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包括結腸癌、直腸癌)是全球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正在逐年上升。 息肉到癌的過程 研究顯示,超過七成的腸癌由腺瘤(腸息肉)發展而來,而最終變成腸癌需要5~10年。預防結直腸癌,直接的方法是改善飲食結構,健康生活。 健康生活對預防腸癌有重要意義 而對一些高危人群來說,僅僅做到這些還不夠:低位直腸癌變很容易通過經濟、方便的肛門指檢發現。但結腸癌則無法通過肛門指檢被發現,需要使用其他的篩查手段。目前常規的篩查方式是侵入式的電子腸鏡,這也是篩查大腸癌的“金標準”。 肛門指檢 但是,體檢中經常有人因恐懼肛門指檢和腸鏡而放棄腸癌早篩。除了這兩種常規檢測方法,我們還可以做什么? 糞便檢測DNA,及時發現癌變蹤跡 2016年,美國發布了《大腸癌篩查指南》,分為糞便檢測方法與可視檢查方法兩種。 其中標黃部分的[糞便基因檢測],利用大便來檢測DNA,可以發現癌變蹤跡,敏感性和特異性比較高,前者準確率達到93.2%。這種篩查方法比較安全,操作起來也比較方便,能夠有效提高腸癌早篩率。 長泰清-大腸癌篩查基因檢測 檢查意義 評估受檢者大腸癌的患病風險,提早發現,提前干預。 糞便采集方式 檢測流程 適用人群 1、45歲以上正常體檢人群 2、既往有息肉人群 3、既往有炎癥性腸病人群 4、糞便隱血陽性人群 5、有消化道報警人群(腹瀉、腹痛、便血) 6、40歲以上有腸癌家族史人群 7、40歲以上環境、飲食、生活習慣不良人群 8、結直腸腫瘤術后復查人群 9、不愿意接受腸鏡檢查的高危人群 10、腸鏡檢查失敗的人群 注意事項:為了檢驗結果的準確,請在取樣前確保無服用任何藥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