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是一個對中華民族影響很大的朝代,甚至后來我們最大的民族就叫做漢族,中國人也叫做漢人,一直到現在,還有許許多多的漢服愛好者,足以證明漢朝的影響力。而漢朝之所以有這么大的影響力,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漢朝時候強大的國力。 但是漢朝在漢高祖劉邦剛剛建立的時候,已經經歷了眾多諸侯一次又一次的搜刮,國力已經是十分貧弱了。一直到了文景之治的時候,漢文帝和漢景帝休養生息,國力才算是慢慢恢復了,人民也慢慢富足了,過上了好日子。然后到了漢武帝的時候北擊匈奴,涌現了衛青、霍去病等有名的大將,國力算是到了巔峰。 那么在漢高祖劉邦去世之后到漢文帝劉恒登基當皇帝之間的這段時間是什么呢?首先是漢惠帝劉盈,在位七年,年近二十三歲就去世了,然后呂后扶持劉盈的兒子劉恭當皇帝,后來又立衡山王劉弘為帝,自己則是臨朝聽制。所以實際上這段時間里面真正的掌權者是呂后,這便是漢朝初期有名的“呂氏亂政”事件。 在歷史上說起來呂氏亂政,都是一片罵聲,說是諸呂亂國,誤國誤政,這話是沒錯的,但是事實上呂后也并不全做的都是糊涂事,畢竟在呂氏亂政之后,迎來了文景之治這個比較穩定富足的時期,從另一種意義上說,呂氏亂政為文景之治做了一定的鋪墊和奠基。 首先我們可以先來說一說呂后做了哪些惡事,細數一下,基本上就是封呂氏的人,殺劉家的人,封賞聽話的大臣,而不贊同呂氏執政的則是要么罷免要么殺害,說到底就是排除異己,從這一方面來說,面對同時代以及后世的責難確實是沒錯的。 但是事實上拋開排除異己這個話題來看其他,就可以發現,在呂后執政的這一段時間里,漢朝不能說發展的多好,但是也并沒有什么大的動亂,國家政治吏治都發展的還算不錯,從這一方面來看,呂后算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執政女強人。 呂后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人,無論是對待戚夫人劉如意還是對待其他的政敵,都是毫不留情,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講,如果沒有呂后,這段時間漢朝未必會發展得這么好,首先呂后執政在主要職位上任用的大臣上都還算是比較有能力的人,并不都是庸人或者沒有才能的人。 再者,呂后在該忍讓的時候還是會忍讓的,無論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漢朝,舉個例子來說在漢惠帝三年的時候,匈奴單于送來了向呂后求婚的書信,這是擺明了侮辱呂后,但是盛怒的呂后冷靜下來之后硬是能夠聽從季布的意見:現在漢朝國力尚弱,應當暫時忍讓。足以說明這一點。 那么如果沒有呂后,會不會有后來的文景之治呢? 我們可以來做一下這個假設,首先,如果沒有呂后,劉盈不一定能夠當上皇帝,很可能早就被劉邦給廢了改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了,就是劉盈在劉邦去世的時候也才十六歲,而劉如意則是比劉盈還要小,主少國疑這句話不是虛的。如果這種情況的話漢朝出點動亂什么的是太有可能了。 然后,拋開這一點,假設劉盈能夠當上皇帝,那么沒有呂后的威懾,劉盈那么小的年紀恐怕很難震懾得住朝堂之上的一幫元老,說不定就還會發生權臣主政的事件,所以說其實在漢惠帝劉盈在位的這幾年,呂后的存在很大的程度上幫助劉盈震懾住了這幫功高震主的元老們。 而在呂后死之后,這些元老們也是老的老死的死,再上位的皇帝執掌朝堂就沒有那么困難了,這個也算是給后來的漢文帝劉恒提供的一些便利條件。 再者,如果沒有呂氏亂政,皇帝這個位置根本輪不上劉恒,如果沒有呂后的話,漢高祖之后要不就是劉盈做皇帝,要不就是劉如意做皇帝,劉恒是漢高祖的第四子,母親簿姬在后宮也不是什么強勢女人,所以對皇位是想都不要想,劉恒都當不上皇帝,漢景帝劉啟就更數不上了。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這么一個結論,呂后的過失錯誤是有的,但是同樣也算是漢朝文景之治的奠基者,如果沒有呂氏亂政,文景之治不會有,巔峰時刻的漢武大帝更是不會有了,漢朝的走向,也就未可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