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尿床怎么辦?小兒推拿李波分享寶寶遺尿的小兒推拿穴位手法
遺尿俗稱尿床,通常指小兒在熟睡時不自主地排尿。3歲以上的小兒睡覺時,不經意地將小便尿在床上,謂之“遺尿”,又稱“尿床”。多由腎氣不足,下元虛冷,病后體弱,肺脾氣虛不攝或因不良習慣所致。3歲以下的小兒,由于腦髓未充,智力未健,或正常的排尿習慣尚未養成,而產生尿床者不屬病理現象。 遺尿癥必須及早治療,如病延日久,就會妨礙兒童的身心健康,影響發育。
小兒遺尿的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本病為腎氣不足,下元虛冷或病后體弱,脾肺氣虛致三焦氣化不利,肺、脾、腎三經之氣不固,膀胱失約而成。少數患兒因肝經濕熱,疏泄失常,火熱內迫,熱迫膀胱,膀胱不藏而引起。
小兒遺尿的辨證施治 1、下元虛寒: 主證:睡中經常遺尿,多則一夜數次,醒后方覺,面色無華,精神萎靡,智力欠佳,腰酸腿軟,小便清長;舌質淡,脈沉細。 證候分析:腎與膀胱氣虛,下元虛寒則約束無權,不能制約水道故遺尿。腎虛則真陽不足,故神疲乏力、面色無華;腰為腎之府,骨為腎所主,腎虛故腰腿酸軟乏力。下元虛冷故小便清長。 治療原則:溫腎固澀。 推拿方法:補腎經,補脾經,掐揉二馬,運八卦,揉腎俞,揉關元,按揉百會。 穴位手法: 補腎經,
補脾經,
掐揉二馬,
運八卦, 揉腎俞,
揉關元,
按揉百會。
2、肺脾氣虛: 主證:尿頻而量不多,經常小便自遺,神疲乏力,消瘦,食少便溏,常自汗出;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證候分析:肺脾氣虛,上虛不能制下,故遺尿;肺主氣,肺氣不足故神疲乏力;脾虛運化不健,輸化無權,故食少便溏;氣虛不能固表,故汗常自出;舌淡苔薄,脈細弱皆為氣虛表現。
治療原則:健脾補中益氣。 推拿方法:補脾經,補肺經,搗小天心,補腎經,摩丹田,揉關元,按揉腎俞、脾俞,擦八髎,摩百會。 穴位手法: 補脾經,
補肺經,
搗小天心,
補腎經,
摩丹田,
揉關元,
按揉腎俞、脾俞,
擦八髎,
摩百會。
3、肝經郁熱: 主證:遺出之尿尿量不多,但尿味腥臊,尿色較黃;平時性情急躁,或夜間夢語齒介 齒,口角糜爛;唇紅,苔黃,脈數有力。 證候分析:肝經郁熱,蘊伏下焦,熱迫膀胱,故尿遺而出; 治療原則:疏肝清熱 推拿方法:分手陰陽,搗小天心,清小腸,清天河水,清肝經,清補脾經,揉丹田,推箕門。 穴位手法: 分手陰陽,
搗小天心,
清小腸,
清天河水,
清肝經,
清補脾經,
揉丹田,
推箕門(食中二指自孩子膝蓋內側上緣至腹股溝作直推法)。
注意事項 1、小兒推拿治療遺尿有較好的效果,但必須辨證準確。3歲以下兒童,由于腦髓未充,或正常的排尿習慣尚未養成而尿床者不屬病理現象。個別兒童因貪睡,或懶臥不起而致尿床,只需定時喚醒排尿,不需治療。若因膀胱、尿道及附近器官炎癥,包莖,蟯蟲病,脊髓炎,大腦發育不全,隱性脊柱裂等引起的遺尿,需積極治療原發病。 2、注意飲食。晚餐宜少鹽飲食,臨睡前不再喝過多的水。 3、注意勞逸結合。白天不宜讓患兒過度疲勞,睡前不要過度興奮。 4、注意心理疏導,避免精神性或心理性遺尿,鼓勵孩子對治愈遺尿樹立信心,切忌歧視、責罵、處罰患兒。
注:本方僅供參考,不作為臨床最終調理治療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