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首詞作于自己閑居上饒帶湖期間。“黃沙”即黃沙嶺,在江西上饒縣西。“黃沙道”指的就是從該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黃沙嶺之間約20公里的鄉(xiāng)村道路。這條道在南宋時是直通上饒古城的一條繁華的官道。東到上饒,西通江西省鉛山縣。由于辛棄疾力主抗戰(zhàn)恢復的政治主張,卻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統(tǒng)治階層的打擊,于是,在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被彈劾罷官,回到帶湖家居,過著投閑置散的退隱生活。這首詞充分反映了作者對豐收所懷有的喜悅之情以及他對農(nóng)村生活的熱愛。“西江月”詞牌名。“夜行黃沙道中”即題目。《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如下: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上片寫晴天。詞人首先寫道:“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明月別枝驚鵲”源于蘇軾《次韻蔣穎叔》中,詩歌是這樣的:“月明驚鵲未安枝,一棹飄然影自隨。江上秋風無限浪,枕中春夢不多時。瓊林花草聞前語,罨畫溪山指后期。”也就是說,明月驚動喜鵲飛離樹枝。“鳴蟬”即指蟬的叫聲。這兩句的意思是說,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動喜鵲飛離樹枝,清涼的晚風中傳來的蟬叫聲。在這兩句所形成的對偶中,詞人把“明月”與“清風”,“驚鵲”與“鳴蟬”相對應,幾個意象結(jié)合,構(gòu)成一個聲色兼?zhèn)洹屿o咸宜的美妙意境。接著寫道:“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豐年”即豐收的年景。“年”即年景。“聽”即取聽。這兩句的意思是說,一陣濃郁的稻花香撲鼻而來,似乎在告訴行人,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同時,耳邊傳來一陣青蛙的叫聲。這兩句承上而來,詞人抓住夏夜農(nóng)村最具有特點的事物,上一句從嗅覺來寫“稻花香”,下一句從聽覺來寫“青蛙叫”。其中,上句中的“說”字,很好地傳達出了豐收的氣象。下一句“蛙聲”,不但表現(xiàn)了夏季夜晚農(nóng)村田野的特點,而且暗示了驟雨將臨,為后面描寫下雨埋下伏筆。 下片筆鋒一轉(zhuǎn),進人寫雨。但寫的不是雨中和雨后,而是雨前。詞人首先寫道:“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天外”即天邊。這兩句的意思是說,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xiàn),山前下起了的小雨。其中,“七八個星天外”說明烏云四起,透過天空云層空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光。“兩三點雨山前”寫的是驟雨初來,大雨將至的狀態(tài)。其中,上句“七八個”和下句“兩三點”,詩人在對仗中,突出了數(shù)字的少,但恰好寫出烏云的密布和大雨將至前的情景。面對大雨即將來臨,詞人心情自然就很急躁,于是就要去尋找避雨出。所以,詞人最后寫道: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舊時”即往日。“茅店”就是指茅草蓋的鄉(xiāng)村客店。“社林”即土地廟附近的樹林。“社”土地神廟。古時,村有社樹,為祀神處,故曰社林。“見”同“現(xiàn)”,顯現(xiàn),出現(xiàn)。“忽見”就是“忽現(xiàn)”之意,指小店忽然出現(xiàn)。這兩句的意思是說,往日土地廟附近樹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彎,茅店忽然出現(xiàn)在眼前。這里主要對自己心理進行描寫。我們從上句“舊時茅店社林邊”可知,詞人知道樹林旁邊有一茅草小店。但是,由于此時是夜晚,天黑路滑,心中不能不說有些心慌,因此,急于找到茅店。最后一句很有意思,在急急忙忙之中,詞人過了小溪上的石橋,再轉(zhuǎn)個彎兒,那座舊時相識的茅店便突然出現(xiàn)在眼前。可以說,這一句在藝術(shù)上與這與陸游《游山西村》中“山窮水盡已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樣,詞人進一步表現(xiàn)了自己愉快的心情。 在藝術(shù)上,首先,景物描寫形象生動,逼真細膩。其次,語言精煉,意義深刻。再次,襯托手法的運用,增強了表達效果。第四,對仗工整,表意含蓄。第五,意象優(yōu)美,意境高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