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再興,字百鳴,筆名墨耘,別署墨耕堂主,墨耕堂創始人,生于1982年,祖籍山東臨沂,現居北京中共黨員,碩士生導師,中國墨耕書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民族建筑研究會書畫藝術專業委員會委員,一級美術師。 受家庭環境熏陶,自幼酷愛書畫,師從著名書畫家雷顯平(墨耕)、楊玉象教授。 書法作品《心底無私天地寬》《墨香》入選《中國當代書法名家墨跡》,國畫《桂林春早》山水畫被國家三軍儀仗隊收藏,國畫《江山如此多嬌》山水畫被中央統戰部收藏,國畫《源遠流長》被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收藏,作品在中國書法報,解放軍報等媒體發表。 多幅作品被共和國禮炮部隊、北京軍區、北京武警總隊、臺灣、泰國、新加坡、日本、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企業收藏。水墨畫《太行頌歌》榮獲2013年紐約世界華人華僑書畫大展金獎。2016出版《李再興詩詞》,小說《奮斗的青春》《坎坷人生》。2018年《天道酬勤,日新月異》全國名人名家邀請展受邀開幕式。 李再興是著名的青年畫家。以他這個歲齡取得如此不平凡的成績,的確令人敬佩。 李再興祖籍山東臨沂,沂蒙山的山山水水早就成為他心目的藝術圣地。而王羲之、諸葛亮等古代書法家的盛名自小就灌入他的耳膜。他自幼酷愛書畫,以唐楷入書畫之道。大學求學在泰山腳下,雄偉的東岳,深厚的泰山文化使得他格外鐘情山水。 一方水他養育一方人。山川對于一個山水畫家來說,這種最早的圖騰可以植入一個很小的心靈并茁壯成長。自古以來,山水畫家無不是感慨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膜拜于名山大川崔嵬崢嶸,才有了天才的藝術情愫,在加以中國深厚的筆墨文化和藝術形式,于是一個個山水畫從歷史深處走來,為中國山水畫藝術建立了不朽功勛。 因此,可以說,山水畫家是山水造就了他們,沒有山水,就不會有山水畫繁榮輝煌。但是,如何用準確的繪畫語言來構建山水時空,這是每一代山水畫家所要解決的問題。 中國古代山水畫曾有過極其輝煌的歷史,而這近代,傳統古典山水畫走向了沒落,特別是隨著西方藝術潮流的影響,不特別追求形似只追求神韻美學格局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的要求。國畫改革,特別是山水畫何去何從,經歷了極其繁雜的歷史沿革。隨著中西方文化藝術交流的碰撞,將西畫的元素融入到國畫中已經成為常態,于是不論是山水還是其他畫科,畫面的質感和立體效果、光影的科學性都比古典畫有著質的飛躍。而筆墨的技法更加豐富,人們可以嘗試著用不同的技法展示祖國的大好河山。當年十八歲的天才畫家王希孟創作了不朽山水巨作《千里江山圖》,隨著時空轉變,千里江山圖也該有嶄新的變化了。 于是在眾多優秀畫家的共同努力下,現代山水畫派系逐漸形成。尤其是張大千開創的潑墨潑彩之法,傅抱石的抱石皴技法為中國山水畫開辟了多元化的發展渠道。吸納傳統,熔鑄古今,中西合璧成為當代山水畫的主要特色。 李再興的山水也明顯受現代山水畫的影響。他的山水畫立意高遠大氣,構思綿密精細,氣勢雄渾磅礴,布局雄奇瑰麗,筆墨精熟灑脫,賦色高雅明艷,得山川之鐘靈,蘊造化之毓秀,可居、可游、可玩,極富藝術魅力。 李再興的山水給人似曾相識之感,如真山真水秀奇,而這真實的感覺又來自筆墨色彩的高超藝術渲染。李再興善于觀察山體的紋路結構,并能找到準確的繪畫語言,他的山石皴法豐富,根據訴求主題的不同,其筆墨或簡約俊爽,或細密瘦硬,且無筆不精,無筆不奇,筆墨也有了山水的自然格律。在經營上,筆墨的疏密、濃淡、燥潤無不熨帖自然,格外靈動神秀。此外,李再興善用色,其畫中不乏張大千的潑彩之筆,亦有古代院體的透潤明艷。赭石、藤黃、花青、湖藍、草綠等多種色彩的絢麗,精確生動展示了山石、林木、茅舍的自然之態。色不礙墨,墨不礙色,色墨達到高度的統一和有機和諧,因此山水也就有了鮮活的生命。 山水是有生命的,山水畫更是有生命的。作為一個優秀的山水畫家最重要的不僅是要將山水的生命展現的淋漓盡致,更重要的是要將這種淋漓盡致的筆墨拿捏的恰到好處,這一點,李再興做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