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朝代順序中國朝代順序表: 夏朝、 商朝、 西周、 東周、 春秋、 戰國、 秦朝、 西漢、 新朝、 東漢、 三國(曹魏、蜀漢、東吳)、 西晉、 (東晉、五胡十六國)、南朝(宋、齊、梁、陳) 北朝(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國(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吳、前蜀、吳越、楚、閩、南漢、荊南、后蜀、南唐、北漢) 、北宋、 (南宋、遼、金)、元朝、 明朝、清朝;中華王朝之五路:1、休養生息;2、XX之治;3、XX盛世;4、XX之亂;5、滅亡;一個政權就像一個生命一樣終歸要滅亡,由生至滅的過程,一般可分為生、興、盛、衰、危、亡六個階段,五千年來中華還沒有脫離輪回。在遠為封閉而大有利于專制政權長存的古代,都沒有“萬年王朝”:歷史上國運長的國家,莫過于東羅馬帝國,綿延了近一千年之久;而最長久的政權莫過于中國的周朝,存在了八百多年。政權壽數的一個規律是:越近現代,政權壽數越短。其中穩定統一期:夏商西周;秦漢;隋唐;元明清;割據不穩定期:東周(春秋戰國);三國兩晉南北朝;五代十國宋遼夏金。 王朝之滅亡:兩漢均亡于體制內勢力的惡性膨脹,類似死于腫瘤;秦、唐、明亡于民變,說明王朝末年社會層面已潰敗,相當于器官衰竭;南北朝、五代亡于習慣性兵變,是習慣性流產;兩宋均亡于外患,說明其軍事力量不如人與地緣政治惡劣,類似亂世被殺;清亡于立憲派、革命黨對清廷的失望與絕望,相當于放棄治療。研究歷史究竟有什么用處呢?學史可以使人明智。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詳細表聲明:如圖的中國歷史朝代紀年表色塊長度寬度只是示意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及對應的關系,不代表實際對應的年限。因為篇幅所限,部分割據政權,少數民族政權未羅列。圖表:中國歷史朝代紀年表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及開國皇帝
備注:一直以來,夏商周的起訖年代以夏朝“約前2146~1675年”,商朝“約前1675~1029年” ,西周“約前1029-771年”出現在史料上。但根據最新的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結論,夏朝應是“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商朝是“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西周是“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然而,夏朝是否存在過都有爭議。 ① 商湯建立商朝的時候,最早的國都在亳。在以后三百年當中,都城一共搬遷了五次。因為內亂加上水災,不得不搬家。從商湯開始傳了二十個王,王位傳到盤庚手里,約公元前14世紀搬遷到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在那里整頓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現了復興的局面,以后二百多年,一直沒有遷都。所以商朝又稱作殷商,或者殷朝。 ② 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西周進入了短暫的共和時期,該年也是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在這之前,所發生的事的年代都是推測的,歷史事件是憑借甲骨文,金鼎文和人們的傳說來敘說的,斷斷續續,無從查考,而甲骨文那些記載的也不全面,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所以爭議很大。 ③ 新朝和玄漢: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時期,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公元23年,新王莽政權滅亡。在之間的公元23年2月~25年9月,漢宗室劉邦的九世孫劉玄所建的一個短暫的政權,繼續沿用“漢”的國號,該政權承新朝下啟東漢。更始元年至二年間,名義上統一了西漢末年疆域的絕大部分地區。與西漢、東漢合稱漢朝,為區別西漢、東漢,蜀漢,故稱玄漢。公元25年,劉秀重建漢王朝,史稱“東漢”。 ④ “五胡十六國”(公元304~439年)是指自西晉末年到北魏統一北方期間,曾在中國北部境內建立政權的五個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權。五胡指匈奴、鮮卑、羯、氐、羌。十六國指前涼、后涼、南涼、西涼、北涼、漢(前趙)、后趙(魏)、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成漢)。此外,還有代國、冉魏、西燕、吐谷渾等都在十六國之外,實際上20個都不止。 ⑤ 武則天(公元624~705年)于690年稱帝,國號“周”,改元天授,史稱“武周”,也稱“南周”。并自以“瞾”字為名,廢睿宗為皇嗣,自為皇帝,改東都洛陽為神都,史稱“武周革命”。在中國歷史上,武則天是僅有的一個女皇帝。她登位時已經67歲,又是中國歷史上即位時年齡最大的帝王。直到705年武則天去世,唐中宗恢復大唐國號,恢復唐朝舊制,還都長安。漢因王莽新朝分前后漢 唐為何不因武周而分前后唐? ⑥ “五代十國”:“五代”指907年朱溫滅唐后建立的后梁及繼起的后唐、后晉、后漢、后周等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合稱為“五代”。南方還有許多割據勢力,其中有:南吳、前蜀、吳越、馬楚、閩、南漢、荊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漢等國,史稱“十國”。但實際的國卻不止十個,其他中華王國:吐蕃、西域各國、渤海國、高句麗、琉球王國、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回鶻、古代越南王國、吐谷渾等等。“五代”和“十國”合稱“五代十國”。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最后于979年攻滅北漢,基本統一全國,十國結束。 |
|
來自: 追夢人7v9hl8d0 > 《時政,歷史,論見及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