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中醫發展十分輝煌,涌現出了很多名醫,他們醫術高明,能治百病;他們妙手回春,懸壺濟世;他們能枯骨生肉,起死回生……今天,就讓圖圖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國古代醫學的祖師——扁鵲。 簡介 ▲ (扁鵲簡介) 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緩,字越人,又號盧醫,春秋戰國時期名醫。春秋戰國時期渤海郡鄭(今河北滄州市任丘市)人。由于他的醫術高超,被認為是神醫,所以當時的人們借用了上古神話中的黃帝時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 少時學醫于長桑君,盡傳其醫術禁方,擅長各科。在趙為婦科,在周為五官科,在秦為兒科,名聞天下。后秦太醫李醯因術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殺之。 從師經過 ▲ (扁鵲) 少時為人舍長。舍客長桑君過,扁鵲獨奇之,常謹遇之。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鵲私坐,閑與語曰:“我有禁方,年老,欲傳與公,公毋泄。”扁鵲曰:“敬諾。”乃出其懷中藥與扁鵲:“飲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當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忽然不見,殆非人也。扁鵲以其言飲藥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以此視病,盡見五藏癥結,特以診脈為名耳。 ——《扁鵲倉公列傳》 軼事典故 ▲ (扁鵲脈診) 魯公扈、趙齊嬰二人有輕病,就一起請扁鵲治病,扁鵲對公扈和齊嬰說:“公扈的志氣強身體卻很弱,有計謀卻并不果斷,齊嬰的志氣弱身體卻很好,沒有謀慮卻過于執著。如果把你們的心臟互換,就能平衡,病也就好了。” 扁鵲讓二人喝了藥酒,他們昏死了很多天,剖開他們前胸找到了心臟,將它們互換放置好,然后給他們吃了神藥,二人過了一會便醒了,就像剛開始一樣的健康,后來二人就向扁鵲告辭回家了。這就是有名的“扁鵲換心”的故事。 扁鵲之死 秦武王與武士們舉行舉鼎比賽,不覺傷了腰部、疼痛難忍,吃了太醫李醯(音西)的藥,卻不見好轉。 而扁鵲看了武王的神態,按了按他的脈搏,用力在他的腰間推拿了幾下,接著又給武王服了一劑湯藥,其病狀就完全消失。武王大喜,想封扁鵲為太醫令。李醯知道后,便在武王面前極力阻撓,但武王并沒有打消重用扁鵲的念頭。 李醯決定除掉扁鵲這個心腹之患,在扁鵲離開秦國的半路上劫殺了扁鵲。從此一代神醫就此隕落。 人物著作 ▲ 《難經》 《難經》(相傳為扁鵲所作,也說是后人托扁鵲之名所作),《扁鵲內經》《扁鵲外經》(現均已失傳)。 成就影響 ▲ (扁鵲六不治) 扁鵲在診視疾病中,已經應用了中醫全面的診斷技術,即后來中醫總結的四診法:望診、聞診、問診和切診,當時扁鵲稱它們為望色、聽聲、寫影和切脈。最早應用脈診于臨床。 扁鵲奠定了中國傳統醫學診斷法的基礎。司馬遷稱贊他說:“扁鵲言醫,為方者宗。守數精明,后世修(循)序,弗能易也。” 他用一生的時間,認真總結前人和民間經驗,結合自己的醫療實踐,在診斷、病理、治法上對中國醫學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扁鵲的醫學經驗,在我國醫學史上占有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對我國醫學發展有較大影響。 因此,醫學界歷來把扁鵲尊為我國古代醫學的祖師,說他是“中國的醫圣”、“古代醫學的奠基者”。 以上就是圖圖整理的神醫扁鵲的生平,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扁鵲。圖圖期待下期再與大家相見! END 編 輯 | 孫 欣 校 對 | 楊夢琴 主 編 | 楊夢琴 總 編 | 曹 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