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防水工程必須由具備相應資質的專業防水施工隊伍進行施工,主要施工人員應持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其指定單位頒發的執業資格證書。下面針對地下防水工程易發生的三大滲漏頑疾,分析原因并給出治理對策,以供參考。 一 施工縫滲漏 ? 現象 施工縫處混凝土松散,骨料集中,接槎明顯,沿縫隙處滲漏水。 ? 原因分析 6)澆筑地面混凝土時,因工序銜接等原因造成新老接槎部位產生收縮裂縫。 ? 治理 2)不滲漏的施工縫,可沿縫剔成八字形凹槽,將松散石子剔除,刷洗干凈,用水泥素漿打底,抹1:2.5水泥砂漿找平壓實。 二 裂縫滲漏 ? 現象 混凝土表面有不規則的收縮裂縫且貫通于混凝土結構,有滲漏水現象。 ? 原因分析 3)由于設計或施工等原因產生局部斷裂或環形裂縫。 ? 治理 3)對于結構所出現的環形裂縫,可采用埋入式橡膠止水帶、后埋式止水帶、粘貼式氯丁膠片以及涂刷式氯丁膠片等方法。 三 管道穿墻(地)部位滲漏 ? 現象 常溫管道、熱力管道以及電纜等穿墻(地)時與混凝土脫離,產生裂縫漏水。 ? 原因分析 5)熱力管道穿墻部位構造處理不當,致使管道在溫差作用下,因往返伸縮變形而與結構脫離,產生裂縫。 ? 治理 4)熱力管道穿內墻部位出現滲漏水,修復時需將地下水位降至管道標高以下,用設置膠止水套的方法處理。 【附】地下防水混凝土施工要點 1. 防水混凝土可通過調整配合比,或摻加外加劑、摻合料等措施配制而成,其抗滲等級不得小于P6。其試配混凝土的抗滲等級應比設計要求提高0.2Mpa。 2. 用于防水混凝土的水泥品種宜采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采用其他品種水泥時應經試驗確定。宜選用堅固耐久、粒形良好的潔凈石子,其最大粒徑不宜大于40mm。砂宜選用堅硬、抗風化性強、潔凈的中粗砂,不宜使用海砂。用于拌制混凝土的水,應符合相關標準規定。 3. 防水混凝土膠凝材料總用量不宜小于320kg/m3,在滿足混凝土抗滲等級、強度等級和耐久性條件下,水泥用量不宜小于260kg/m3;砂率宜為35%~40%,泵送時可增至45%;水膠比不得大于0.50,有侵蝕性介質時水膠比不宜大于0.45;防水混凝土宜采用預拌商品混凝土,其入泵坍落度宜控制在120~160mm,坍落度每小時損失值不應大于20mm,總損失值不應大于40mm;摻引氣劑或引氣型減水劑時,混凝土含氣量應控制在3%~5%;預拌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宜為6~8h。 4. 防水混凝土拌合物應采用機械攪拌,攪拌時間不宜小于2mim。 5. 防水混凝土應分層連續澆筑,分層厚度不得大于500mm。并應采用機械振搗,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 6. 防水混凝土應連續澆筑,宜少留施工縫。當留設施工縫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 墻體水平施工縫不應留在剪力最大處或底板與側墻的交接處,應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墻體上。拱(板)墻結合的水平施工縫,宜留在拱(板)墻接縫線以下150~300mm處。墻體有預留孔洞時,施工縫距孔洞邊緣不應小于300mm。 7. 施工縫應按設計及規范要求做好施工縫防水構造。施工縫的施工應符合如下規定: ① 水平施工縫澆筑混凝土前,應將其表面浮漿和雜物清除,然后鋪設凈漿或涂刷混凝土界面處理劑、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涂料等材料,再鋪30~50mm厚的1:1水泥砂漿,并應及時澆筑混凝土。 ② 垂直施工縫澆筑混凝土前,應將其表面清理干凈,再涂刷混凝土界面處理劑或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涂料,并應及時澆筑混凝土。 ③ 遇水膨脹止水條(膠)應與接縫表面密貼;選用的遇水膨脹止水條(膠)應具有緩脹性能,7d的凈膨脹率不宜大于最終膨脹率的60%,最終膨脹率宜大于220%。 8. 大體積防水混凝土宜選用水化熱低和凝結時間長的水泥,宜摻入減水劑、緩凝劑等外加劑和粉煤灰、磨細礦渣粉等摻合料。在設計許可的情況下,摻粉煤灰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的齡期宜為60d或90d。高溫期施工時,入模溫度不應大于30℃。混凝土內部預埋管道,進行水冷散熱。大體積防水混凝土應采取保溫保濕養護,混凝土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的差值不應大于25℃,表面溫度與大氣溫度的差值不應大于20℃,養護時間不得少于14d。 9. 地下室外墻穿墻管必須采取止水措施,單獨埋設的管道可采用套管式穿墻防水。當管道集中多管時,可采用穿墻群管的防水方法。 |
|
來自: 御_風_而_行 > 《施工技術與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