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第六 第7條 男子脈浮弱而澀,為無子,精氣清冷。 導讀:《金匱要略》編輯按照劉渡舟編著《金匱要略詮解》中分類方法,按照第幾章第幾條標注。注釋多選清代、近現(xiàn)代醫(yī)家著作,受個人認知所限,不免有所偏頗,讀者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合臨床,注重自我理解。歡迎大家留言補充名家論述或者發(fā)表自己的注解! 子恒試注 脈浮而澀是陰血不足導致虛陽外浮之脈,兼有弱脈是陰損及陽,陽氣虧虛之象。男子患虛勞病可見此脈象,腎中陰陽兩虛,必然精液清稀而冷,育子不能。 清·尤怡《金匱要略心典》 5/6/7條同講。 脈虛沉弦者,勞而傷陽也,故為短氣里急,為小便不利,少腹?jié)M,為面色白,而其極則并傷其陰,而目瞑兼衄。目瞑、目不明也。脈浮者,勞而傷陰也,故為手足煩,為痠削不能行,為春夏劇而秋冬瘥,而其極則并傷其陽,而陰寒精自出,此陰陽互根,自然之道也。若脈浮弱而澀,則精氣交虧而清冷不溫,此得之天稟薄弱,故當無子。 清·吳謙《醫(yī)宗金鑒》 【注】 男子之脈浮大而虛者,為虛勞也。浮弱而澀者,則為精氣清冷,故為無子也。 清·黃元御《金匱懸解》 脈浮者,陽虛而不斂也。弱者,氣衰而不振也。澀者,血寒而不流也。此其肝腎陽虧,精氣清冷,不能生子也。 冬水蟄藏,地下溫暖,春時木氣發(fā)泄,則陽升而物生。人之所以生子者,腎肝之陽旺也,若水寒木枯,生意不旺,不能生子也。 清·曹穎甫《金匱發(fā)微》 易始乾坤,生生之義大矣。《系辭傳》曰:「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其所以象人體者,盡人能言之,人子始生,則母之交骨開,故謂之辟。寡欲則無二偶而腎陽充,故靜專而動直,此即大生之義也。若男子之脈,以陽氣不足而浮弱,以精血不足而濇,則其腎藏元陽必虛,而交感之時,精冷而不能有子,此證惟羊肉當歸湯足為療治。冬令服二三劑,定當黍谷回春,雖婦人有痛淋者,亦能生子,屢試而效,閱者倘能傳布,功德莫大焉(予所定之方,用生羊肉三斤,當歸四兩,生附子一枚,生姜四兩,附子無麻醉性,羊肉不膻,生姜不甚辣,服此者向無流弊,勿懼)。 清·沈明宗《張仲景金匱要略》 此以脈斷無子也。男精女血,盛而成胎,然精盛脈亦當盛,若浮弱而澀者,浮乃陰虛,弱為真陽不足,澀為精衰,陰陽精氣皆為不足,故為精氣清冷,則知不能成胎,謂無子也。蓋有生而不育者,亦是精氣清冷所致,乏嗣者,可不知之而守養(yǎng)精氣者乎。 清·陳修園《金匱要略淺注》 5/6/7條同講。 男子勞而傷陽,陽氣不足,其脈虛沉弦,不關外邪,其身無寒熱,但病短氣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為陽傷之易見者,人可共知,而上虛則眩,當隨時自見其目瞑陽虛陰必走,有時兼見為鼻衄,丹田、氣海、關元等穴,俱在少腹,元陽傷則少腹?jié)M,此為勞而傷陽使之然。勞而傷陰之為病,陰病而虛,虛陽愈熾,其脈浮大,手足煩,春夏木火炎盛之際,氣浮于外,則里愈虛而劇,秋冬金水相生之候,氣斂于內(nèi),則不外擾而差,陰虛而陽必蕩,故陰寒精自出,精枯而骨漸痿,故酸削不能行。此為勞而傷陰使之然,男子精氣交虧,氣虧而脈浮弱,精虧而脈澀,為得天之稟不足,當無子,蓋其人之精氣定是清冷。 此三節(jié)首言勞而傷陽,是承第一節(jié)脈極虛為勞句來;次言勞而傷陰,是承第一節(jié)脈大為勞句來;三言精氣俱虧,本于賦稟,是承第二節(jié)脈浮里虛也二句來。然陰陽有互根之理,天定勝人,人定亦可勝天,此中調(diào)燮,補救之道,良醫(yī)功同良相。若熟江湖經(jīng)走富貴門者,恃有八仙長壽丸、六八味丸,左右歸丸、人參養(yǎng)榮湯、補中益氣湯、金水六君煎、百花膏、加味歸脾湯、加味逍遙散等之捷徑,不必言及此也。 劉渡舟《金匱要略詮解》 本條是論述腎陽不足的虛勞病。由脈浮弱而澀推論病情,可知澀為精血衰少,弱為腎陽不足,浮為虛陽不潛,精氣不斂。腎之陰陽精氣不足,故精氣清冷,所以無子。本證陰陽精氣交虧,有陰無陽不能生,有陽無陰不能長,是為“精氣清冷”之意。 胡希恕《胡希恕金匱要略講座》 這是一段,這是講的先天的稟賦的關系了。男子無病的人,無端得脈又弱又浮而無根,再澀,澀是血少,弱是津液少,津液、血液俱不足,這個肯定他是稟賦先天一來就是一種特殊的人,沒病嘛,普通的男子,有這種脈,肯定是稟賦太薄了,為無子,這樣的不可能有生育能力。主要他的精血是不足的,精氣清冷,他的精氣肯定是清冷,拿現(xiàn)在的話叫成分不夠,不一定是缺什么,這是先天的稟賦太弱的人,脈也是太弱。 那么到這他把總的方面,連脈帶證他統(tǒng)統(tǒng)給說一說,底下該講癥治了,開始他講失精。 ![]() 繼承和發(fā)揚中醫(yī),是我們的責任! 版權說明 版權說明:本文部分內(nèi)容摘自《金匱要略詮解》,作者/劉渡舟;《胡希恕金匱要略講座》,講述/胡希恕。轉(zhuǎn)載旨在傳播中醫(yī)文化知識,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lián)系協(xié)商。文中《子恒試注》部分為原創(chuàng)內(nèi)容,轉(zhuǎn)載請說明出處。 ![]() 全章內(nèi)容 第1條:問曰:血痹病從何得之?師曰:夫尊榮人,骨弱肌膚盛,重因疲勞汗出,臥不時動搖,加被微風,遂得之。但以脈自微澀,在寸口、關上小緊,宜針引陽氣,令脈和緊去則愈。 第2條: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第3條:夫男子平人,脈大為勞,極虛亦為勞。 第4條: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猝喘悸,脈浮者,里虛也。 第5條:男子脈虛沉弦,無寒熱,短氣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時目瞑,兼衄,少腹?jié)M,此為勞使之然。 第6條:勞之為病,其脈浮大,手足煩,春夏劇,秋冬瘥。陰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第7條:男子脈浮弱而澀,為無子,精氣清冷。 第8條: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發(fā)落,脈極虛芤遲,為清谷,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第9條:男子平人,脈虛弱細微者,善盜汗也。 第10條:人年五六十,其病脈大者,痹夾背行,苦腸鳴,馬刀俠癭者,皆為勞得之。 第11條:脈沉小遲,名脫氣。其人疾行則喘喝,手足逆寒,腹?jié)M,甚則溏泄,食不消化也。 第12條: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此名為革。婦人則半產(chǎn)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 第13條:虛勞里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煩熱,咽干口燥,小建中湯主之。 第14條:虛勞里急,諸不足,黃芪建中湯主之。 第15條: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腎氣丸主之。 第16條: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薯蕷丸主之。 第17條: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 第18條:五勞虛極羸瘦,腹?jié)M不能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饑傷、勞傷,經(jīng)絡榮衛(wèi)氣傷,內(nèi)有干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緩中補虛,大黃?蟲丸主之。 附方: 《千金翼》炙甘草湯。治虛勞不足,汗出而悶,脈結悸,行動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肘后》獺肝散。治冷勞,又主鬼疰一門相染。 ![]() 熟讀成誦 ![]() 第7條:男子脈浮弱而澀,為無子,精氣清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