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自己HP感染怎么辦,發生胃癌的風險是不是很高???會不會傳染給家人?。坎灰?,科學的處理講給你! 接著之前談過的胃鏡檢查,咱們再來講講胃里面的一個大角色——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以下簡稱HP)。同樣也是經常被朋友問到,說自己胃鏡活檢報告中出現了“HP(+)”的字樣,然后他網上查詢后,得知這個東西與胃癌有很大關系,因而擔心不已,糾結該不該進行一些治療。另外,有一次門診的經歷,一個奶奶來門診哭訴,僅僅因為HP陽性,反復根除都無效,家里覺得HP的危害太大,不允許奶奶和孫子一起吃飯,因次老太太心里幾近抑郁。 就此,我也在網絡百科瀏覽了對于HP的解釋:“HP是一種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致病菌,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會已將HP定為I級或明確的人類致癌因子”。看到這些,確實挺嚇人的,感染了的人憂心忡忡,沒感染的人提心吊膽,畢竟癌癥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心結。 但是,“知己知彼,方可百戰不殆”,為了更科學的解決問題,我們就來系統的認識一下這個曾經轟動全球的角色。 1.一個“諾貝爾獎級”的發現可以說幽門螺桿菌的發現是科學敏銳性和幸運相結合的結果。因為,醫學界對胃部細菌的認知發展緩慢,他們一直認為沒有任何細菌能夠長時間在胃部強酸的環境下生存。但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澳大利亞的Warren及Marshall兩位醫生,在1978年從慢性胃炎病人的胃鏡活檢標本中發現了HP,并不斷進行研究證明了HP與胃部疾病有密切相關性。從此,對胃腸疾病的研究來說,一個新的紀元開始了。為此,2005年10月3日,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院宣布,2005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這兩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幽門螺桿菌以及這種細菌在胃部疾病中的作用。 2.HP具體會有哪些危害?HP是一種革蘭陰性微需氧致病菌,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病、胃癌、胃黏膜相關組織淋巴瘤等胃部疾病。專業角度講,HP感染時胃內亞硝胺、亞硝基化合物增多,進而造成DNA亞硝化脫氨作用,導致DNA損傷,使具有惡性潛能細胞易于向惡性轉化,從而有可能使細胞發生突變,誘發胃癌的發生。同時也不斷發現,HP的感染可導致很多胃腸道以外的疾病,如不明原因的缺鐵性貧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冠心病、慢性蕁麻疹、肝硬化、膽囊結石、腦梗死、妊娠嘔吐、糖尿病等。因此,如前所述,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會已將HP定為I級或明確的人類致癌因子。 3.HP的傳播途徑HP的傳播途徑有糞-口、口-口、密切接觸和動物源性等,其感染有家族聚集現象。飲用受污染的水,感染HP的人與家人的密切接觸、共餐,幼兒園、學校里兒童、學生之間的接觸及吃路邊攤位的不潔食品等,都可引起HP的傳播。因此,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必須從飲食入手。飯前便后洗手,進食生冷食品要講衛生;集體用餐時最好使用公筷或分餐;家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應暫時采取分餐、用公筷措施,直至完全治愈。 4. 目前對于HP的診治意見研究表明,無明顯消化道癥狀的人群其HP的感染率并不低于有癥狀的人群。所以,如感覺胃部不適,年齡超過45歲,應到醫院去作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檢查,及早處理,以防止發展成嚴重的胃部疾病。 對于HP的檢測,現在大部分醫院和體檢中心常規通過吹氣方式進行檢查。一旦被確認超標,最好做個胃鏡檢查,了解一下胃黏膜的受損傷情況,根據不同損傷程度采取不同治療方案。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可以治愈的,治療原則以抗生素為主,輔以抑酸劑、鉍劑,一般1~2周就能見效。如果療效不佳,則須遵醫囑調整藥物。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是需要進行根治的,因為胃癌的發生與HP有關,但并不單單有HP引起。同時,我們知道,大多數中國人都有HP感染。如果對所有的感染老百姓都進行殺菌治療的話,其財力浪費、耐藥率等后果是不可想象的??茖W家們還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非洲母親習慣先咀嚼再喂食,所以非洲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高。但那里的胃癌發病率在全球都很低,也就是科學家們所稱的“非洲之謎”現象。 從專業角度出發,有以下幾點情況的,可以考慮進行根除HP治療:既往或目前有胃潰瘍和(或)十二指腸潰瘍,不管你有無出血等并發癥;胃癌手術后;患有胃黏膜相關淋巴樣組織淋巴瘤;萎縮性胃炎;有消化不良癥狀;直系親屬中有得胃癌者;患者要求或愿意治療。 也就是說,對于普通老百姓,僅僅體檢時發現自己感染幽門螺桿菌,既無癥狀,也無不適,完全不要過分擔心。部分患者,在媒體的宣傳下,經過若干次殺菌均失敗,反復糾結于此,實屬毫無必要。 總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