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位于河南省北部,北接“七朝古都”安陽,東臨油城濮陽,南靠電子城新鄉,西依煤城鶴壁,據省會鄭州市165公里。 ??h古稱黎陽,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人杰地靈。商代稱黎,西漢初年置黎陽縣,明初稱謂??h至今。境內現有名勝古跡280余處,其中國家級保護單位10處,省級保護單位24處。在兩千余年的歷史長河中,浚地名流輩出。春秋時的端木子貢是孔子七十二賢之佼佼者,西漢時的賈護是《左氏春秋》的重要傳人,唐初的王梵志開創了我國通俗詩話的先河,明代的王越“出將入相,文武全才”。大伾,浮丘兩山平地突兀,景色宜人,文物古跡薈萃,摩崖題記遍布,有“登浮丘即朝東岳,攀大伾如游三壺”之稱,被譽為“豫北平原第一勝跡”,是省級風景名勝區??h城與兩山緊依相連,“十里城池半入山”,具有城市山林特色,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完全是因為城南的大伾(讀”批“)山和浮丘山。大伾山是我國最早見于史書記載的名山之一,山上現有古代建筑群七處之多,尤其是一尊石佛坐像,高達23米,古代曾建樓保護,因佛像高于樓,故有“八丈石佛七丈樓”的佳話。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碧霞宮、千佛洞、天寧寺彌勒佛等。有漢代古墓群、新石器時代遺址、元代磚雕壁畫墓等一批古跡。著名人物有端木子貢、王梵志、謝偃。 ??h物阜源豐,阡陌生金。石灰巖,大理石,頁巖,型砂,鈣基膨潤土等礦產資源儲量大,品位高,開發前景廣闊。衛河,淇河,共產主義渠流經縣境,水資源豐富。土地肥沃,氣候適宜,發展農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盛產小麥,玉米,大豆,花生,紅棗,蘋果等,自古就有“黎陽收,顧九州”之稱。 1994年國務院公布??h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
來自: 澤霖文史 >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