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概述] 肩袖由覆蓋于肩關節前、上、后方之肩胛下肌、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等肌腱組成,肩袖損傷是指這些組織發生撕裂或斷裂等。 [是否醫保] 是 [就診科室] 骨科 [別名] 肩袖創傷、退行性肌腱炎 [流行病學] 常發生在需要肩關節極度外展的反復運動者。 [病因] 1.創傷 是年輕人肩袖損傷的主要原因。當跌倒時手外展著地或手持重物,肩關節突然外展上舉或扭傷而引起。2.血供不足 引起肩袖組織退行性變。當肱骨內旋或外旋中立位時,肩袖最易受到肱骨頭的壓迫、擠壓血管而使該區相對缺血,使肌腱發生退行性變。3.肩部慢性撞擊損傷 中老年患者的肩袖組織因長期遭受肩峰下撞擊、磨損而發生退變。慢性刺激可以引起肩峰下滑囊炎。 [臨床癥狀] 肩袖局部水腫、出血,慢性疼痛,肩關節功能障礙等。 [危害] 本病不僅會引起肩部疼痛,還會影響肩關節活動度,使肩部、手臂活動受限,影響正?;顒?,給生活和工作造成不便。 [并發癥] 肩關節腫脹、感染、臂叢神經損傷等。 [檢查] X線拍片、MRI等。 [診斷] 磁共振造影檢查對診斷具有較高的價值。 [飲食建議] 飲食宜清淡且富有營養,適當補充多種維生素。 [治療原則] 休息、鍛煉、局部外用膏藥,必要時手術治療。 [治愈性] 積極治療可獲滿意效果。 查看更多 ![]() 癥狀與診斷 [典型癥狀] 傷前肩部無癥狀,傷后肩部有一時性疼痛,隔日疼痛加劇,持續4~7天?;颊卟荒茏詣邮褂没技?,當上臂伸直肩關節內旋、外展時,大結節與肩峰間壓痛明顯。肩袖完全斷裂時,因喪失其對肱骨頭的穩定作用,將嚴重影響肩關節外展功能。肩袖部分撕裂時,患者仍能外展上臂,但有60°~120°疼痛弧。 [診斷依據] 1.X線檢查對肩峰形態的判斷及肩關節骨性結構的改變有幫助。部分肩袖損傷患者肩峰前外側緣及大結節處有明顯骨質增生。2.磁共振(MRI)檢查可幫助確定肌腱損傷的損傷部位和嚴重程度,尤其是磁共振造影檢查(MRA)可以清晰的顯示肩袖的部分撕裂,對診斷具有較高的價值。 查看更多 ![]() 治療 [治療方針] 予患肢以充分的休息,加強健側肩部肌肉的鍛煉。局部可使用膏藥。損傷較重,或經保守治療效果不佳者,需行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 局部可使用膏藥等外用藥物治療。疼痛較重的可口服非甾體類消炎止疼藥。 [手術治療] 如果損傷較重、肩袖完全撕裂,或經保守治療3~6個月效果不好,需行手術治療。肩袖損傷的手術治療現在大部分在關節鏡下行微創手術治療,效果較好。部分巨大撕裂或條件較差者,可行小切口開放手術修補損傷的肩袖。 [其他治療] 停止肩部活動,可用三角巾懸吊制動;也可以采用熱療、按摩等物理治療來緩解疼痛。 [預后情況] 正確診斷、早期處理、術后系統的康復治療是取得滿意療效的基本條件。若不進行修復,順其自然發展,最終會導致肩袖性關節病,出現關節不穩定或繼發性關節攣縮癥,導致關節功能的病廢。 查看更多 ![]() 護理 [就診科室] 骨科 [日常護理] 1.根據撕裂的尺寸固定肩關節4~8周。2.被動肩關節鍛煉。仰臥位,術肢被動抬高O°~90°,外旋10°。3.爬墻練習。站立在墻前,患側手扶墻,由低向上爬,到最高點停止,做下記號。然后放下手,再次爬墻時以超過此記號為目標,反復多次。4.術后4~6周不能負重,6~8周時在輔助下主動活動,8~12周時獨立主動活動。 [飲食調理] 飲食宜清淡且富有營養,適當補充多種維生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