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中,常見的關節炎可分為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感染性關節炎等五類。 第一類 —— 骨關節炎 部分病人在早期的主要臨床表現是關節腫脹,上下樓梯疼痛、受限等;疾病晚期可出現關節畸形,行走疼痛、肌肉萎縮等癥狀。 骨關節炎早期,對人體健康并不存在危險因素,控制體重、改善生活方式、服用少量消炎止痛藥就可以達到改善病情的目的。 骨關節炎早期患者,我們建議: 1、減少關節過度負重,尤其攀登、跳躍等動作; 2、局部適時保暖,尤以陰冷天為重; 3、適量功能鍛煉,以股四頭肌鍛煉為主; 4、及時就醫,避免病情進一步加重; 運動后經常冰敷會不會引起關節炎? 對于運動后適當冰敷,我們是推薦的。冰敷可抑制冷卻部位細胞的新陳代謝率,同時冰敷可以減輕能量消耗率以減低疲勞堆積。冰敷并不是形成關節炎的原因。 但關節部位過度運動可引起骨性疲勞,反復之后可加劇關節軟骨的破壞,形成關節炎癥,此時冰敷可加重關節炎癥的情況,因此,過度運動是形成關節炎的重要因素,冰敷是加重病情的因素。 第二類 —— 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病因未明的全身免疫性疾病,不但影響著關節功能,還會影響其他器官。 該病的特征: 手、足等小關節的對稱性、侵襲性病變,絕大多數患者伴有晨僵。目前該病確診尚依賴于血清學檢查。該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嚴重影響生活。一旦確診,需要終身治療,通過正規治療后,絕大部分患者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 類風濕關節炎最常受累的有心臟、呼吸道、腎臟、神經系統、骨骼系統等。 另外,由于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需要長時間服用藥物,所以消化道穿孔、消化道出血等事件發生率明顯上升,總之以上任一系統出現問題均可引起器官功能衰竭,最終危及生命。 在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中,約有17%起病于足,晚期引起嚴重畸形和疼痛,不能行走。當出現前足畸形時,前足各趾可出現重疊,時間一長,可出現壓迫、潰瘍,如若出現該癥狀,應盡早手術干預治療。 第三類 —— 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癥,此處的風濕性關節炎與我們平時常說的“風濕病”是截然不同的,并非中醫中的“風濕病”。 風濕性關節炎以關節和肌肉游走性酸痛、紅腫為特征。與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密切相關,寒冷、潮濕等均可誘發本病。 與類風濕關節炎的小關節為主要病變不同,該病臨床以下肢大關節如膝關節、踝關節最常受累。由于風濕熱活動期以累及關節和心臟為主,因此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常伴有心肌炎、心內膜炎、心包炎等。 第四類 —— 痛風性關節炎 痛風性關節炎是由于長期嘌呤代謝障礙、血尿酸增高引起關節囊、滑囊、軟骨、骨質和其他組織中尿酸鹽沉積而引起病損及炎性反應,該病具有一定的遺傳因素,常好發于40歲以上男性以及老年女性。 痛風多由飲食(火鍋、海鮮、啤酒、豆制品等)、天氣變化如溫度和氣壓突變、外傷等多方面引發。 一旦關節處發病,可出現劇烈疼痛,并伴隨紅、腫、發熱等急性表現;急性期,應及時就醫,避免受涼,在緩解期,該病可通過改善飲食,改變生活方式而達到緩解病情的目的。 第五類 —— 感染性關節炎 感染性關節炎是指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入侵關節腔內導致的關節炎癥。兒童及老年人為常患病人群。最常見的原因是敗血癥,除此之外,外傷、手術(如針灸、關節周圍封閉、關節腔注射、艾灸等)也是發病的重要原因。 患病后,患者可出現關節腫脹,疼痛等特點,其中靜息痛、夜間痛為感染性關節炎重要的臨床表現,除此以外,患者可出現關節腔內積聚大量漿液性、纖維素性或膿性滲出液,關節囊膨脹,按壓有波動感。 由于細菌感染,常伴有體溫的升高,感染性關節炎由于其起病較急,急性期可危害人體生命安全,因此建議患者出現上述情況時,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關于關節炎的8個小科普 一、骨質增生、骨刺、關節炎……都是一種病嗎?是因為缺鈣么? 骨關節炎、骨質增生、骨刺是同一類疾病,原因很簡單,就是“人老了”——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體關節發生了退行性改變,導致關節軟骨破壞,從而發生骨質增生及平時我們口頭所說的骨刺。
二、爬樓梯會傷關節嗎? 上下樓梯是膝關節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上樓梯時,膝蓋承重是體重的3~4倍;下樓梯時,膝蓋承重是體重的5~7倍。 三、關節炎為什么有預測天氣的能力? 膝關節是人體十分重要的負重關節,周圍血管十分豐富,任何形式的干預均會引起膝關節周圍的不適。 現代醫學將這種現狀解釋為,天氣變化時,關節周圍血管彈性下降,淋巴回流障礙,導致關節滑液黏蛋白含量增多,滑液黏度增加,從而影響了關節的活動,造成不適。 四、老人為什么總是膝蓋疼? 門診中,很多老年人會主訴自己膝關節疼痛。提出“我是不是長骨刺了?”“我膝關節活動的時候為什么會咔嚓、咔嚓的響?”“為什么上下樓梯就痛?”等問題。 雖然提出的問題不同,但看得出大家都為自己的膝關節疼痛而焦慮不安。而導致老年人膝關節疼痛的罪魁禍首,是長期關節損傷、膝關節負荷加重而導致的退行性骨關節炎(又稱老年性骨關節炎)。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改善,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喜愛廣場舞、慢跑、爬山等運動休閑方式。適當的、正確的運動對延緩膝關節老化有幫助,但運動前不熱身,運動后不拉伸、放松,不正確的運動習慣和過度的運動都會加快膝骨關節炎的退化,老年人尤甚。 五、熱敷、平時佩戴護膝是否可以解決關節疼痛? 嚴重的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膝半月板損傷等導致的膝關節疼痛,僅僅通過熱敷和護膝不僅不能起到有效治療的結果,反而會延緩治療的時機,加重對膝關節的損傷。 因此,告訴家里老人,膝關節疼痛時,不要盲目使用熱敷和護膝,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明確診斷后,予以正確的治療方法。 六、健身中流行的深蹲會增加關節炎風險么? 深蹲可分為多種類型,從運動醫學角度而言,正確的膝關節深蹲可有效鍛煉股四頭肌、腘繩肌、腓腸肌等屈髖、屈膝肌群,但也有增加關節炎發生的風險,因此,需要在專業指導下訓練。 七、關節炎患者還能體育鍛煉么? 許多人認為有了關節炎以后,關節疼痛,就不應該再去鍛煉,其實這種認識是不對的,對于關節炎患者來說,適當的鍛煉對關節炎的治療有很大益處。 八、中老年人長時間站立、走路是否容易罹患關節炎? 古代醫學常說久立傷筋、久行傷骨,長時間站立會影響我們下肢關節血液循環。同時,長時間站立的時候,人體自身分量全部承受在膝關節,會造成膝關節進一步損壞;長時間行走也一樣,會造成關節磨損,產生炎癥造成疼痛,因此我們不建議中老年人長時間站立、走路。 來源: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關節外科 |
|
來自: 好大水 > 《腰.膝.頸與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