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許軍老師的更多了解,可以閱讀此文最后的作者簡介。 對立統一思想是老子哲學思想的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道德經》很多篇章中得以體現。例如“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合,前后相隨。”(《道德經》第二章),“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道德經》第二十二章),“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道德經》第二十八章),“將欲翕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道德經》第三十六章)從上面的文字可以看出,老子善于從事物矛盾的兩個方面看待事物,詳細闡述事物矛盾的兩個方面相互聯系而又相互轉化的辯證關系。在地理教學中如果巧妙的利用對立統一思想可以很快的記憶地理知識,我們先看世界地圖。 如在記憶七大洲時,我們把沒有人的南極洲除去,大致以赤道為對稱軸,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對立,亞洲對大洋洲,歐洲對非洲,北美洲對南美洲,亞是二,少的意思,大為大,大對二,我們知道全世界面積最大的洲就是亞洲,那全世界最小的洲就是大洋洲,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為亞洲,我們就可以推出全世界人口最少的大洲為大洋洲。歐洲對應的是非洲,歐在英語里的意思是是,非在古漢語的意思是不,那我們知道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那歐洲就是世界的第二小洲。我們知道全世界最窮的大洲是非洲,那全世界最富的大洲就是歐洲。全世界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那全世界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的大洲就是歐洲。我們再看南美洲和北美洲。南對北,北美洲是全世界面積第三大的洲,那南美洲就是全世界第三小的洲(把沒有人的南極洲去掉)。我們知道歐洲是發達國家,那她對面的非洲就是發展中國家。亞洲是發展中國家,那大洋洲就是發達國家。同理北美洲是發達國家,那南美洲就是發展中國家。 在經緯線教學中我們也可以用陰陽對立來記憶,如經線指示南北,那緯線就指示東西。經線是半圓,那緯線就是整圓。在地球的公轉中,春分日可以對應秋分日記憶,一個是白天會超過黑夜,一個是黑夜會超過白天。夏至日對應冬至日來記憶,夏至日是白天最長,那冬至日就是白天最短。南北半球正好相反,如果北半球是夏天,那南半球就是冬天。東西半球是晝夜相反,東半球是白天西半球就是黑夜。寒帶和熱帶可以對比,一個有太陽直射,一個有極晝極夜。在地圖的教學中,比例尺大表示的范圍小,而表示的內容詳細,對應的比例尺小的地圖,表示的范圍大,而內容簡略。等高線密的地方坡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緩。山谷線和山脊線可以對比來記。一個是聚水,一個是散水。一個凸向高處,一個凸向低處。在天氣與氣候的教學中我們可以把這倆個對比記憶,天氣預報憑語感就知道是每天在變的,所以他的特點就是變化快,而氣候相對而言就變化小。這樣就比較好理解這倆個的不同點,如今天刮風,時間短所以是天氣,包頭的冬天很冷,這個不用預報,包頭每年就這樣所以是氣候。教材上說我們觀測氣溫要在北京時間的8時,14時,20時,2時,四個時間,你要直接記四個,有一點不好記,但如果你把14時記成下午2時,20時記成晚上8時,這樣就成了記憶倆個時間了。等溫線的記憶可以對照等高線,如等溫線密集的地區氣溫差異大,等溫線稀疏的地區氣溫差異小。氣溫的分布規律有一條是,同緯度的地區,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那我們就可以推出在冬季的時候,陸地氣溫低而海洋氣溫高。在降水的分布規律中如果赤道降水多,那么兩極地區就降水少。南北回歸線附近東岸降水多,那西岸降水就少。在中緯度地區,沿海地區降水多,那內陸地區就降水少。氣候有二個要素,這個我們這樣記憶,因為在陰陽對立中最主要的是認為這個世界是由陰陽組成的,陰代表物質的看得見的,陽代表能量上的東西,他表示能量,看不見摸不著。氣候的兩個要素是氣溫和降水,水看得見就是物質就是陰。氣溫看不見摸不著就是陽,這樣一陰一陽就好記了。熱帶的氣候中我們把熱帶雨林與熱帶沙漠對比記憶一下。一個是每天下雨,一個是幾乎不下雨。亞熱帶季風氣候和地中海氣候也可以對比,它倆氣溫一樣,就是降水不一樣,一個是冬天多雨,一個是夏天多雨。溫帶大陸性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也可以對比來記憶,一個是全年氣溫變化小,夏天不熱,冬天不冷,每天下點小雨,一個是氣溫變化特別大,夏天熱,冬天冷,每天幾乎不怎么下雨。迎風坡降水多,那背風坡降水就少。在世界人口的教學中,也可以用對立統一的方法來記憶地理知識,如關于世界各個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歐洲是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的國家。那他對面的大洲非洲就是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大洲。歐洲北美洲經濟發達人口自然增長率低,而他們對面的大洲非洲南美洲則人口自然增長率高。世界人口的稠密區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南部,和歐洲的西部北美洲的東部,這么看好像沒有什么規律,這需要我們仔細想一下,這個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工業文明,一個是農業文明,工對農。亞洲的東部南部是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適合農業的發展,所以自古以來就是世界上農業發達的地區。而歐洲西部和北美洲的東部則是發展資本主義最早的地區,所以工商業發達。所以這四個地方人口稠密。人口稀疏的地區也有四個,他們分別是沙漠地區,雨林地區,高緯度地區,高原山區。這四個地區我們可以這樣來記,其實主要受氣候影響,氣候的倆個要素是氣溫和降水。我們先看降水,這個降水又可以分為水多的地方即雨林地區,水少的地區如沙漠地區。那氣溫呢,我們又可以分為倆部分,即熱的地方,和冷的地方。熱的地方就是雨林地區,冷的地區有高緯度地區和高原和山區。白種人和黑種人也可以對比記憶,如白種人分布于較為寒冷的地區,那黑種人就分布于氣溫較高的熱帶地區。黑種人鼻子低而寬,體毛少,那白種人就鼻子高而窄,體毛多。在聚落的教學中,其實課本就給予我們很好的總結對比,如課本列表分析了農村和城市的差異,這樣就可以讓我們更好的記憶地理知識。我們這樣記憶,其實只要記憶一個就行了,比如我們只要記住鄉村規模小,那城市就規模就大,鄉村發展農業,那城市就發展工商業。鄉村的房屋密度小,那城市房屋的密度就大。城市的道路密度大,那農村的道路密度就小。我們學習亞洲地理也是可以用陰陽對立的觀點去學習理解和記憶的。比如我們知道亞洲地勢的特點是中間高四周低,中間對四周,中間一高,那四周就低。亞洲地形的特點是高原山地多,那平原就少。我們回答季風氣候的影響時一定要想到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不要只顧一個而忘了一個。在學習日本地理時,如學習日本發展的條件時,我們要考慮他的有利條件是多優良港口,交通便利,科技發達,高素質的勞動力,但同時一定要記住他的不利條件,如地域狹小,資源缺乏,對外依賴嚴重。想到進口,就想到出口。進口原材料,出口就是工業品。原材料對應工業品。在東南亞的學習中我們知道東南亞的地勢是南高北低,南對北,高對低。東南亞的國家眾多不太好記,我們可以把他分成倆類,一累是半島上的國家,一累是群島上的國家。這樣相對而言就好記了。學習印度時,我們大部分人認為印度窮是因為印度人口多,其實萬事萬物都有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人口多也有有利的一面,我們分析問題時一定要倆方面考慮問題。比如眾多的人口為印度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和豐富的廉價勞動力。比如熱帶季風氣候對印度農業的影響時,你一定要記住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在記憶印度小麥和水稻的分布地區時,我們要對應的記憶就比較好記,如水稻在恒河的中下游地區,那小麥就在恒河的中上游地區。水稻喜溫喜濕,小麥就喜涼,喜旱。印度的熱帶季風氣候,有雨季就有旱季,雨季刮西南風,旱季就刮東北風。我們在看俄羅斯,俄羅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在亞洲,一部分在歐洲,人口多在歐洲,那么面積多就在亞洲。俄羅斯的地勢特點正好和中國相反,中國是西高東低,俄羅斯是東高西低。俄羅斯的鐵路是歐洲部分比較密集那么亞洲部分就比較稀疏。俄羅斯他的氣候是溫帶大陸性氣候,他的特點是冬季寒冷漫長,那夏季就是溫暖而短促。在中東的教學中,我們都知道中東是典型的熱帶沙漠氣候,分布著大量的沙漠,但上帝是公平的,地上沒有是沙漠,但地底下全是寶貝,這里有全世界分布最為豐富的石油資源。地上沒有,地下有。這里有這豐富的自然資源,極好的交通條件,但不好處是,引來了各方利益,所以也是全世界最為動蕩的地區。歐洲西部是全世界最發達的地區,但這里也是全世界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地區。歐洲西部有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濕潤,降水季節分配比較均勻,這里非常不適合種植業發展,所以種植業不發達,但適合畜牧業,所以畜牧業發達。氣候是非常適合人類不冷不熱,但是缺少陽光,這就是為什么歐洲西部的人們為什么要到地中海享受陽光沙灘了。我們學習歐洲的地形知道歐洲的地形以平原為主,平原廣布,那他對面的非洲我們就可以推出是高原為主。過去中國人認為水就是財,歐洲聚財,那非洲就是散財。在學習非洲部分時,我們正好回憶歐洲,因為這倆個地方對應的地方太多了,如一個是面積第二大的大洲,一個是第二小的大洲,一個是高原為主,一個是平原為主,一個最富,一個最窮,一個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一個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一個是發達的制造業,一個是落后的只能生產初級產品的地區。非洲的氣候非常明顯的有對稱性,大致以赤道為軸南北二測對稱分布,分別是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和地中海氣候。我們知道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種人的故鄉,那撒哈拉以北的非洲我們就可以推測出他們是白種人。非洲人學習不突出,但是在音樂,美術,體育方面就有著天賦。歐洲有美麗的莊園,別墅城堡,那非洲就有最為原始的茅草屋。在學習澳大利亞時,我們也可以對照亞洲來學習,如亞洲人口最大,那大洋洲面積最小,亞洲人口最多,那大洋洲人口最少。亞洲屬于發展中國家,那大洋洲就屬于發達國家。亞洲的地勢的特點是中間高四周低,那澳大利亞的地勢就是東西高中部低。學習美國地理時,我們可以對照中國來學習,一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一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一個是東面是太平洋,一個是西面是太平洋。我國有倆個海外省,臺灣省和海南省,美國有倆海外州,夏威夷州和阿拉斯加州。我國是黃種人占絕對多數,美國黃種人是印第安人,也是美國的本地人,但占極少數。學習巴西地理時,可以對照美國來學習,一個是北美洲最大的國家,一個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一個是發達國家,一個是發展中國家。最后學習極地地區時,我們采取南北極對應的學習,如南極主要是陸地,那北極主要是海洋。南極主要的動物是企鵝(鳥)而北極是北極熊,北極點上,前后左右都是南,而南極點上,前后左右都是北。 在地理教學中如果我們認真鉆研,用心發現,是很可能找到很好的例子的。同學們好記,老師好教,還會深切體會到了國學的魅力,也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