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論依據:《中醫方劑學》、《中醫病因病機學》 論岐黃之道,謀蒼生之福,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說,我給您聊聊脫發這件事。 依然從我之前的一個病人說起。 這個病人,當時年方41歲。她告訴我,自從21歲那年開始,就頭皮冒油,如今已經20年了。就是因為這個毛病,自己到31歲才結婚?;榍?,她通過各種方法治療過一段時間,有一定效果。但是婚后沒幾年,癥狀開始嚴重了。除了冒油,頭發還粘連在一起、脫發。到就診的時候,我看見,此患的頭發基本上已經剩下不到二分之一了。 我看了一下她的脈象和舌象,發現脈弦滑、舌苔白膩,我心里有數了。 我對她說,你平時愛吃甜的,愛吃香的吧?她說是。 我跟她說,你今后一定要把甜的、香的東西,從你的食譜里劃出去。至少,在治療的這段不要吃。她說可以。 然后,我就給她開了一張方子:法半夏10克,陳皮10克,茯苓15克,白術10克,川芎10克,路路通10克,甘草5克。我跟她說,你先用著,到了一定時候,還得換藥。 這個方子,我在一本期刊上看到的,具體哪一年、什么刊物,我記不得了。隨手,我抄了下來,用于臨床,效果喜人。后來,此患在服用20多劑的時候,頭油多大減少,開始有細小的頭發長出來了。此后,換藥,用養血祛風的方法來做善后。前后共用了兩三個月,她的頭發終于好起來了。 這個時候,她又問我:“我可以吃好的喝好的嗎”?我笑了,說:“如果以后繼續像從前那么吃,頭發還得壞。但是我敢肯定,這么長時間過去了,你的胃口也該改過來了”。 她點頭,說自己的確不像以前那么貪吃了。 從這病例里面,我想和大家點明一件事情,這就是我們當代很多人的所謂脂溢性脫發,就是頭發冒油、粘連、脫落的這種脫發,它的根兒,在脾胃。它的源頭,在我們的飲食。它的基本病因,在于痰濕。 為什么這么說???你看我最初開的方子——法半夏,陳皮,茯苓,白術,川芎,路路通,甘草。如果您眼睛尖,或者懂得醫理,一看就知道,半夏、陳皮、茯苓和甘草,這是典型的古方二陳湯的配伍。二陳湯干嘛的?化痰濕的嘛。半夏燥濕,陳皮行氣除濕,茯苓利水除濕,三者配合,化散痰濕。在此基礎上,用白術來健脾燥濕,用川芎來行氣,助陳皮之效,再通過路路通來利水通經,那么全方除痰濕的效果就更好了。 痰濕為什么能引發脫發???很簡單,痰濕之邪上泛頭部,阻遏了毛竅,讓頭發失養。那些洗不凈、擦不凈的頭油,就是痰濕的一種表現。所以說,這個時候,我們要先把痰濕的問題解決。然后,再想辦法滋補肝腎,養精血,祛風。這就是普通的調治脫發的路子了。而這些,必須在化散痰濕的基礎上進行。 但這里,還有一個問題,這就是,二陳湯的主證,教科書上寫得明明白白:咳嗽痰多、色白、容易咳出、惡心嘔吐、胸悶、肢體困重、頭暈心悸,舌苔白滑或白膩,脈滑。那脫發的患者,如果沒有類似咳痰、嘔惡、胸悶、困重的癥狀,還能不能用??? 對此,我認為,對于一些古方(二陳湯是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古方),我們現在應用的時候應該靈活一些。它到底能治什么病,可不是古人一句話就定下來的。古方展示給我們的,是一種思路,或者說是一種認識疾病的方法。我們不要被它拘泥了。比如說痰濕這個事兒,除了引發嘔惡、頭暈心悸、肢體困重、痰多色白之外,還可以引發諸如嗜睡、脫發、月經不調等等。這些病,只要病因病機是痰濕,是體內濕痰在起作用,那就可以在脈象和舌象基本符合的時候,大膽應用。這就是活用古方。不然的話,就是對古方的一種浪費了。 此外,有脂溢性脫發問題的朋友,要用好自己自己的穴位。穴位是我們身上的大藥,我們得好好用。用什么呢?用陰陵泉和足三里。陰陵泉可以化解濕滯,足三里可以健脾助運化。兩個穴位配合,效果是比較好的。我們用揉按的方法刺激,每天每穴200下。 好了。文說到這里告一段落。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
|
來自: 金壇區 > 《頭發脫禿發脫眉毛白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