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自帶“長壽窩”,經常按壓能起到舒筋活絡、緩解身體不適癥狀、保健強身、消除疾病的作用,對于身體健康很有益處。這么好的免費養生法,可別錯過了,一起來看看吧! 1、眼窩——安神明目 現代人幾乎離不開電子產品,眼睛不堪負荷,常出現眼睛干澀、畏光、流淚、酸痛等現象,戴眼鏡、看眼科門診的人越來越多,不妨試試按壓眼窩的功效。 “眼窩”指的是眼眶內的柔軟區域,此處有晴明、攢竹、四白等諸多穴位,通過按摩可以起到鎮靜安神,減低眼壓,緩解眼部疲勞的功效,對于老花眼、近視眼、用眼過度等引起的目赤昏花、視物不明等癥狀也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方法:輕閉雙眼,以食指指腹在眼皮上分別用順時針、逆時針方向緩緩旋轉按摩各10次,一天2~3次。 2、耳后窩——降糖調氣 糖尿病患者人數居高不下,而長期高血糖會造成全身各個組織器官發生病變,導致急慢性并發癥的發生,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控制或逆轉高血糖才行。 耳后窩位于雙側耳垂后方的凹陷處,按揉耳后窩可以輔助降糖。其深層處分布有迷走神經,刺激可使迷走神經興奮,促進胰島素分泌,還能激發三焦經之氣,調氣血,預防糖尿病并發癥。 此外,從耳后到枕骨附近分布翳風穴、風池穴等穴位,能將流經的氣血化為陽熱風氣,對于失眠、落枕、眼睛疲勞、腦中風等都有緩解作用。 方法:用雙手拇指緩慢的用力按壓耳后窩,慢慢吐氣,持續5秒后松手,反復按壓10~15秒,可在每天午飯和晚飯后半小時各按摩1次。 3、腋窩——寬胸護心 腋窩(胳肢窩)的保健功效很大,中醫學說:腋窩頂端有極泉穴,歸心經,適度揉搓腋窩可疏泄心火、寬胸理氣、調理睡眠,并幫助減輕胸悶、心絞痛等癥狀。 現代醫學也認為,腋窩處有豐富的淋巴組織,經常按摩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 方法:用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指腹先順時針按摩腋窩15次,再逆時針重復動作,每只胳膊持續3~5分鐘即可。 4、肘窩——保養心肺 肱骨、尺骨、橈骨搭起了肘關節的基地,向外形成肘尖,向內圍成了肘窩。而人體手臂內側有3條屬于內臟的陰經循行:心包經、肺經、心經,3條經絡里氣最足的穴都在肘窩——心包經的曲澤、肺經的尺澤和心經的少海。 搓揉肘窩可以幫助疏經絡、通氣血,保養心肺,緩解胃部不適,對維護健康起到基礎的作用。按揉肘窩外側的曲池穴,能調節血壓,緩解發燒癥狀,心臟心肌供血不好時也有幫助。 方法:手掌放松,由輕到重連續拍打肘窩,拍到微微發紅,每周一次。也可在肘窩處用刮痧、艾灸、針刺等方法養護。 5、臍窩——改善消化功能 古人有言:“臍為五臟六腑之本”、“元氣歸臟之根”,按揉臍窩(肚臍眼)對人體健康很有益處。肚臍和胃腸等消化系統聯系緊密,圍繞著肚臍周圍順時針按揉,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 中醫將肚臍眼稱為“神闕穴”,能調和陰陽、扶正祛邪,而且一般比較復雜的疾病也可以用艾灸的方法灸神闕穴,可起到輔助治療疾病的效果。 方法:順時針按摩腹部能增加結腸蠕動,幫助消化;逆時針按摩腹部可緩解腹瀉,每次揉100下即可。 6、膝窩——緩解疼痛 膝蓋幾乎支撐著人體所有的體重,加上日常生活中走路、跑步、跳躍等各種動作,負荷很重,也很容易導致酸痛。 膝窩又稱膕窩,是膝蓋后方的凹陷處,牽連著大部分腿部肌肉。搓按膝窩能緩解腿部疲勞,減輕關節疼痛,預防靜脈曲張。膝窩中心處的委中穴,有肝經、腎經、膀胱經通行,對于益腎固陽、化濕利尿和舒緩各種疼痛都有效果。 方法:雙手摩擦至發熱,用兩手掌面上下來回擦膝窩處,連做30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