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樓市,剛需一定要注意,任何增加杠桿和房貸的行為,都是在'接盤',很有可能為高房價買單。為什么最近建議大家謹慎買房?你想想,個稅提高到5000元,納稅人就會從2億左右降到6400萬,少了1億多人納稅,政府肯定會想辦法填補稅收空缺。比如最近網上頻繁吹風的'房產稅',吹著吹著可能就真來了。你還別不信,98年之前福利分房制度國家準備取消,遭遇全國上下叢叢阻礙,關系到幾千萬人的住房問題,結果政策大手一揮,還不是說取消就取消了。所以,不要忽視一些一閃即過的政策信號。 種種跡象表面,國家已有'共識',可能只保剛需,不保房價,炒房者要哭了,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中產階層是全國樓市的購房主力群體。很多人不知道全國中產階層大概有多少人?什么程度算中產?到過多次,個人年收入10萬起步,有車有房,就算中產。而全國中產大概也就只有3千萬人左右。中產普遍擁有至少一套住房,想讓中產接盤,不大可能,而這3千萬人的數量,買房大部分需要加杠桿,銀行還有負債,所以,指望年收入10萬以下接盤的機會渺茫。 為什么這次國家要稅改?目的就是為了增加底層的收入,增加底層的消費能力,讓剛需收入增加,通過降低房價,拉平社會貧富分化。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關于2018年11月數據顯示:一線城市新房微擴,二手房下跌,二線城市新房二手房逐漸穩住,三四線城市新房二手房均回落。專家認為,二手房已經開始出現了明顯的下跌,國家已經形成'共識',嚴控游資流入房地產,樓市回歸居住屬性,堅持房地產調控政策,在保護居民正常居住需求的同時,進一步限制樓市炒房活動的空間。 過去中國房地產市場出了很多問題,每次上漲,都能看到炒房者的身影,發展房地產的初衷就是為了改善全民居住條件,而在發展過程中卻出現了'以房牟利'的現象,大多數人把買房當成賺錢的一個通道。現在國家要將樓市過去的一套思路全部顛覆,提出房子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條'共識'需要提升到全民的高度,因為房價越高的國家,越不利于國民發展。 另外國家希望建立租購并舉,共有產權,房產稅等樓市長效機制,以穩固調控成果,通過公租房廉租房人才公寓等保障房解決低收入住房問題,通過共有產權解決夾心層剛需買房問題,通過企業自持房升級58同城品牌公寓解決過渡租賃群體租房問題,人人住有其居,高房價,高租金的時代也就宣告結束了。 所以,國家已有'共識',這次可能只保剛需,不保房價,炒房者要哭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