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指標少而精: 技術指標林林種種不下百余種,而能把他們用好的則少之又少。 其原因不在于他們的復雜性和易變性,而在于人們對技術指標的不正確理解。很多人,把技術指標當作是制勝的法寶和秘訣,妄圖憑幾個指標就能輕松盈利致富,而把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勤奮鉆研拋之腦后。這種對自己不負責的人,是不可能在博弈的市場獲得成功的,即使僥幸獲利,也遲早會連本帶利的歸還市場。 技術指標本身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 1)各類指標均取材于開盤價、收盤價、成交量等要素,所研究的取向過于片面且相似; 2)各類技術指標均取材于已發生的價格或成交量等要素,只能以滯后的形式揭示現象; 3)各類技術指標屬于數據統計的范疇,它們只能給出統計結果,而本身不能揭示行情; 4)各類指標研發的環境和背景不同,把它們套用到其他國家和不同市場時,問題重重; 5)有的指標在股票盤整時無效,有的指標在指標趨勢明顯時無效,而很多人并不知道; 6)各類指標都有技術盲點的時候,那時,它所統計的數據對我們的實際操作沒有意義; 7)所有的技術指標都需要人為的優化參數,但費時、費力、費錢之后往往還不知成效; 8)當使用多技術指標來共同驗證信號時,要么一致信號給得太晚,要么不知相信哪個。 9)技術指標經常被主力操縱以欺騙交易者,使之做出不利于自己而有利于主力的行為。 概括的說,技術指標如同汽車駕駛室里的儀表盤,它只能準確的顯示速度、里程等數據,但告訴不了駕駛員行駛的方向和路況等問題,而經驗豐富的駕駛員往往不需要看這些數據,就大致能知道當時的速度、油耗、方向和路況等狀況,并作出行駛路線和行使時間的正確選擇。 所有的技術指標,幾乎都是量價數據+參數+函數的產物,都取材于最基本的價格和成交量數據,沒有量與價的數據,就沒有這些指標的存在。如果你能看懂K線圖與成交量的關系,還需要看技術指標做什么呢?技術指標無非是找到了一種更直觀的表現方式來描述某一方面的狀況,或者是在變動頻繁的量價關系找到了一種內在穩定性,但對于了解股價內因和外延的資深分析者而言,股價往哪里動、如何動、動多少,都在一個可以把握的輪廓之內。再用技術指標來提醒,實在是多此一舉。 總體來說,在進行股市技術分析的時候,用K線來捕捉短暫的趨勢,用均線來把握長期的趨勢,用成交量來輔助趨勢拐點的判斷,用各類趨勢線、切線工具來模擬后期走勢,用道氏理論和相反理論把握趨勢節奏,用移動成本分布來分析籌碼狀況,用相對強度指標來監控個股是否強勢,用板塊指數來觀察趨勢是否反轉,即已經足夠了。 簡單的,才是最好的;復雜的,那是庸人自擾。 很多人認為均線是很簡單的東西,不值得學習。但是我要告訴你:“你的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你并沒有了解技術分析的本質”。在技術分析中,往往越簡單的東西越可靠,因為這些經典的分析方法存在已久,并且在多年的實戰中得到了廣泛的驗證,如果這種方法沒用的話,那么它就不會流傳至今。你在運用中如果用錯了的話,那么只能說明你在運用和理解的深度上存在問題,之所以導致錯誤是因為你并沒有真正理解它,更沒有真正掌握它。 眾所周知,均線是所有指標里最簡單、最直觀、最不需要技術的技術指標。然而非也,越是簡單的東西,越蘊藏了大智慧。若能輕松駕馭均線,那你的操作將提升一個檔次! 交易能否成功,最終還是要回到盤面上去,找到開倉、平倉、止盈、止損的合理依據,并執行之,得到不錯的獲利才是交易的核心。離開了這些,一切都是空談。希望大家保持思路的清醒,抓住事物的本質。 均線空頭排列的股票不能買: 均線空頭排列,參數較小的短期均線在參數較大的長期均線的下方,并且均線向下發散。這種形態堅決不買,如果出現反彈信號,也不建議新手參與,對于空頭排列的股票 止損要堅決。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出現天量陰線的股票不能買: 如果一只股票之前走勢比較平穩,成交量也相對中規中矩,突然某天或某幾天開始放巨量,這種天量一般都是主力開始逃離的信號。股價表現要么開始橫盤,要么開始往下。雖然后面不排除有繼續上漲的可能,但是那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 指標之多,無窮想象。沒有最好的指標,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指標。在這里給大家分享一個我目前認為最適合出手的主圖《獵取主升浪》和《買點確認》副圖指標,紅買綠賣,出現“放心買”“逢低買”等信號,果斷入手買入,副圖指標出現“撤退信號”及時拋出。下面截圖給大家展示一下。 “放心買入”信號 “逢低買入”信號 可能有朋友會問,如果一只個股主副圖都出現買點信號,是否是最佳的買入位置,這個當然是正確的 大家可以看到,同時出現主副圖指標買入信號的時候,個股漲幅是多么恐怖,在高點還會提示撤退信號,是不可多得的入門性指標。實戰: 今天的技術分享就這里,希望大家能夠有好的收獲。股市之路坎坷卻也可以尋其道,只要你潛心研究,相信也一定可以在這個市場中得到自己想要的。 如果你也在潛心研究股市,不妨關注本UC主頁,你會收獲更多! |
|
來自: 昵稱61679462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