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說到,后唐明宗李嗣源成功策反契丹幽州節度使盧文進,盧文進率領軍民10多萬人納土歸降。契丹遭到立國以來的最大挫敗,太宗耶律堯骨因國內政治風云變幻,無力發動軍事報復,只能將仇恨埋于心間,以俟來日。 盧文進歸唐的當月,堯骨派遣使者到后唐,攜帶正式的國書求取碑石:斂葬阿保機的“太祖陵”竣工在即,陵前缺少一塊旌表太祖功德的石碑。按照皇家儀制,石碑尺寸相當巨大,契丹境內尋覓不到符合規范的巨石,所以請唐國襄助。明宗愉快地接受了契丹客人的請求。 11月,第二批契丹使團30多人又來到東都,進一步表達和平的愿望,得到了明宗的善意回應。他對近臣說:“各自安守邊境,使人民得以從戰亂中解脫,是朕的夙愿。既然契丹人也愿意息兵休戰,朕怎能拒絕?” 明宗指定飛勝軍指揮使安念德回訪契丹,特地向契丹太后述律平獻上瓔珞刺繡被褥,以示敬意。 第二年正月,雙方使節再次互訪,互贈國禮。 一系列的外交活動,似乎表明兩國關系趨于正常化,走上了睦鄰友好的康莊大道。 契丹太宗堯骨即位的第三年,國內局勢基本緩和。堯骨開始頻密地檢閱部隊,查校軍籍。 正月里,他突然晉封一位漢人“干哥哥”為守中書令(代理宰相)、興國軍節度使。這位“干哥哥”就是王郁,神冊六年叛逃至此,夸說鎮州的“燕姬趙女擠破門楣”,令阿保機心癢難撓,急不可耐地奔赴鎮州,還當場將王郁收為義子(可參見契丹往事3《遼太祖不聽述律皇后的勸諫,收下干兒子卻失去了親兒子!》)。 王郁已在契丹政壇沉寂了三年之久,自平滅渤海國后,并無尺寸之功,此時擢升他是何用意? 兩個月后,答案揭曉:后唐義武軍節度使、兼中書令(宰相)王都派遣密使謁見耶律堯骨,獻上全境(定州、易州、祁州)土地、軍民,歸附契丹。請堯骨盡快派人接收并給予必要援助。 明宗李嗣源不是暗中把盧文進給“統戰”過去了嗎?你做初一,怨不得我做十五,玩陰的,耶律堯骨也會! 原來是為了酬答“誘降”大功,堯骨哪能無緣無故地升賞王郁呢?王都那時已經被王郁忽悠“瘸”了! 王都和王郁都是前義武軍節度使王處直的兒子,王郁是親生的,王都是認養的。王郁是李克用的女婿,王都是李存勖的親家(他的女兒嫁給了李存勖的長子亦即李克用的長孫)。他倆既是“兄弟”,也是平輩姻親。 說是忽悠,也不盡然。王家兩兄弟關系有好幾層,不過并不親近,客觀地說還是冤家! 他倆都想接老爹王處直的班。王郁占著“親生”的優勢,本來沒王都什么事,奈何王郁常年不在老爹跟前。 節度使一職是王處直從侄子王郜那搶來的。王郜被逼逃走時順手抄走了堂弟王郁,一同投靠李克用,王郁還成了李克用的乘龍快婿。 后來,王處直命人傳信叫王郁叛變,去請阿保機來攻打李存勖,事成就讓王郁接班。 王都一看不是事,立馬“反水”把王處直廢了,搬來李存勖應付阿保機,還把女兒嫁給了李存勖的長子李繼岌。從此,王都坐穩了義武軍節度使的位置。 莊宗李存勖一朝,王都備受恩遇。可是明宗一上位,他女婿李繼岌被迫自殺,王都就添了塊心病。 王都囚禁義父,篡位自立,明宗也鄙薄他的為人。 多年以來,義武軍轄區內的賦稅從不上繳中央,所有地方官吏全是王都私人任命。明宗朝的樞密使(副宰相兼國防部長)安重誨認為此風不可長,逐漸加以規范。 為防范契丹入侵,朝廷調集戍卒前往幽州,多次穿越義武軍轄區。 幾件事并舉,王都越來越不安。他暗地勾搭鄰近的幾鎮節度使,想結盟對抗中央,別人都不搭理他。 成德節度使王建立和歸德節度使王晏球忒不地道,還把這事捅給了朝廷,眼看明宗就要著手解決義武軍問題了! 堯骨登極后,契丹人都不記得阿保機還有個 “干兒子”,王郁也慘得快混不下去了! 形勢比人強啊!王氏兄弟懷著不同的目的,捐棄前嫌,終于走到了一起! 明宗詔諭王都懸崖勒馬,王都一意孤行。 王都的義武軍和盧文進的平州不同。平州在契丹南疆,與后唐接壤,從地理角度看,盧文進降唐對兩國均勢影響不大;義武軍地處后唐腹心,離北都太原咫尺之遙。如果叛逃成功,契丹獲得如此形勝飛地,后唐必定寢食難安! 4月,王都被撤除所有本、兼職務。朝廷任命歸德節度使王晏球擔任平叛總指揮,率橫海節度使安審通、鄭州防御使張虔釗,征發各地兵馬開往義武軍討伐王都。 睿智如耶律堯骨,自然也知曉利害,他調奚族猛將禿餒率一萬多契丹鐵騎火急接應王都。兩國新君即位后的首場大戰,一觸即發! 契丹往事 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