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是現存最大的陸地食肉哺乳動物,盡管很多人認為熊是雜食動物,但它們是由食肉動物演化而來,只是為了適應環境而改變了食性,這不影響它們在生物學上食肉動物的定位,生物分類學上不會以食性來劃分動物種類。 熊科成員/圖片來自網絡 所有的熊科動物都是雜食性的,肉食比例依生存環境而定,最高的是北極熊和藏馬熊,肉食占95%以上,因為北極和高原地區植被稀少。肉食比例最低的是大熊貓和熱帶的眼鏡熊,肉食只占1%-4%,這兩種熊關系最近,為了適應環境不得不以植物為主食。目前8種熊中最少的一種無疑是大熊貓了,野生不足2000只,而棕熊有10-20萬頭,美洲黑熊數量也是以萬為單位,甚至可以合法獵殺來控制數量。今天我們要講的主角就是美洲黑熊家族的一個“異類”。 美洲黑熊雖然名為黑熊,但是毛色并不穩定,多數為黑色,還有棕色、黃色,灰藍色的冰河熊以及最著名的全身奶白色的白靈熊。第一次認識白靈熊是在《人與自然》里面,節目里稱為“精靈熊”,一頭胖乎乎的白色大熊爬到岸邊的巖石上吃藤壺。后來得知這種精靈熊學名為柯莫德熊,只生活在加拿大的大熊雨林里,當地人稱為靈熊,數量只有400-1000只。 大熊雨林位置示意圖 大熊雨林位于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BC省、卑詩省)海岸,面積6.4萬平方公里,是太平洋海岸雨林的一部分,太平洋海岸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帶雨林,溫帶雨林并無熱帶雨林那般濕熱,終年溫和適宜,云霧繚繞,如同仙境,形成條件非常苛刻,只有少數地區分布。大熊雨林無疑是其中最神秘的一個區域,這里85%的地區被加國永久保護。大熊雨林就得名于白靈熊。 毛色不同的親兄弟 白靈熊是美洲黑熊的一個獨特亞種,它并非白化病,而是由于該物種所特有的隱性基因所致,所以它的白色很自然,而不是一種病態美,眼睛也不像白化動物那樣泛紅。白靈熊誕生的條件非常嚴苛,只有兩只白靈熊才有百分百的幾率生育白靈熊。大熊雨林食物豐富,人煙稀少,白靈熊可以悠閑自在的生活,保證了這一基因的延續,不被自然所淘汰,就好比馬來半島的黑豹。 白靈熊與北極熊對比 白靈熊的體型和美洲黑熊無異,保留了美洲黑熊棕色的鼻子和眼睛,食性更接近棕熊,喜歡吃鮭魚,生活在島上的白靈熊95%的肉食來自鮭魚。白靈熊食性差異很大,有的只吃魚頭,有的只吃魚籽,有的一口氣能吃掉80條鮭魚。白靈熊因為罕見珍稀而受到法律保護,嚴禁獵殺。2006年加國政府就規劃了1.78萬平方公里的保護區來保護這種珍惜動物。 紀錄片攝影師近距離跟拍白靈熊 白靈熊也深受紀錄片的青睞,不少欄目組特意深入廣袤雨林跟拍這種美麗的生靈,跟溫帶雨林和原住民有關的紀錄片都少不了它的出場。諸多游客也慕名而來想要目睹它的真容,但白靈熊神出鬼沒,難得一見,而且雨林里危機四伏,這里還有很多棕熊和狼。 北極熊和白靈熊這兩種白得最自然的熊類,顏值在熊科當中至少前三。白靈熊在當地印第安原住民的文化中擁有極高的地位,被視為神獸,原住民數千年來一直守護著這種生靈,面對殖民者時也絕口不提,使得白靈熊躲過了歐洲獵人的捕殺,后來環保人士也加入進來,自上世紀末和原住民一起與林業公司進行了數十年的斗爭。2016年,多方達成妥協,大熊雨林85%的區域為永久保護區,白靈熊可以世世代代在這里安逸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