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春香 上海市浦東新區浦南醫院中醫科主任 如何化解不良情緒? 相信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當悲傷、抑郁時會出現頭疼、胃痛、失眠、血壓增高等癥狀。這些不良的情緒如果長期存在會轉化成為心理障礙甚至心理疾病,影響學習和工作。但是對面“五味雜陳、紛繁復雜”的人生,一些負面的情緒可能也在所難免,那么我們該如何化解這些不良情緒呢? 今天讓我們從中醫的角度來談談,十二經絡和情緒的關系,以及如何自我緩解一些負面情緒的小妙招~ 中醫與情志 中醫將情緒稱為情志,認為人體有十二臟腑,分屬十二經絡,每個臟器都主導一種自然的正向能量,如果外界環境打破了身心平衡,就會產生相對應的負面情緒,負面情緒發生會導致對應經絡發生瘀堵,而經絡瘀堵,又反過來會加重相應的負面情緒。 《黃帝內經》有曰:“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將七情與五臟對應,如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等。《黃帝內經?靈蘭秘典論》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刺法補遺篇》云:“脾者,諫議之官 ,知周出焉,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因此,通過疏通這些堵塞的經絡,有效刺激體表穴位,調理經絡氣血和臟腑功能,可達到緩解負面情緒的目的。 自我緩解不良情緒的方法 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的自我緩解這些不良的情緒呢?最為簡單、易于操作的方法,可采用穴位點按和經絡拍打這兩個方法,但注意經期或孕期的婦女不宜操作,凝血功能障礙人群需謹慎操作。 01 穴位點按 膻中穴
我們有個描述人生氣時的成語:“捶胸頓足”,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捶打的地方,正是膻中穴的位置。為什么會捶打這個位置呢?因為人在生氣的時候,胸部氣機運動受到影響,氣機運行不暢,被阻隔在胸部,就會出現胸部憋悶的感覺。而膻中穴是人體氣機聚會的地方,另《素問·刺法論篇》有云:“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故輕輕敲打這個位置,可以通暢氣機的運行,緩解生氣時胸部憋悶的感覺。 太沖穴和合谷穴
太沖穴和合谷穴是一對組合穴位,因身體左右各一,共四穴,中醫對于這對組合起了個專門的名字“四關穴”。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穴,太沖穴是足厥陰肝經穴。陽明氣稟之降,厥陰稟氣之升。點按揉這組穴位,使穴區產生酸脹感,可使人體上下氣機協調通暢,心情舒暢。 太陽穴,百會穴和風池穴
太陽穴,百會穴,風池穴都屬于頭部穴位,頭為諸陽之會,百脈之宗,此三穴是安神定志,提神醒腦,解除疲勞,舒緩焦躁和緊張情緒的要穴。點按以上三穴時要注意手法要輕柔。 足三里
經常思慮或發怒,肝氣不舒,會影響脾胃的生理功能。五行中,肝膽屬木,脾胃屬土,根據五行屬性,木克土,即肝對脾有約束的作用,若肝膽氣機不暢,就會過度約束脾胃的生理功能,長期這樣,會造成脾胃氣虛,進而會導致出現神疲乏力的情況。足三里屬于足陽明胃經,且為其“合穴”,即經脈之氣由此深入,匯合于內在臟腑。且陽明經多氣多血,經常點按足三里,不但具有補脾益氣的作用,而且可以緩解憤怒思慮的負面情緒。 02 輕拍膽經 足少陽膽經循行于身體兩側,與足厥陰肝經相為絡屬,互為表里,為調節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此外《素問》有曰“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中正即處事剛正果斷,膽在思維活動中,具有分析事物,主決斷的作用。故經常拍打膽經,可疏泄肝氣,調節人體全身氣血運行,增強處事決斷能力,預防或消除某些負面情緒如猝驚或大怒對身體的不良影響。 具體操作方法 全身放松,側坐于凳子上,手握空拳,放松手腕,從膝關節外側敲打至大腿外側,直至兩側皮膚發熱為度。 兩側同時敲打,每次3~5分鐘,每天1~3次。 |
|
來自: 張逸i5fwigtd0s > 《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