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JAMA發表的【電針改善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患者漏尿量】之后,『雙劉組合』團隊另一項臨床研究【電針對照索利那新聯合盆底肌訓練治療女性混合性尿失禁】終于跟大家正式見面!該文章于2019年1月3日發表于 第一作者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劉保延首席研究員,通訊作者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劉志順主任。此項研究采用了嚴謹的試驗設計和統計學方法,為電針治療女性尿失禁提供了新的高質量臨床證據。 該研究臨床病例收集由中國大陸10家醫院共同完成: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煙臺市中醫院、湖南中醫藥大學附屬衡陽醫院、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湖北省中醫院、江蘇省中醫院、陜西省中醫院、青島海慈醫療集團。 【方法】 研究采取隨機分組、非劣效性檢驗的試驗設計,旨在評估電針對女性中重度混合性尿失禁的療效是否不劣于一線療法:索利那新聯合盆底肌訓練。 研究共納入500例中重度女性混合性尿失禁患者,分別接受: 1)12周電針治療和24周療后隨訪; 2)36周索利那新聯合盆底肌訓練治療。 電針組穴位選取依舊為雙側中髎(BL33)、會陽(BL35) 主要指標為:與基線相比,治療12周平均72小時尿失禁次數降低的百分比,設定非劣效界值為15%。 【結果】 經過12周治療,電針組平均72小時尿失禁次數與基線比較降低了37.83%,索利那新聯合盆底肌訓練組降低了36.49%。兩組間差異為-1.34% [95%CI, (-9.78%, 7.10%)],95%可信區間均位于非劣效性界值15%之內。 【結論】 對于女性中重度混合性尿失禁患者,電針降低72小時尿失禁次數不劣于一線治療:索利那新聯合盆底肌訓練。電針有望成為治療尿失禁的有效替代療法。 盡管這項研究為臨床醫生和患者帶來一定獲益,但仍有一些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作者在文末也指出:“介于有限的臨床資料,非劣效性界值的定義不能保證十分準確;且由于研究沒有同時設立假針刺或安慰針組,因此安慰劑效應沒有得到有效控制”。 之后『雙劉組合』團隊還會為大家奉上高質量的臨床研究,敬請期待~ 原文鏈接:
|
|
來自: DP揚帆啟航2018 > 《針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