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成文四字成言,共二百五十句,條理清晰對仗工整文采斐然。南北朝周興嗣編撰而成,清朝汪嘯尹和孫謙益劃分為四個部分:第一句“天地玄黃”至第三十六句“賴及萬方”為第一部分;第三十七句“蓋此身發(fā)”至一百零二句“好爵自靡”為第二部分;第一百零三句“都邑華夏”至一百六十二句“巖岫杳冥”為第三部分;第一百六十三句“治本于農(nóng)”至二百四十八句“愚蒙等誚”為第四部分;最后兩句“謂語助者,焉哉乎也”,是結(jié)束語。第一部分從玄黃開天辟地宇宙時空環(huán)境講起,第二部分主要講述人的修養(yǎng)標準原則,第三部分主要講述統(tǒng)治管理經(jīng)營等有關(guān)方面的情景,第四部分主要講修身養(yǎng)性持家處世和描述民間溫馨的人情關(guān)系以及田園淡定的生活。 《千字文》是最早期的蒙學課本,文筆優(yōu)美,典故豐富,句句押韻,朗朗上口。《千字文》在眾多童蒙讀物中享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承上啟下的作品,是一部生動的百科書。不僅僅認識一千個常用字,對天文地理、自然科學、歷史變遷、社會活動、人事關(guān)系等多方面的知識有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 《千字文》是以儒學理論為綱,穿插諸多常識,用四字韻語寫出,適于兒童誦讀,是教育史上最早最成功的啟蒙教材。問世1400 多年的流傳表明,它既是一部流傳廣泛的童蒙讀物,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千字文》優(yōu)美的文筆華麗的辭藻,讓眾多童蒙讀物都無法望其項背。宋朝以后童蒙讀物層出不窮數(shù)目眾多,這些作品在通俗性和知識性方面,都做了很多努力,句章取舍各有長處,但它們的一個共同缺點就是文采稍遜,即使像《三字經(jīng)》這樣的作品也存在這一問題,它們都無法與《千字文》的文采相比。章太炎曾說《三字經(jīng)》與《千字文》比較,有兩個不足,即“字有重復、辭無藻采”。《千字文》在文采上獨領蒙學讀物風騷,堪稱訓蒙長詩。《千字文》內(nèi)容豐富多彩,文辭對仗優(yōu)美;是皇家御用啟蒙書籍,知名度非常高,為各大學派家族推崇為首選的童蒙讀物。 天 地 玄 黃 宇 宙 洪 荒 日 月 盈 昃 辰 宿 列 張 天地宇宙,伏羲以陰陽太極來形容,老子以有無之道來解釋。浩瀚宇宙寬廣無限,星漢銀河廣袤無際;縱橫交錯玄奧神秘,日月高懸陰陽交替;東南西北星布如棋,有贏有虧往來順逆,二十八宿排列有序。宇為萬物空間,宙是歷史時間。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夏商周。天地幽幽玄妙莫測,很難言說很難表述,所以老子也只能用“道”來形容: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妙在天有大生之義地有廣生之德,玄在生生不息興替永恒。宇宙廣闊無邊,神奇奧妙無窮,是所有時空物質(zhì)的總和。醉漢望天,斗轉(zhuǎn)星移,寒暑有趣,日月交替。 寒 來 暑 往 秋 收 冬 藏 閏 馀 成 歲 律 呂 調(diào) 陽 注釋:日月流轉(zhuǎn)四季交替,寒冷燥熱循環(huán)不息,興衰成敗永恒道理。冬天寒冷夏天熱,春天播種秋天收,包裝儲藏過嚴冬。日積月累盈虧有數(shù),推算閏馀計算無誤,三年一閏五年二閏,有節(jié)沒氣正好居住。立春到大寒,二十四節(jié)氣,遇到有節(jié)沒氣的月添加為閏月。竹管暇莩察地氣,六呂六律調(diào)陰陽。 云 騰 致 雨 露 結(jié) 為 霜 金 生 麗 水 玉 出 昆 岡 注釋:春來行云走雨,秋后蕭殺一片,麗水黃金貴重,昆侖玉石獨秀。驚蟄二月龍?zhí)ь^,白云細雨天上來;風化頑石潤萬物,欣欣向榮樂開懷。入秋太陽漸去遠,寒露蕭殺氣結(jié)霜;風掃落葉北風涼,一晃冰凌上南窗。黃金燦燦麗江天,爆竹聲聲慶豐年;美玉秀秀出昆山,家家戶戶煥新顏。戴復古:細觀玉軒吟,一生良苦心;雕琢復雕琢,片玉萬黃金。四字成言四句成章,合轍押韻對稱有方。學識造人才,富貴此中來。 劍 號 巨 闕 珠 稱 夜 光 果 珍 李 柰 菜 重 芥 姜 注釋:最有名的寶劍叫“巨闕”,最貴重的明珠是“夜光”;水果最珍貴的是李和柰,菜肴調(diào)味離不開芥和姜。巨闕出自春秋時期鑄劍名師歐冶子之手,淳樸厚重、削鐵如泥、堅硬無比,號稱天下至尊。夜明珠、月明珠、隨侯珠等也叫“夜光璧”,是一種稀有元素的寶石,一般是指熒光石和夜光石。李子玲瓏剔透美艷甘甜,養(yǎng)顏潤膚抗衰老,有超級水果稱號。柰子也稱之為花紅,是蘋果的一種,盛產(chǎn)遼南芳香特異可曝干為脯。 海 咸 河 淡 鱗 潛 羽 翔 龍 師 火 帝 鳥 官 人 皇 注釋:海水自然咸,河水自來淡,因為大海匯聚而來沉淀而成,凝聚各種元素而氯化鈉最多所以咸;江河湖泊之水于天上地下,經(jīng)過寒暑蒸汽植物過濾等又奔流不息清凈不腐所以為淡。魚兒鱗光閃閃水里游,鳥兒羽毛振振天上飛,小雞不撒尿各有各的道。龍師、火帝、鳥官、人皇是上古伏羲時代的百官稱號;傳說伏羲時有龍馬銜圖出水呈現(xiàn)祥瑞,借此以龍為師長組成國家管理團隊,并取名為“龍師”,以此排列級別職位。 始 制 文 字 乃 服 衣 裳 推 位 讓 國 有 虞 陶 唐 注釋:河圖洛書記載了數(shù)字演算,古人倉頡以象形創(chuàng)造了文字,軒轅元妃嫘祖養(yǎng)蠶紡織出綢緞;唐堯虞舜唯才是用舉賢讓位,是英明偉大無私的帝王君子。先有數(shù)術(shù),產(chǎn)生在遠古寶典河圖洛書;后有文字,產(chǎn)生在黃帝時期倉頡觀星圖山川鳥獸足跡等形狀創(chuàng)造了象形文字;古人以羽毛獸皮遮羞御寒,到軒轅元妃西陵之女發(fā)明了養(yǎng)蠶剝繭抽絲制作成衣服。帝王將相輪流坐,應推唐堯虞舜最為賢德,唯才是用讓賢有德者居之。 吊 民 伐 罪 周 發(fā) 殷 湯 坐 朝 問 道 垂 拱 平 章 注釋:祭祀社稷安撫百姓,討伐暴虐無道王侯,古代有周武王姬發(fā)和商君成湯為典范。有道賢君坐在朝堂上,討論國家安定富強的方針大計;仁德君主垂衣拱手禮賢下士,和臣子平起平坐共商國家大事。民為本,國為重,做個賢君不容易。坐朝問道是秦始皇時期的規(guī)矩,以表示謙和敬重屬下臣子。 愛 育 黎 首 臣 伏 戎 羌 遐 邇 一 體 率 賓 歸 王 注釋:仁人君子要愛護體恤黎民百姓,屬下臣子必然會崇敬欽佩忠于職守,四方各民族也都會心悅誠服歸順向往。天下一統(tǒng)萬眾歸心,大大小小諸侯都會心甘情愿地屈服跪倒在賢君面前,遠遠近近邦國都能夠和衷共濟團結(jié)在一起。愛育,即愛護體恤;黎首,即是黎民百姓;臣服,即心悅誠服;戎羌,即少數(shù)民族;周朝人自稱為華夏,四外分南蠻、北狄,西戎、東夷。遐邇,即遠近或遙遠;一體,即思想統(tǒng)一、民眾抱一、國家歸一;率賓,即統(tǒng)領率領部落;歸王,即朝拜納貢國家。 鳴 鳳 在 竹 白 駒 食 場 化 被 草 木 賴 及 萬 方 注釋:鳳凰在竹林中歡快地歌唱起舞,小白馬在草原上自由地追逐撒歡;圣賢君主仁德的教化覆蓋著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天下咸寧萬民康寧都仰仗著圣君的恩澤普及。鳳鳴岐山,傳說是一種鹍雞火鳥,象征著祥瑞,為百鳥之王;龍在田野,白駒是龍的化身,廣闊天地任意馳聘,千里草原悠閑自得。山林與平原相互應,鳳鳥與龍馬相對應。竹場皆是自然景物,龍鳳皆為吉祥天物。仁德教化圣賢恩澤,覆蓋著一片太平盛世。 蓋 此 身 發(fā) 四 大 五 常 恭 惟 鞠 養(yǎng) 豈 敢 毀 傷 注釋:人的生命體是由“肉體和毛發(fā)”兩個部分組成:一是物質(zhì)的“四大”,即地水風火,是自然知識的核心;一是精神的“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是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身體毛發(fā)蒙受父母給予,辛辛苦苦養(yǎng)育,怎敢有一絲一毫的毀壞損傷,任意損傷就是不孝不敬。發(fā)為頭為首為知,有思想意識;身為筋為骨為行,能運動創(chuàng)造;天地感應知行合一由此而來。 女 慕 貞 潔 男 效 才 良 知 過 必 改 得 能 莫 忘 注釋:女子喜歡端莊賢淑干凈利落,男兒效法德才兼?zhèn)淠軗P名天下。亢龍有悔知錯能改,有能力做就不要放棄,功成名就不驕不躁不居功自傲。女慕貞潔,并非從一而終,是追求心地純潔品行端正;男效才良,并非愚忠愚孝,是力求完善自我保家衛(wèi)國。乾道成男大義凜然,坤道成女能曲能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尊師重道不忘根本,不能得意忘形不知所以然。 罔 談 彼 短 靡 恃 己 長 信 使 可 覆 器 欲 難 量 注釋:不要背后說長道短惹是生非,不要依仗技藝才能驕傲自大目空一切;遵守諾言信義并行敢于擔當,心胸坦蕩寬懷容物肚里能撐船。弟子規(guī)說:“人有短,切莫揭。”顏回說:“言人之惡,非所以美己;言人之枉,非所以正己。”易經(jīng)說:“滿招損,謙受益。”恃才傲物滿則溢必受損,誠信待人禮儀謙遜必受歡迎。小肚雞腸嫉賢妒能,得意忘形非君子行為。 墨 悲 絲 染 詩 贊 羔 羊 景 行 維 賢 克 念 作 圣 注釋:戰(zhàn)國初期的墨子為白絲染色不褪而悲戚,“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不可不慎也!”人的本性猶如生絲一樣潔白純凈,一旦被污染侵蝕就很難恢復到原來的質(zhì)樸純潔。詩經(jīng)有贊美羔羊皮毛潔白柔軟流傳至今,“羔羊之皮,素絲五紽;羔羊之革,素絲五緎;羔羊之縫,素絲五總。”潔白不染兩相呼應,節(jié)儉正直喻人作風。詩經(jīng):“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德高望重,舉目敬仰;如日光明,照耀升騰。能戰(zhàn)勝自己者為賢人,能成就他人者為圣人。高尚的情操,高尚的德行,人人贊美個個喜愛;所以,要克制私心雜念學習仿效圣賢古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