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 歌 的 誕 生 四家子鎮位于赤峰市敖漢旗境內,鎮子雖然不大,地理位置卻很重要,西接遼寧省建平縣,東南與朝陽縣相鄰,是兩省三縣的交界處,也是吉林、遼寧、河北通向內蒙古的交通要道。歷史上,四家子鎮一直歸屬熱河省管轄。1955年,劃入了內蒙古自治區管轄范圍。 1933年2月,聶耳等一些愛國知識分子到熱河慰問東北抗日義勇軍,他們一面慰勞部隊,一面做抗日宣傳工作。當時,聶耳協助攝影師張慧沖和張惠民拍攝了戰地紀錄片《熱河血淚史》,親身感受到了抗日義勇軍的戰斗風采。 1933年2月26日,時年21周歲的聶耳在四家子慰問義勇軍第二軍團騎兵一團的部隊時,聽到任三營營長劉鳳梧和官兵在一起唱歌,聶耳用云南話問道:“你用東北話唱的歌詞我聽不懂。你們唱的是啥子歌?”劉鳳梧說:“我們唱的不是傻子歌,是《義勇軍誓詞歌》”。他從兜里拿出一張義勇軍誓詞的傳單遞給聶耳,聶耳拿起了傳單就和戰士們一起唱來。這是聶耳第一次接觸到《義勇軍進行曲》的核心素材《義勇軍誓詞歌》。 著名的抗日愛國人士杜重遠、原東北抗日義勇軍第二軍團副軍團長李純華、原北平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軍事部長王化一、原東北抗日義勇軍騎兵旅一團三營營長劉鳳梧等眾多當年參加熱河抗戰的義士,都在自己的文章或回憶中講述了聶耳等人來到熱河的四家子鎮,被《義勇軍誓詞歌》感動的經過。 96歲的馮閣清老人是四家子鎮上年齡最長的老者,老人依然記得八十多年前聶耳到四家子慰問抗日義勇軍的情景,當年聶耳到這里慰問義勇軍時的情景,就像一帖永不褪色的風景,深深地烙在了馮閣清老人記憶的深處。 起來!起來!不愿當亡國奴的人! 家園毀,山河破碎,民族危亡! 留著頭顱有何用?拿起刀槍向前沖! 冒著敵人槍林彈雨向前沖! 攜起手,肩并肩。 豁出命,向前沖! 用我們身體筑起長城! 前進啊!前進!前進 ! 豁出命來向前沖! 前進啊!前進!向前進 ! 殺!殺!殺! 《義勇軍誓詞歌》是按照《滿江紅》的詞譜填寫的,共九十三個字。《義勇軍進行曲》歌詞共八十四個字。兩首歌的歌詞從主題、內容到具體的詞句、韻律、格式、用字等方面都有很多的相似點,這絕不是偶然的巧合。 《義勇軍誓詞歌》是《義勇軍進行曲》的創作基礎,《義勇軍進行曲》是《義勇軍誓詞歌》的延伸和升華。劉鳳梧等駐扎在四家子的抗日義勇軍將士就是聶耳創作《義勇軍進行曲》的生活原型。 ![]()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決定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 2004年3月,經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全體代表審議通過,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寫進憲法,正式賦予國歌以憲法地位。 2017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于10月1日起正式實施 。 ![]()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不論是在奧運賽場 還是學校的操場 不論是白發蒼蒼的老人 還是稚氣未脫的孩童 每當《義勇軍進行曲》唱響時 一種對祖國的崇敬之情在心中油然而生 多少年來 這首歌伴隨著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 伴隨著新中國的建設事業 成為中華民族 為祖國獨立富強而英勇斗爭的一支號角! 來源:視覺赤峰 |
|
來自: 昵稱33542116 >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