉,歇斯底里,肝病,癲癇,脂肪肝,神經過敏,劇烈痛,驚嚇癥,舞蹈癥,婦科病,肝火旺,愛發脾氣。頭痛 紅斑狼瘡--震+坎 精神障礙,抑郁癥--震(女巽) 閉經--震+巽 婦女不排卵--震+兌+艮 美尼爾--離+震 半身不遂--天地日月定乾坤 乳腺增生--離+震+艮 巽--為膽為股,主治胸脹氣,胯骨病,宿酒痞滿,傷風感冒,酒后脹肚,中風,受風,憂郁癥,膽病,傳染病,血管病,坐骨神經病,膽石癥,淋巴系統病,膽囊炎,抽筋,強直,病情不穩,喘息,哮喘,左肩病。腎腰痛 腿抽筋--巽+震 閉經--巽+震 止瀉--巽+艮+坎 男脾胃病--巽 左牙痛--巽 帕金森--水火濟濟+巽 女性抑郁癥--巽 離--為心為目,主治眼睛病,心臟病,幻覺,視力,婦科病,燙傷,日照病乳房疾病,充血性炎癥,發燒,小便黃,血液病。感冒發燒頭痛,頸椎病,化膿性咽炎,牙痛,抑郁癥,眼皮下垂,膝關節痛兩腮色斑,發熱。 帕金森病--離+坎+巽 睡眠--離+坎(40分鐘) 小腸--離+坎 脫肛--水火既濟 美尼爾--離+震 腰背痛--離+坎 乳腺增生--離+震+艮 近視--坎+離 閉經--水火既濟 感染--離+坎 ------------- 坤--為脾,主治腹部疾病,胸部疾病,骨痛,硬化性疾病,慢性病,舊病,傷寒,神經系統,急性暴病,結腸炎,便秘,中風后遺癥,肌膚病,暈車,鼓病,中氣不足,疲乏,癌癥 男性高血壓,肌無力,兒童腹瀉,男消化不良,惡癥,實癥,運動系統, 萎縮性鼻炎--坤+兌 白癜風--坤+兌 糖尿?。ぃ?/strong> 兌--為口,為肺,主治口腔疾病,咳漱,疾喘,胸痞,痞滿,胸肺疾病,食欲不振,性病,遺精,生殖系統疾病耳病,腰背疾病,心臟病,過渡疲勞,瀉冷病,水腫病咽喉腫痛,皮膚疾病,鼻息肉, 胃潰瘍--艮+兌 哮喘--兌+艮 流感--兌+離 糖尿病多渴癥--兌+坤 肺癌--艮+兌+坤 尿潴留--兌+艮 -------------- 乾--為大腸為首,主治,頭部疾病,胸部疾病,慢性病,舊病,傷寒,急性病,骨病,神經疾病,便秘,中風后遺癥,結腸病,浮腫,輸卵管不通有痛點,降血壓,面癱,強直性脊柱炎,痔瘡便秘便血, 嘔吐--乾+坤留針 瀉泄--乾+艮 大腸癌--乾+坤 便秘高熱不退--乾+坎 一、 痹癥的病因及證治 中醫認為風、寒、濕、熱等邪氣侵襲是痹癥發生的主要外因。 《素問·痹論》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熱痹也稱痹熱,為熱毒流注關節,或內有蘊熱,復感風寒濕邪,與熱相搏,或原受風、濕邪氣侵擾,邪氣內閉、郁而化熱而成?!鹅`樞·百病始生》曰:“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痹癥的發生往往以外邪入侵為標,以人體正氣不足為本。若痹癥失治或日久不愈,一者邪氣留滯可成瘀、成痰;二者病久氣血暗耗,可加重體虛的狀態。且臨床上痹癥患者受外邪而發病,邪氣不止其一,往往多種邪氣協同犯病,因而治療痹癥當識標本,或祛風、或散寒、或除濕、或瀉熱、或活血、或扶正、或靈活并用,隨證治之[3-5]。 傳統針刺療法治療痹癥時,通常在中醫辨證的基礎上,結合經絡特點,主要從人體十四正經的361個腧穴及48個經外奇穴中取穴,并通過運用提插、捻轉等手法進行治療,注重患者有酸麻脹痛等“得氣”的針感。臍針療法獨取神闕一穴,不講究補瀉手法和“得氣”針感,用針數量少,療效顯著,且操作簡單,初學者容易入門。 二 、 痹癥的臍針診療 臍針療法由齊永教授所創,是在腹部肚臍實施針術,通過調動人身先天經氣治療疾病的一種針刺療法。在中醫對痹癥的認識基礎上,臍針療法從易學、臍全息的角度豐富了對痹癥的理解,并以臍全息理論和易學理論為指導,靈活運用中醫和易學思維進行治療[6-8]。 2.1 臍全息規律在痹癥治療中的應用 齊永教授提出肚臍為人身最大全息元,臍部神闕穴內藏人身先天經氣,是先天和后天的連接門戶,涵蓋人體先天稟賦和后天疾病的信息,與人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皮毛筋骨、經絡、情志變化各方面的聯系密切[6]。基于臍全息理論,以臍為中心,以后天八卦之名定方位,可將痹癥的癥狀特點進行分“方”歸類以指導治療。 (1)臍八卦全息:包括臍內八卦及臍外八卦全息。八卦是易學理論的基礎,八卦圖及其符號是中國文化中用以推演空間、時間等各類事物關系的工具。齊永教授將易經八卦理論運用于人身,把神闕穴看作一個后天八卦圖,從而解讀人體信息、診斷疾病[9]。臍八卦方位為“上離下坎,左震右兌,左上為巽,右上為坤,左下為艮,右下為乾”。臍內八卦全息圖內應臟腑,見圖1。 圖1 臍內八卦全息圖 “有諸內者,必形諸外”,臨床應用臍內八卦全息,主要根據疾病的外在表象判別與之對應的相關臟腑進行取位進針。如見行痹者,疼痛游走不定,筋脈弛縱不收,肝主風木,在臟落肝,本位在震,同時“巽為風”,因而亦可落于巽位;痛痹者,遇寒則甚,得溫痛減,因“諸寒收引皆屬于腎”,本位屬坎;著痹者,肌肉、關節疼痛酸楚,兼見手足困重,遇潮濕環境或陰雨氣候癥狀加重,纏綿難愈,屬坤位;熱痹者,局部紅腫熱痛,或伴煩熱、口渴等,本位屬離。若從五體痹分析,如邪犯皮膚,癥見皮膚腫脹、久則頑硬之皮痹,本位在兌;邪犯肌肉,癥見肌肉疼痛、肢體無力之肌痹,本位在坤;邪犯筋膜,癥見肢體屈伸不利之筋痹,本位在震;邪犯于脈,血脈不通,癥見肢節紅腫或暗紫而疼痛之脈痹,本位在離;邪犯于骨,癥見骨重疼痛之骨痹,本位在坎[10]。 八卦遠可類萬物,近可類諸身。臍外八卦圖則是反映八卦類象與人體部位相對應的全息圖,見圖2。 其理論源于《易傳》“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臨床上使用臍外八卦圖,常常并不依據癥狀的特點和辨證,而直接根據局部的病變部位進行針刺。如痹癥見足部疼痛,“震為足”,可取震位;“艮為手”,手部疼痛可取艮位等。如果療效不佳,則再從疾病的病因、癥狀等其他信息綜合考量,結合臍內八卦、臍洛書全息調整治療方案。 圖2 臍外八卦全息圖 (2)臍洛書全息:是基于古代洛書圖的數字結構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實為股),以五居中”而提出的臍部全息規律[11]。臍洛書全息圖是人體結構在臍部最直觀的全息投影,見圖3,臨床上最常用于疼痛性疾病。 圖3 臍洛書全息圖 臍洛書全息的應用與臍外八卦相似,均為根據病位治療,臨床上此兩種方法常?;ハ嗯浜鲜褂谩D毬鍟D在應用時,通常取患者疼痛的部位在臍部的投影位置進針,針尖指向身體局部疼痛最明顯的一點,兩點一線,狀如瞄準打靶,齊永教授名其曰“打槍”。比如痹癥見左側肩關節疼痛,可取患者臍部左上側的左肩投影區進針,或根據探針檢查取投影區疼痛最敏感的位置進針,針尖朝向左肩關節最疼痛的位置。定位精準,往往一針痛止,效驗稱奇。 (3)臍十二地支全息:是基于十二地支與八卦方位的關系,并結合子午流注理論中十二正經與十二個時辰相對應的關系而提出的臍部全息規律,見圖4。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與時間有關的疾病,或根據病位為某一經絡的循經部位而判定進針的方位[12-15]。 圖4 臍十二地支全息圖 當發現疾病特點與時間有特定聯系,常常首先考慮運用臍十二地支全息規律進行治療。如痹癥見晚上11-12點癥狀明顯或加重,考慮此時病邪最盛,取子時位(夜11-1點)進針,或同時于其反方向位置上的午時位(午11-1點)再進一針。另一方面,臍十二地支全息規律結合子午流注理論常可用于治療經絡循行部位的疾病,如痛風性關節炎患者出現足大趾紅腫熱痛,屬于脾經循行部位,子午流注理論中脾經于巳時(早上9-11點)經氣最旺,因而可在治療方案中配伍巳時位進針。 2.2 定位進針原則和方法 臍針療法是定位針法,臨床治療痹癥時,通常在結合患者癥狀、體征等信息基礎上,以臍診法為手段,通過觀察肚臍的形態、色澤、臍部附屬物等方法診斷疾病、判斷進針方位。臍針的定位進針順序一般遵循先取癥狀,次取系統,再取疾病的原則[6],即首先針對患者最為痛苦的癥狀取位進針;其次辨別所屬的系統或臟腑,根據臍八卦全息律的對應關系定位進針;對某些明確診斷的疾病,可根據疾病的全息定位直接治療。 然而,臨床應用時往往一針的定位可同時蘊含癥狀、外在病位、內在病臟以及疾病病因等多方面的信息。例如足跟骨刺導致的足跟疼痛,病位在足跟,臍洛書全息圖中位于坎位;予探針檢查,在坎位臍壁有可能發現一異常壓痛點;骨刺為骨之病變,腎主骨,內在臟腑落腎,臍內八卦全息圖中腎臟亦落于坎位。因此臍針治療時若取坎位,并于壓痛點進針,即同時兼顧了治療癥狀、病位、臟腑的意義。 應用臍針治療時,重視定位精準和方位的補瀉配伍,因而講究“下針必有方向,進針需含補瀉”[16],且用針一般要求少而精。常用的臍針定位進針方法除壓痛點定位進針外,還包括八卦定位進針法、五行生克制化法、尋找皮下結節法,或根據臍部某方位上的色素點(暗點、白點、紅點等)、局部皮膚的褶皺點、凹陷點等異常點靈活定位進針的方法。施行針術時,以臍蕊為中心,呈放射狀向外斜刺或橫刺。 2.3 臍針方案的調整 如遇病程日久、病情復雜者,可能出現臍針療效欠理想或即時起效快,但癥狀容易反復等情況,此時需考慮調整方案。 首先考慮是否存在正氣嚴重虛損的情況,可予以先扶正、后祛邪,或扶正與祛邪交替進行等方案,常用培補正氣的配伍如健脾三針、補腎三針、四正位針法等,并適當增加針刺的頻率和留針時間以增強療效。也可通過準確規定留針時間增強療效,如河圖之中陽數之和為25,陰數之和為30,偏于陽虛者可留針25 min,陰虛者可留針30 min,陰陽兩虛者可留針55 min。 當病情復雜,治療方案中選取方位較多時,還需注重針刺順序。其一為針刺順序中五行生克制化之妙用,如健脾三針當從巽(震)、離、坤位依次下針,最后落坤位,則有木生火、火生土之意,為補坤土;若見熱痹則當瀉熱,實則瀉其子,可取離、坤位二針,由于土為火之子,此時當先取離位、后取坤位,則能以土伏火,增強瀉熱之功。其二為針刺順序中能體現卦意之好壞,如地天泰卦,天地否卦,因而乾、坤位的配伍當先取坤位、后取乾位更佳。 太極者,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雖然臍針療法一般從臍壁進針,但當治療棘手時,不妨將診察范圍擴展到臍部周圍,尋找臍部乃至腹部的異常反應點進行針刺增效。留針期間若能配合動氣針法,即患者活動患肢或醫師拍打病位局部,可促進氣至病所。 當患者癥狀復雜,數次治療效果不明顯時,還需考慮身心同病的可能,注重疏肝氣、調情志,可運用“雷風相薄”、疏肝三針、青龍三針等。 3 病案舉隅 患者,女,53歲。就診時間:2018年6月6日。主訴:左肩部疼痛半年,上背部酸痛3個月。半年前開始出現左肩部疼痛,呈陣發性,未行治療。其后左肩疼痛逐漸加重,呈持續性,勞累或受涼后加重。3個月前于長途客車上吹空調后出現上背部僵緊酸痛,左肩疼痛加重。曾多次于康復門診行物理治療,有所緩解,但效果欠佳。納眠可,二便尚調。舌淡暗、苔薄白,脈弦。查體:左肩關節上舉、后伸受限。觸診左肩關節有多處壓痛點,以后側肩峰下局部的壓痛最為明顯;觸診背部,于第五胸椎附近肌肉有明顯壓痛,并可觸及條索狀筋結。臍診:以針柄作探針檢查臍壁,于離位可及一明顯壓痛點。中醫診斷:痹癥,證屬風寒阻絡。 臍針方案:離、坤、坎、震位進針。取離位臍壁壓痛點進針,于坤位一暗點進針,針尖方向朝向左肩部壓痛部位,隨即患者訴肩部肌肉由僵緊變輕松,疼痛稍減,囑患者坐起伸展脊柱、活動肩部,肩關節上舉、后伸動作幅度較前增加,同時背部疼痛也明顯緩解。予拍打上背部、左肩部后,再囑患者平臥,于臍部坎位、震位再進一針,留針25 min。治療后,背部疼痛顯著減輕,肩部疼痛評分由10分減至5分。 3天后再次來診,背部仍有少許疼痛,局部條索狀筋節變小、變平。肩關節疼痛有反復,活動度較前改善。臍診:探針于坤位臍壁上可及一痛點,離位未及。臍針方案同前,其中坤位從臍壁壓痛點進針。治療后,患者訴背部疼痛基本緩解,肩關節疼痛進一步減輕。1周后,患者復診訴肩部不活動時疼痛不明顯,上舉和外展時仍有疼痛,背痛已消。臍針方案:坤、震、坎。1周后再行一次治療,方案同前,療效滿意。后未復診,半月后電話隨訪,肩部疼痛基本消失。 按語:一診時,根據臍洛書全息圖左肩部對應坤位,上背部第五胸椎屬離位,故先取坤位、離位“打槍”。病位為局部肌肉、筋膜,由于脾主肉、肝主筋,當取坤位、震位,遂于震位加一針;“諸寒收引皆屬于腎”,遂再于坎位進一針。且脊柱屬督脈,位于人體中線上,即臍全息的離位、坎位。督脈為陽脈之海,其經氣有助于振奮陽氣、溫通經脈,驅散風寒之邪,因而本案中同時配合離、坎位,尚能水火既濟、平調陰陽,從而達到顧護正氣、扶正驅邪的目的,與痹癥治療中標本兼顧的理念契合。二診時,背痛明顯緩解,臍壁上離位痛點未查及,坤位發現一痛點,遂從坤位痛點進針,肩痛改善明顯。三、四診時,背痛消,故離位未針,余方案同前,肩關節疼痛取得滿意療效。 八卦方位太過與不及的肚臍 臍孔朝臍緣外擴,屬太過為實;臍孔朝臍緣內延,屬不及為虛。 根據太過與不及來制定對疾病治療的針法配伍。根據疾病的情況采用“五行生克制化”來進行補瀉。 八卦方位與五行對應 震巽→木,艮坤→土,乾兌→金,離→火,坎→水。 如乾位出現臍形的變化,可能是病人的大腸(內八卦)或頭腦(外八卦)出現問題,同時也提示了病人出現的是“五行金病”,是金太過的病還是金不及的病,就要看具體的病人肚臍來進行補瀉治療。 (一)八卦方位的太過與不及 1 乾位的問題
治療:扎四隅位坤、艮、巽、乾,配扎體針足三里、公孫。 2 兌位的問題
兌為肺、屬金,從兌位起針,再去扎肺經上的穴位調理肺病,土生金,土好金就好。肺弱用生,肺過用克(火克金)。 ![]() 3 離位的問題
離屬心與小腸。突發性心臟?。嚎?離,內關(雙)、人中、百會、關元。離屬心與小腸,小腸有病口苦口干,用水來滅小腸火,坎+離(水火既濟),再扎小腸經沿經取穴。
![]() 4 震位的問題
震屬肝,肝硬化,肝腹水,肝癌,在震位上會看到黑的毛細血管,就在那里刺血拔罐。水生木,腎好,肝就好,扎坎+震。 ![]() 5 巽位的問題
膽囊息肉:艮(為山)+巽,然后再在膽經、上取穴。 治胃先治膽,如果治胃時間長了得心臟病,因為火不生土,火也就生病了。 ![]() 6 坎位的問題
腎在坎位,金生水,腎病:兌+坎,再加腎經和肺經上的穴位。如果腎水太旺,土克水,用克的方法治。 膀胱:用臍時也用命門,肚臍針是從里往外扎,命門針是從四周往中間扎。扎完臍針后,如果身體虛,(虛脫、盜汗、眩暈、無力)就第二天扎命門穴收一下。 命理:男性結婚前坎位周圍有小細紋,結婚后有長溝紋??参恢車鷽]有小細紋,就沒有孩子,有幾個細紋,就有幾個孩子。小溝紋粗的為女孩,細的為男孩。 肚臍下邊坎位向上包,震位與兌位兩側如果橫紋長,攔腰切斷,為短壽。 ![]() 7 艮位的問題
胃病:火生土,離+艮。胃氣足能吃能喝:用克的方法,木克土,震+艮。 ![]() 9 臍坑洞
10 硬臍
11 軟臍
12 臍部沙點
13 臍部條索
14 臍蕊如果長小白點、小沙粒等
![]() (二)兩個或兩個以上方位太過與不及 (三)幾種特殊的臍形圖 # 實例一 # ![]() 1、肚臍的左側皮膚呈傾斜狀,波及范圍從巽位至艮位,以震位為著,說明病人的氣機左升功能受到影響,也就是木氣不升,肝失條達,存在肝氣郁結。 2、離位有數個凹陷,凹陷處有數條皺紋,離位有四個小的白點,說明病人有心肌缺。血類的心臟病。 3、肚臍的中央部分有突出的、較大面積的白色,說明病人的脾胃消化功能不足。 4、肚臍在震與艮位外延至腹壁皮膚上,可見一個類似斑狀的色素沉著,或是痣,似乎是高出皮膚,其表皮上似有變化,提示有可能這個病人存在潛在的腫瘤類疾病。也可能存在有嚴重的胃部的癌前病變,如萎縮性胃炎等。 # 實例二 # ![]() 1、肚臍很淺,說明這個病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一直都不是很好,處于一種營養不良的狀態。 2、在肚臍中間,有四塊臍內組織朝外凸出,顏色都比正常的腹部皮膚顏色要淺,呈白色,說明病人的脾胃消化功能欠佳。有一部分糖尿病患者會出現這種臍形。 3、在肚臍的艮位外的腹部皮膚上,有一個色素沉著,好像是一個痣。痣長在這個部位既說明了脾胃功能的下降,又說明可能在消化系統會存在有腫瘤或是結石類的占位性病變。 4、肚臍的坎位有一條隆起的皮膚組織,說明了病人的腎氣還是很足的。低下是不及,隆起是太過。 5、離位、坤位(特別是坤位),這塊區域的皮膚比其它區域要低,同樣說明了病人的脾胃功能較弱和心氣不足。 # 實例三 # ![]() 1、肚臍的大小大約是 1.0-1.2 cm,屬于正常大小的肚臍。 2、肚臍很淺,臍蕊很標準,稍見外凸,呈蓮花座樣,整個肚臍的臍壁圍繞著臍蕊整齊地排列,并有九個從腹部到臍谷豎形的皺紋,提示病人的身體比較健康。 3、在離位的皺紋處可見有一個小區域發白,表示離位的功能不及,好像是小腸的功能減弱的像。 4、臍蕊和坎位的臍谷處也稍呈白色,說明消化功能稍差。 5、從巽位到離位,再到坤位,這個區域的腹壁皮膚向肚臍內傾斜,說明巽、離、坤三個方位的對應臟腑功能稍有下降;在坎,在文稿和文件名中搜索文本與坎位平行的皺紋,說明這個病人的腎氣足,腎功能還是很好的。 6、肚臍淺,說明病人神經系統容易受到刺激而引起激烈的反應,也說明這個病人并沒有太多的財產。 # 實例四 # ![]() 1、肚臍粗看好像是一個大肚臍(直徑已經超過了2.0cm),仔細看會發現這個是“假性大肚臍”,是一個“臍疝”。 2、整個肚臍的下半部可見明顯的肚臍形狀,上半部卻沒有明顯的肚臍形狀,腹壁的皮膚朝臍內傾斜,主要集中在離位。 離位以及肚臍內的皮膚都發白,說明病人的離位不及,因為離位主心,心主神明,故患者并不聰明或者是心氣虛,有潛在性心臟病的可能。 3、病人的肚臍周圍和下腹部有比較多的體毛,坎位居多,說明這個患者精力充沛,腎功能強,性欲旺盛。 # 實例五 # ![]() 1、是一個圓形的大肚臍,說明肚臍的主人是一個事業有成人士,精力過人。肚臍的四周有比較多的體毛,說明身體健康。 2、肚臍的顏色呈棕灰色,顏色明顯深于周圍的皮膚,說明病人過食油膩,體內酸性物質堆積太多而引起的,可能存在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黏度的三高綜合征,或合并有尿酸增高的痛風存在。 3、震位與兌位處均有組織向臍內生長,說明這兩個方位都存在不及的狀態,肝與肺的功能都不是很健康,存在下降的趨勢。 # 實例六 # ![]() 1、肚臍從四周的臍壁向中央積聚,形成了四塊向內的組織,分別在震巽位、艮位、兌乾位和離坤位,在坎位還有一個比較小的組織向臍內積聚,在震巽的內凸的組織中可以明顯地發現有-塊比較大的區域發白,在艮位也有一塊區域發白,而兌、乾位只有較少的發白區域,并呈線狀,說明病人的肝膽系統或是神經系統功能下降,艮位則說明胃的功能不佳。 2、離位和坎位均有組織內凸,提示這個病人的心腎功能都比較弱,兌位內積并有白色線狀,是主功能減退。 3、整個肚臍臍壁組織都趨向內凸,主多臟腑、多器官的功能不及。 4、整個肚臍顏色比腹部皮膚顏色有深,呈深褐色,提示機體內酸性物質比較多,機體排毒功能不佳。 # 實例七 # ![]() 1、病人是一個產婦,在下腹部見到許多的妊娠紋,妊娠紋顏色已經很淡了,說明這個婦人生產的時間已經很早,估計子女也有十幾歲或更大年齡了。 2、肚臍呈不規則,在震位有一條皺紋外延,在乾位也有一條皺紋外延,這說明這兩個方位所對應的臟腑功能太過,如震位太過患有高血壓,脾氣急躁;乾位太過可能有大腸方面的疾病。 3、離位臍壁的頂端,皮膚的。上緣有一條縱向的呈白色的疤痕,在這個疤痕的兩側各有數個小的白色疤痕,像手術后的刀疤,周圍的疤痕好像是縫針的疤痕。 4、在乾位外延的下腹部皮膚上有一個紅色的痣(也叫血管瘤),這個痣離肚臍比較遠,乾位為老父,說明病人的父親可能會患心腦血管疾病,并且己經過世了。 # 實例八 # ![]() 1、是一個沒有生育的女性肚臍,皮膚緊致,張力好,未見妊娠紋。 2、肚臍呈上下橢圓形,是女性最佳的肚臍形狀。 3、肚臍的左,上方部分臍壁屬于正常,右下方到坎位的臍壁皮膚呈斜坡狀,說明這些方位所對應的臟腑存在著功能下降的情況。 4、整個肚臍的中央均呈白色,說明五行土性不及,消化系統功能不及,也就是后天脾胃功能不好。 5、肚臍巽位延伸到皮膚外側,有一個色素沉著的斑(或是痣),這個痣不大,顏色也不深,說明是病人的情緒不穩定,容易激動,愛生氣,有多變的精神神經系統疾病的潛在可能。 6、肚臍的離位和坎位都有體毛生長,這說明病人性欲比較強,但卻又存在坎位不及的現象,提示可能有免疫方面疾病的潛在危險。 # 實例九 # ![]() 1、病人的肚臍呈不規則型,離位、巽位、震位的臍形和臍壁屬于比較正常,艮位不及,坤位、兌位更顯現出不及狀態,基本。上肚臍的臍形在這里消失;乾位和坎位有顯現,可見臍形邊緣。 艮位不及和坤位不及都是說明消化系統有疾病的可能,兌位不及可能與呼吸系統或皮膚疾病有關。 2、臍中的臍蕊呈白色,并朝外凸出,形成了兩塊組織,說明病人的脾胃功能很。差,有長期的消化不良的情況,這種臍形的顏色改變應該是糖尿病人的臍形,震位臍內組織的外凸提示病人有自閉癥的可能。 3、臍部震位、艮位和坎位都有體毛生長,說明病人的腎氣還是比較足的,在腹部的皮膚。上有比較多的色素沉著,臍周也有不少色素沉著,說明病人體內的毒素較多,并溢出在皮膚。 4、肚臍的兌乾之間的外延皮膚上,見有一個較大的色素沉著區域,說明病人體內處于金不及的狀態,乾金和兌金都是不及,容易引起金不及的疾病,比如大腸疾病和肺及皮膚疾病。 # 實例十 # ![]() 1、病人腹部皮膚緊致,張力好。 2、肚臍呈上下橢圓型,是女性的最佳臍形。 3、肚臍呈豎形半閉合,說明這個女性的內分泌系統的功能減弱,女性荷爾蒙分泌不足,會存在有女性發育不良,或不孕、難孕的情況。 4、臍形呈上下扭曲狀,從上下體毛排列的狀況看,病人的前正中線上下錯位,可能有長期腰背疼痛的病史和脊柱歪曲的體征。 5、病人的肚臍兌位有一個白點,坤位在臍壁內有一個白點,臍壁外的皮膚,上也有一個白點,將這些白點集中來看,病人存在元氣不足,特別是脾氣和肺氣都存在不足的情況。 # 實例十一 # ![]() 1、病人肚臍比較大(應該排除臍疝),臍位向左下移位(病人的右側),這種移位可以從肚臍中腹部的汗毛排列發現,向下移位是說明坎水不及,向左移位是說明病人氣虛,可能有高血壓病的存在。 2、震位有一條向外延伸的皺紋,說明病人肝氣太旺,易怒、脾氣急躁,肝陽上亢,故有高血壓病的可能。 3、肚臍中間的,上部出現了一個比較大的外凸組織,呈白色,這個白色凸起應該來自于離位和巽位,說明病人離、巽處于不及狀態,是中氣下陷,同時因為處于臍中也表示病人的脾胃消化功能很差,脾胃俱虛。 4、在巽位外的皮膚上,可以發現有一個紅色的點,如果不是蚊子叮咬的話,說明該肚臍的主人有膽囊炎存在的可能,紅點說明是炎癥。 5、在肚臍的兌位延伸的皮膚。上可以發現有一個白色的點,這個白點說明病人的肺氣虛,肺的功能減低。 # 實例十二 # ![]() 1、病人是一個女性經產婦,腹部有大量的妊娠紋,腹部肚臍已經閉合,說明病人的內分泌功能己經減弱,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已經進入更年期狀態。 2、肚臍的上正中線偏左,可見一個圓形突起的小包,呈島狀,在島狀突起的下方還可以看見一個顏色較淡的小突起,另外在島狀突起的兩側各可以看見一個小的白色圓點,這些都是說明這個病人巽位可能存在疾病,特別是精神神經系統有亢進,比如歇斯底里發作,或是更年期精神疾患存在。 兩個白點好像是眼點,說明這個病人的眼睛也不是很好,可能有老花眼、散光、或是黃斑病變等。 3、巽位島狀突起的周圍,有數個點狀、白色物,有呈突起狀,有呈扁平狀,并在坎位也可以發現有3-4個白色點狀物,說明除了肝膽系統有太過可能外,還存在有腎水不足的狀態。 4、震位和艮位處向臍內延伸,并與肚臍右側閉合,說明病人存在有肝氣郁結和消化不良的表現,艮位外延的腹部皮膚上有一顆黑痣,既說明了這個病人的消化不良,同時也告知了這個病人生育的是女兒,而不是兒子。 ▍版權聲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