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陰氣開始旺盛起來,陰氣將要獲得主導權。此時陽氣開始沉伏,逐漸進入了封藏的時候,陽氣要深藏起來,要凝聚起來,不要被外界的寒冷所損傷耗散。 此時正是收斂陽氣、培補元氣的最佳時節。因此秋季養生以“養收”為原則,關鍵是要:培補元氣。 培補元氣最好的辦法就是艾灸關元穴,因此,我國古代就有“春灸氣海,秋灸關元”這一說法。 正如《黃帝內經》說:“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收斂神氣。” 關元者,關其元精之門,閉而儲藏之謂也。此際灸之,以順收藏之時序,收元陽內固,金水相生,益真火,養腎氣,以備冬藏也。 如果在這段時間利用艾絨燃燒產生的藥熱之氣,對人體進行熏灼、溫熨,以激發經絡之氣,溫壯元陽,調動機體潛能,能提高機體抗病和應變能力。 所以,秋季養生,當灸關元。 關元穴是小腸的募穴,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是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與任脈的交會穴。 故統治足三陰、小腸、任脈諸經病,具有補腎壯陽、溫通經絡、理氣和血、補虛益損、壯一身之元氣的作用,古今都作為保健的要穴。 有人曾問:我肚臍大,到底是距離肚臍眼兒三寸還是肚臍下緣開始量三寸?那就有必要特別說明一下:是從肚臍眼兒(中心點)開始往下三寸,這才準確。 古書上說:每年春夏季節交替的時候,艾灸關元千壯,長久堅持,人就不再害怕寒冷暑熱。 尤其是人到了一定年齡以后,更要加倍注意。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元氣也會逐漸減少,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人的體質在下降。 可能有人還是不太明白,艾灸關元穴能夠保健長壽的原因。其實非常好理解: 關元,關藏的是我們人體的元氣,也就是先天之本的腎氣,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會逐漸減少。 艾灸關元,可以刺激腎氣的活躍,補充腎氣。相當于在往我們的“健康銀行”里貯存腎氣,防止它的快速消耗。 有的女性小肚子特別大,挺著小腹,像懷孕一樣,這種情況一般都建議艾灸關元穴,當然,加上中脘穴效果更佳。 艾灸減肥法與中脘、關元穴關系密切。中脘和關元都在腹部,常灸它們可調節食欲。 同事她說艾灸后,食欲降低了。這說明通過艾灸,正氣補足了,脾胃調和了,人體營養吸收得好,身體沒有以前那么“餓”了,自然不會老想多吃東西。 通常情況下,腹部是最需要減肥的。用多眼艾灸盒在腹部做大面積移動艾灸,時間久了,贅肉就會變少。 減肥主穴:關元、中脘。艾灸腹部不能少于30分鐘,其他部位灸15~20分鐘。 1.需要灸多少天 立秋前后十日是灸關元的大好時機,但并不等于是只有這前后二十日可以灸關元,其實在整個八月份都可以堅持灸關元穴的。 2.施灸方法 可手持艾條懸灸,距離皮膚2-3厘米,每次灸10-15分鐘,具體因人而異(也有一次灸30-50分鐘的)。 3.灸量 立秋前后三天施灸最好,一日一次。入冬前可常灸,具體灸量希望灸友們自己掌握,人與人真的不同! 4.提醒 兒童是“稚陽之體”,特別容易出現積滯生熱或高熱的情況,并且絕大多數兒童元氣充足,忌過度溫補,一般少灸。 養生灸一般只灸身柱穴起到促進生長發育的作用。 溫馨提示:孕婦、陰虛火旺人群、腫瘤患者、高血壓患者、心臟病患者、高熱人群等,慎灸或忌灸,具體請咨詢當地中醫。 因為關元穴位于腰腹部,凡在是腰部的穴位,不管是腹部還是后背的穴位,都非常重要。 這是因為腰部是腎所在的位置,所以這些穴位和腎氣或多或少有關聯。 腰部是人體當中最容易長肉的地方之一,這其實就是身體在自主調控,因為它有更重要的職責——保護腎。 所以,對于腹部和腰這一塊,我們一個不變的養生法則就是保暖。 另外,如果大家覺得艾灸不方便的話,也不妨時常按摩關元穴,前提是一定要讓手指熱起來,不要用冷冰冰的手去刺激腹部的皮膚。 尤其是女性,一定要注意下腹部的保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