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常怡勇 編輯:寸心 01 心衰患者控制血壓很重要 國外研究資料顯示,心衰發生的歸因風險中以高血壓最高,超過了心肌梗死、冠心病和糖尿病。且依照血壓的水平分層分析,160/100 mm Hg血壓水平的患者,其慢性心衰的終身風險是血壓140/90 mm Hg患者的2倍。 可以看出,血壓水平越高的患者其慢性心力衰竭的終身風險越高。因此,控制高血壓對心衰的防治非常重要。 另有研究結果顯示,高血壓可使心衰風險增加39%、使女性心衰風險增加59%。目前我國心衰患者合并高血壓比例高達50.9%,心衰患者中較高的血壓水平與較高的不良事件發生率相關。 控制血壓是改善心衰患者預后,預防與高血壓有關的并發癥的重要舉措。因此專家建議更早、更積極地控制血壓,以降低心衰發病率及其相關死亡率。 02 ARB在高血壓合并心衰治療中優勢突出 ARB(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屬于新一代的降壓藥。經臨床驗證后, 在眾多降壓藥物中,ARB憑借其強效平穩降壓的優勢,獲得了各國高血壓治療指南的一致推薦。 目前有很多國家已經將高血壓合并心衰列為該類藥物的治療范圍。傳統用于治療高血壓合并心衰的ARB主要有洛沙坦(科素亞、科索亞、氯沙坦)和纈沙坦(代文)。其中洛沙坦的用法為每日服1次,每次服50毫克。纈沙坦的用法為每日服2次,每次服80毫克。 此類藥物尤其適合對ACEI(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即卡托普利等“普利”類藥物)不能耐受的高血壓合并心衰患者使用。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推薦,對于高血壓合并心衰患者應優選ARB。指南指出,ARB在改善腎臟蛋白尿、逆轉左心室肥厚等方面均強于ACEI。新的研究顯示,使用ARB藥物控制血壓可使心衰住院比例下降20%,使心衰住院次數下降27%。 03 三種制劑倍受關注 奧美沙坦:有學者在降壓幅度比較的薈萃分析中發現,奧美沙坦24小時降壓幅度優于其他6種ARB(氯沙坦、纈沙坦、厄貝沙坦、坎地沙坦、替米沙坦和依普羅沙坦)。除了降壓幅度大外,從2005年到2007年間,多項隨機雙盲臨床研究對使用奧美沙坦及其他ARB 8~12周后的降壓達標率做出比較,結果顯示在相同的治療周期后,奧美沙坦組降壓達標率優于其他ARB。 延長研究顯示,服用奧美沙坦4年,主要心腦血管事件下降24%;納入11萬患者的大型研究顯示,服用奧美沙坦的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另外幾種ARB藥物。 單片復方制劑 ARB/CCB(鈣拮抗劑):高血壓伴心衰患者血壓控制理想水平應至少<130/80 mmHg,對于年輕患者,在能夠耐受情況下可進一步降壓至120/80 mmHg,強化降壓可能對心臟結構重塑等方面有更好作用。 單片復方制劑奧美沙坦/氨氯地平(20 mg/5 mg, 每天一次給藥)在臨床上服用方便、依從性較好。 有循證醫學證據證實,ARB/CCB的單片復方制劑是各國指南一致推薦優選降壓組合,具有作用機制互補和協同降壓的優勢,較其他臨時用藥組合降壓達標率更高。 最新《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則明確指出:與隨機組方的降壓聯合治療相比,單片復方制劑的優點是使用方便,可改善治療的依從性及療效。 高血壓合并心衰分為兩類,在非高血壓引起的心衰患者中由于其血壓并不是很高,根據《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推薦直接使用ARB;而在高血壓引起的心衰患者中,更傾向使用ARB/CCB復方制劑,ARB/CCB復方制劑具有互補的作用機制,使聯合降壓治療更具優勢。 這類制劑還有諾華倍博特(每片含纈沙坦80mg,氨氯地平5mg)、替米沙坦/氨氯地平等。 LCZ696(沙卡布曲纈沙坦):研究顯示,與奧美沙坦相比,LCZ696可以顯著降低老年高血壓患者的中心動脈收縮壓和脈壓,其中夜間血壓下降更明顯。 另有研究顯示,LCZ696與依那普利相比較可降低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血管終點事件及死亡或者住院的發生率。 這也是2017年美國心力衰竭治療指南更新的一大亮點推薦。LCZ696是由沙卡布曲和纈沙坦共同組成了一種雙效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具有獨特的作用模式,被認為能夠減少衰竭心臟的應變。 LCZ696結合了高血壓藥物纈沙坦和腦啡肽酶抑制劑AHU-377(沙卡布曲)。AHU377可阻斷威脅負責降低血壓的2種多肽的作用機制,纈沙坦則可改善血管舒張,刺激身體排泄鈉和水。二者共同完成降壓、緩解或糾正心衰的功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