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賢論史
古往今來都誓同生死共患難容易,同享富貴難,那一句“茍富貴,勿相忘”也只限于微時的期盼罷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以功臣之血祭奠江山社稷的君王不在少數,大漢朝的劉邦絕對算一個。彼日漢朝祭壇上灑下的鮮血屬于韓信。韓信的一生發跡史是勵志的傳奇,衰敗史是辛酸的代言。若是有機會讓韓信出一本自傳,他想必萬語千言堆積在心頭怕是一時不知從何處落筆,可后人僅十字對聯,貼切囊括。看官莫急,且聽道來。
早年的韓信家境貧困,無出眾德行可以為官吏,無商賈才干得以謀生存,竟是過著寄人籬下,靠人接濟的日子。楚漢爭霸時期,他先后投過項梁和項羽麾下,可均未能得以重用。后來受“伯樂”蕭何的賞識才去到了漢王劉邦的隊伍里,好事多磨,二進宮時才得到蕭何大力舉薦,才得到了大將軍之位,得以征戰沙場,自此開始他人生最輝煌的建功立業歲月。
蕭何也確實是有眼光,眾人皆枉然,唯獨他看出了韓信隱藏的將才。韓信這一生戰無不克攻無不勝,從平陳倉、破代、脅燕、破齊、彭城之戰到垓下大敗項羽,以赫赫戰功為漢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贏得了劉邦“吾不如韓信”的夸贊。
人無完人,當上帝為你打開一扇窗的時候,大門必是嚴絲合縫的關上了。上天給了韓信“逢戰必勝”的千古軍事奇才,卻沒收了他對于政治的敏銳。自齊王改封楚王,楚王又降為淮陰侯,屢屢遭到猜忌后的韓信才明白劉邦那是忌憚他,他才明白自己曾經引以為傲的赫赫戰功已然成為了他的催命符。他想要聯合陳豨謀反來獲得一條生路,卻被蕭何以朝賀為由騙入長樂宮,不僅自己死于呂后令下,三族亦為漢室所滅。
韓信的墓地位于江蘇,并且建有淮陰侯祠,祠堂上的對聯寫的是:“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區區十個字點明了他一生生死存亡上起過決定性作用的三個人。“生死一知己”里的知己是指對韓信有著知遇之恩的至交好友蕭何。蕭何將韓信從懷才不遇的境遇里徹底解脫出來,不僅給了他生的希望,更是給了他大展宏圖的舞臺,名垂青史的機會;也在他謀反求生的時機親手將他推進了死亡的圈套。難怪后人評論韓信一生成也蕭何敗蕭何。
“存亡兩婦人”說的是韓信被一個婦人所救又被另一個婦人所殺。救他一命的婦人是漂母。韓信從軍前家境困頓,吃了上頓沒下頓,饑餓難耐,命懸一線時在河邊遇到的好心婦人漂母,漂母供飯十余日才使得韓信能活下去。奪他一命的是呂后,劉邦的正妻,因韓信謀反殺他于長樂宮。十個字道盡韓信波瀾壯闊的一生,這應該是韓信自己也從未想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