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楊再春,以墨會友
01-
為什么寫字時總用側鋒?
02-
為什么我一直在用小筆寫大字?
03-
行筆速度應該快還是慢?
聽聽楊先生怎么回答
01
一些看了《墨人說》的朋友問我,為什么寫字時總用側鋒?我認為用筆不是千篇一律的一種方法,而是可以根據內容來選擇的。寫不同的書體用筆也是靈活變化的,不需要拘泥于每一筆都使用中鋒。
比如我寫隸書的時候大部分用中鋒,寫出的線條渾圓立體,寫行草就中鋒側鋒結合使用,在寫魏碑的時候,又多使用側鋒。因為魏碑是刀刻的,我一般使用狼毫筆或者石獾筆來寫,很少使用羊毫。用側鋒能寫出魏碑的方筆與棱角,質樸方嚴。

楊再春《行草章法》,示例圖
有人說寫書法使用的毛筆是八面出鋒,例如中鋒、側鋒、逆鋒、裹鋒等十六種。其實沒有這樣復雜,筆法一共四種:藏鋒、露鋒、中鋒和側鋒。藏鋒和露鋒是起、收筆的筆法,中鋒和側鋒則是講行筆。
在書法中,對用筆有一個這樣的總結:中鋒取勢,側鋒取妍。為什么說側鋒取妍呢?實際上是因為使用側鋒書寫容易出現飛白,又顯得厚重。如果一幅行草書作品中每一個筆劃都是圓筆,就會顯得呆板,這時加入一些側鋒的使用就會有靈動的感覺。
02
很多人有疑問,為什么我一直在用小筆寫大字?在《墨人說》以及早期的央視講座中我總使用小筆是因為小字更利于拍攝,所以我用的筆也小。
小筆寫大字和大筆寫小字是兩種不同的運用,筆的大小,要根據紙張和字的大小來選定。一般來說,我還是更主張大筆寫小字。

楊再春書,《三國演義》示例圖
小筆中墨汁的存量少,蘸墨后能寫的字數也就少。小筆寫大字一般蘸一次墨寫一個字,如果寫更大一點的字蘸一次墨一個字還寫不完,還要中間再一次蘸墨,這樣一幅作品的氣韻就斷了。而在寫有枯有濕的小草書時,就最好用小筆寫。小筆干枯到筆根上仍然接著寫,就可以寫出蒼老的感覺。

楊再春書,《逍遙游》局部示例圖
大筆的容量很大,可以存儲更多的墨汁,既可以寫大字也可以寫小字,寫起來也就更加得心應手。所以我建議大家,還是用大筆寫小字更好。
03
有關朋友們問我關于行筆速度應該快還是慢的問題,我給大家解答一下。
行筆速度快慢沒有高低之分,書法行筆需要快慢結合,書寫的時候要有節奏感。比如寫“軍”字,(示范照片)寫前幾個筆畫要慢,但最后一筆長豎,就需要行筆快一些。

楊再春書,軍魂
相關內容,可點擊下面鏈接看文章
做到這三點,寫好一幅字 |
墨人說:漫談寫字(下)
如果是初學寫字行筆就一定要慢,絕對不能快,也就是“宜慢不宜快”。有時候寫字需要放慢行筆,力求一種滯澀的感覺。比如下面這幅作品:
曾經朋友問我,為什么寫細線筆劃的時候總顯得軟、沒有力度。這是因為行筆速度不夠,速度加上果敢,才能寫出挺拔的線條。
碑帖征集活動
小伙伴們,在日常讀帖、臨帖時,是不是會遇到一些難題呢?不知道該怎么臨?把握不住碑帖的風格?臨了好久還是不得法?那就把你們想讓楊先生講的碑帖寫在留言區吧,小編們會整理后交給楊先生,楊先生來為大家講解喲~
祝你們不斷進步!
想獲得楊先生的指點,快關注我們的新欄目
新欄目
“請教楊先生”
你是否在學習書法的路上形單影只,遇到書法問題總是一個人瞎琢磨?有作品不知給誰點評?有心得不知與誰分享?
掃描下方二維碼加墨人小編為好友,找到和你一樣熱愛書法的朋友,進群交流,相互切磋,更有楊先生和他的小編們為你答疑解惑!
我們將每周精選墨友作品并附上楊先生的點評,在微信公眾號中定期推出“請教楊先生”欄目
長按↓此圖↓可以掃描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