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根據目前北大、清華兩所大學錄取的考生數據,很明顯的可以看出,通過自主招生、綜合評價、高校專項、保送生、高水平運動會、高水平藝術團等渠道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占了總高考學生人數的45%。 再看2018年清華北大自主招生、綜合評價、高校專項獲得降分的總人數,達到了6100人,占其計劃招生總數6700人的92%! 未來多元招生:自主招生、綜合評價、高校專項等會成為今后頂尖大學招生的主渠道! 接下來,我們一起看下2019年北大、清華在全國通過多種招生路徑錄取的部分數據! 溫馨提示: l 本表“/”表示當年在該省沒有入選;空白部分數據暫未公布。 l 本表數據統計截止至8月24日,后續還將持續更新請保持關注。 對于學生: 僅靠“裸分”進入北大、清華越來越難,絕大部分學生則通過自主招生、綜合評價、高校專項、保送等等各種方式錄取,不難看出如果想靠自己的高考裸分成績考進清華北大會更加困難! 對于學校: (數據來源:清華大學本科招生網) 根據清華大學官方公告,今年智班錄取的30人中,有14名保送生、12名自主選拔考生以及4名高考統招學生。不難看出,清華大學首屆智班87%的學生來源于多元升學選拔,統招進去的只有4人且多為各省高考狀元。 看到這里,很多家長可能會想,我的孩子又不上北大、清華,跟我有啥關系?事實是:不但有關系,而且關系非常大! 首先,大家都知道,目前全國各地都在進行新高考改革,改革省份按批次進行,改革時間最早的是浙江、山東、上海和江蘇。 大部分省市在2018年也逐步跟進。對于高中生升學而言,此次新高考改革有兩大變化,第一,不再單純分為文理科,各個省份依據當地情況則有不同,目前常見的則是“7選3”、“6選3”以及“3 1 2”模式,將職業規劃與專業選擇提前到高一下期做決策。 第二,普通本科實行“綜合評價”、“ 多元錄取”的選拔方式,高考不單看成績,也看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從招生標準倒逼學生、家長和學校更加重視綜合素質發展,學生不再單一以分數高低進行評價。就拿浙江省舉例,目前省內由51個高校實現“綜合評價”錄取,上到浙大等知名院校,下到一般的專科院校莫不如此。 目前全國有近100所高校在實行“綜合評價”、“ 多元錄取”的選拔方式。未來,將會擴展到各個省市的普通院校。 那么,既然改革之勢不可阻擋,作為一名合格的高中生家長,能為孩子做些什么呢? 縱觀那些進入名校的學生,除了自身努力與資質外,跟家長為孩子的升學規劃不無關系。筆者見過有一個媽媽,初二的時候就帶孩子開始做高中升大學的規劃了。 當然,這是極少數情況,對于大部分家長來說,需要做的事情是從高一就要了解,高中升大學的16條途徑具體都是哪些,每個途徑的優點和缺點,需要付出多少時間,風險如何,對于孩子來講是不是最優選。這些都是需要提前了解并規劃的。 更多招生路徑如下:
有這么多升學途徑,孩子都需要參加嗎?答案:當然不是。這中間不但有是否符合條件的問題,也是一個尋找自我的過程。 孩子的升學規劃不是簡單的挑大學和選專業,需要提前結合孩子的性格特質、職業興趣、選考科目、高校學科要求、高校的專業實力、專業未來發展前景、孩子個人意愿及家庭資源進行整體規劃。總之,適合孩子最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