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姓名學研究之《紅樓夢》, 姓名學家謝詠老師整理參考 姓名,由姓和名組成。人的姓一般是自己的部族確定的,名字是人類為區(qū)分個體,給每個人特定的名稱符號,是通過語言文字信息區(qū)別人群個體差異的標志。由于有了姓名,人類才能正常有序地交往,因此每個人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姓名,姓名是在語言產(chǎn)生以后才出現(xiàn)的,各個民族對確定人的姓名都有很多習慣,這種習慣受到歷史、社會、民族等很多文化因素的制約,一個人的姓名通常都有一定的含義。 姓名學家謝詠老師整理參考:中國人的姓名,早在遠古時代就形成了單名和雙字名并行的格式。據(jù)姓名專家們的研究,“名”是指用來代表一個人并差別于他人的正式文字“符號”。 歷史典籍記錄,遠在周武王立國之前,名是獨立存在的,一般不與姓或氏連稱。周武王立國之后,姓氏合一之前,首先是氏與名連稱,合一之后姓與名連稱才成為社會習慣。 古人命名是有必定規(guī)則的,即“子生三月”時始命名。例如,《禮記。內(nèi)則》中寫道:“三月之末,擇日剪為,男角女羈,否則男左女右。是日也,妻以子見于父……姆先相曰:”母某敢用時日,凹孀印!蚨栽?‘欽有帥父。’執(zhí)子之右手,咳而名之。“這是古人命名的”禮節(jié)“。由是可見,名多為父母(尤以父權(quán)為大)命之。而今社會進化,小孩名多有依爺爺奶奶或是外公外婆的看法取的,不一定非等”三月“,也無須舉辦一定的”儀式“,更加”隨便“了。 古今人名有大名、小名之分。所謂大名即正式進籍之名,或稱學名,小名又稱乳名、奶名、小字。一般說來,小名取在前,也有同時取大小名的,小名多為家長為孩子取的昵稱。大名與小名固然都出自于父母或其他長輩,但大、小名有雅俗之分、內(nèi)外之別。大名人人皆可稱呼,小名只能限于家人、親朋好友稱呼,外人一般不知道,即使知道也不能隨便稱呼的。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一個人的大名、小名之間沒有必定的接洽。例如,一個男孩的乳名叫”鐵旦“或”狗剩“,他的大名叫”玉良“或”鐵柱“,二者之間沒有任何內(nèi)在接洽。 《紅樓夢》人物的命名藝術(shù) 《紅樓夢》人物的命名,是中國人命名的藝術(shù)的再現(xiàn),它既遵照中國人命名的規(guī)范,同時又有作家曹雪芹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上的須要,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小說人物名稱,大體上可分四大類:即杜撰的神仙名、重要的小說人物名、小說中的僧尼羽士名、小說中的優(yōu)伶名。這些人物命名,基礎上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色,姓名學家謝詠老師整理參考: 1,人物命名與姓的諧音相關, 例如,甄士隱,其姓諧“真”,其名費,費諧“廢”,就是小說中說的“真廢(物)也”。甄士隱的女兒名英蓮,英蓮諧“應憐”,與姓合在一起就是“真應憐”。 姓甄的人物還有甄應嘉、甄寶玉,即為“真應假”、“真寶玉”。甄士隱的岳丈姓封名肅,封諧風,肅諧俗,合起來是“風氣”。 又如,賈雨村名化,化諧話,姓名合在一起則是“謊話”。小說中姓賈的人物最多,以諧音法類推,賈敬為“假敬”,賈政為“假政”或“假正”、賈赦為“假設”或“假色”、賈璉為“價廉”或“寡廉”、賈珍為“假真”、賈寶玉為“假寶玉”…… 小說中有一大群清客相公,其姓名大多用諧音法,于是就有了卜世仁諧“不是人”、單聘仁諧“善騙人”、詹光諧“沾光”、卜固修諧“不顧羞”、裘世安諧“求世安”、吳新登諧“無星戥”、馮淵諧“逢冤”、嬌杏諧“僥幸”、秦鐘諧“情種”、秦可卿諧“情可輕”,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