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中,我們說過,我們的目標并不是讓學生成為專業(yè)藝術家,而是將教室中的藝術創(chuàng)作變?yōu)橐粋€有意義的活動,學生在參與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探索真實的世界。(戳上一期:圍繞大概念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藝術學習(上)) 本文主要說明圍繞大概念的教學,相較于傳統(tǒng)藝術教育有何特殊價值?帶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發(fā)? 二、大概念的教學價值 在藝術教育中,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是藝術教育的總目標。而大概念能夠反映學科本質,跨越學科界限,具有統(tǒng)攝知識和技能的功能。 對大概念的持續(xù)深入理解是學習者的終身目標,而對其的理解程度也反映了學習者的素養(yǎng)水平。 圍繞大概念的教學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構建知識體系,促進遷移布魯納認為:
為學生建構知識結構是實現(xiàn)理解的重要手段。 在藝術教育中,大概念能夠幫助學生建構整合各個信息片段,并建立以大概念為統(tǒng)領的,具有邏輯內聚力的學科知識體系,而這個知識結構體系的節(jié)點就是大概念。
例如,北宋范寬《溪山行旅圖》的賞析,圍繞大概念的教學不僅對藝術家選用的自然題材、構圖、筆法等進行學習,更重要的是探究藝術家表達的對人與自然關系的理解。進而遷移并提問,中國古代的其他畫家如何看待人與自然的關系?西方畫家是如何看待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也是人類面臨的永恒問題,從古至今的藝術家都在永不停息的探索。
溫斯洛·霍默,墨西哥灣流,1899,油畫
沃恩·貝爾,綠色鄉(xiāng)村 2009/2013/2015 本地生長的植物和苔蘚、土壤、有機物、水,水噴霧容器、裝置。 沃恩·貝爾(Vaughn Bell )的綠色村莊是由一些透明容器構成,這些容器中生長著植物。每一個飼養(yǎng)箱都是一個微型生態(tài)系統(tǒng)。生態(tài)系統(tǒng)是植物和動物共同生活的一個環(huán)境。 在這個裝置中,觀眾可以把他們的頭放在玻璃容器里。為什么貝爾要讓她的觀眾這么做?
通過大概念的理解與應用,不僅可以解釋在新情境中遇到的相關問題,還能將大量事實性問題納入大概念的體系之中。這樣既減輕了學業(yè)負擔,也能夠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是大概念的教學價值所在。 因此,大概念不只是另一項信息或含糊的抽象概念,它也是概念工具,能加深思考,聯(lián)結各種有差異的知識,促使學習者能夠從表面學習到深度學習,乃至最終的遷移。 (二)創(chuàng)建有意義的藝術學習在課程設計中,以大概念作為課程基礎的設計理念隱含獨特的課程哲學觀。那就是課程設計需要超越任何一個學科或分科課程。
因此,可以說大概念挖掘了課程的深度、意義的層次、多種可能性或多重解釋。 悉尼·沃克(Sydney Walker)和邁克爾·帕森認為:
如果在教學之初,就讓學生帶著大概念去思考,創(chuàng)建有深度意義的藝術學習的過程。而這種深度感是在僅僅注重藝術元素和設計原則的課程中找不到的。 因為,在圍繞大概念的藝術學習中,諸如元素和原則、技巧和技術、形式和媒介不再是孤立的概念,而是作為工具,幫助學生交流、探索并表達對大概念的理解。 (三)關注認知過程 培養(yǎng)高階思維眾所周知,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過于注重形式特征和作畫技巧上,缺乏對高階思維的鍛煉。而在構建對大概念的理解過程中,教師與學生能夠發(fā)展復雜性思維。
理解大概念就需要學習者容忍不確定性和模糊性,包括保持開放的頭腦,允許將問題懸置等等。 有大概念的引導,學生對藝術作品的討論將會更加深入,而不是停留在對藝術技巧、形式的研究之中。
通過對大概念的學習,學生進行提問、回答、交流、碰撞,引發(fā)“蘇格拉底式討論”。以此掌握分析問題、獨立思考、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這些高階思維能力受用終身。這個過程中強調學習者知道什么(知識)以及他們是如何思考(認知過程)。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更高層次的思維,例如邏輯思維、分析、綜合、推理、演繹、歸納和假設。 三、啟示與意義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是當前我國藝術教育的一個基本目標, 對大概念的理解是藝術素養(yǎng)中的重要組成之一。學生藝術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也需要以理解大概念作為基礎。 因此大概念在藝術教育課堂教學中應該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最令人遺憾的是學生既忘記了作品的標題、日期、名字、影響、藝術風格,也忽略了藝術作品在反映我們周圍世界的重要作用。可以說,強調對意義與理解的探究不僅關系到當代藝術趨勢,而且會讓更多的人具備藝術素養(yǎng),達到教育更高層次的有序思考目標。 因此,藝術教育不應該傳授給孩子支離破碎、脫離生活的僅強調事實性知識與技能的傳遞,而是應當慎重的選擇大概念,將藝術知識和技能的應用作為探究的策略,通過具有啟發(fā)性的基本問題引導學生探索,并在此過程中對大概念進行持續(xù)理解,幫助學習者建立一個完整的對世界的理解,真正做到為未來而學,為意義而教。 本文已經刊載在《中國中小學美術》2018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