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前幾天回答了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怎樣把《再別康橋》改成一首古詩的形式? 老街以為,所有的文章或者新詩,都可以可以用舊體詩詞的形式表現出來。就如同翻譯外國的著作一樣,只要你肯作,總是能夠翻譯出來的。古人就常作此事, 無非是改得好與不好而已。 例如宋詞人方岳《沁園春·隱括蘭亭序》。
宋人特別喜歡做這種隱括詞,蘇軾、辛棄疾都有這種作品。老街閑來無事,根據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也改編了幾首詩詞,權當文字游戲,練練筆墨。 一、改編的思路 注意這幾點在改變以前,我們還是先把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錄于此處作為參考:
改編別人的詩文第一要注意:原來的主題思想是什么?《再別康橋》寫的是惜別,這種題材在古詩詞中比比皆是。 其次,注意其中主要的意象都有什么,這些都是自己的詩料。好比改造一個古建筑,磚瓦棟梁門窗拆下來要保存好,然后按照自己的設計重新組裝起來。《再別康橋》里的夕陽、金柳、云彩、虹夢、星輝、長篙、青草等等都是需要利用的意象。這些意象可以略微改變,可以做減法,盡量不要作加法,即使作加法,也一定是和原有意象緊密相關的事物。 最后,把這些意象圍繞主題,按照舊體詩的規則重新組裝,調整到最佳狀態即可。 改編詩文,就如前言里舉例的隱括詞,其實并不稀奇。只需要按照以上這種思路來作即可,當然,做的好不好就看個人造化了。 二、老街改編的幾首《再別康橋》1、絕句一首《再別康橋》
五絕四句,放不下太多的東西,所以挑了幾個極為重要的意象,即可表達離別出來。 離別有了,“惋惜”之意,藏在“不語”之中。 星、波、柳、笙簫、青荇、康橋都是原有的意象,加了一個月、一個舟,都和原有意象”星輝、長篙有一定的關聯。 根據原詩的特點,橋、簫、篙、搖等韻部的字比較多,所以取平水韻【二蕭】韻部。篙在【四豪】韻部,所以格律詩中不能用,但是可以用在詞中。 2、填上四句,作五律一首 《再別康橋》
五律八句,容量大了,放進來的意象就多了一些,又加上了落日、軟泥、潭、虹夢、云彩等。略微難一點點的是中間二聯對仗。 3、每句句首添兩字,作七律一首《再別康橋》
五言律詩每句添上兩個字就七律。蔭,在古韻作去聲,因此用作平聲是需要用”陰“,用仄聲用”蔭”。 4、減一字,拆一句,作《鷓鴣天》
◎◎⊙⊙◎◎△,⊙○⊙●●○△ 。◎○⊙●⊙○●,⊙●○○◎●△。 ⊙◎● ,●○△。◎○⊙●●○△,⊙○◎●○○●,⊙●○○◎●△。 鷓鴣天的第一句必須押韻,第六句也必須押韻,這就比五律和七律多出來兩個韻腳。好處是詞韻可以用詩韻的鄰韻,因此“篙”也可以作韻腳了。 5、去兩句,調整一下作《浣溪沙》
◎●⊙○◎●△,◎○⊙●●○△,⊙○◎●●○△。 ⊙●◎○○●●,◎○⊙●●○△,◎○⊙●●○△。 《浣溪沙》不僅僅是去兩句的問題,而多了兩組◎○⊙●●○△(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式,所以需要將七律中兩組◎●⊙○◎●△換成◎○⊙●●○△。 結束語舊體詩可以改成現代詩,現代詩當然也可以改為舊體詩。 只要動筆,就沒有改不了的文章。就像上面說過的,改得好不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無論好壞,權且當作文字游戲,閑暇時練練筆也未嘗不可。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一味抒情,其實并沒有寫出康橋本身的特點。古人論詩,如果寫某地或者某物,不具有某地、某物的顯著特征,這首詩可用搬運走描寫其他地方或者其他物體的話,算不上佳作。 因此改編起來也簡單一些。 有詩友們喜歡這種文字游戲嗎?歡迎一試身手。 @老街味道 觀唐習律27 猛將張巡兩首律詩 被認為應和六經放在一起接受致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