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謝性疾病。一旦得上糖尿病,這就意味要終身性服用降糖藥。很多患者在常年服用西藥或打胰島素的過程中,身體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副作用,這就讓糖友們萌生了尋求更加有效、副作用更小的降糖藥物。那么,今天借此機會就為大家介紹幾款經典的降糖中草藥。 地骨皮 地骨皮別名:枸杞根皮,《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并提到:主五內邪氣,熱中消渴,周痹。《本草匯言》中也描述地骨皮為:涼血除蒸、清肺降火。治虛勞潮熱盜汗,肺熱咳喘,吐血,消渴,高血壓,惡瘡等癥。 臨床中使用地骨皮煮水飲用,對高血糖有明顯平抑作用,而又不致發生低血糖,是降血糖的良藥。 葛根 葛根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習稱野葛。味甘而氣涼,能起陰氣而生津液;使陽明之津液充盈,而使水氣不逆。《中藥大辭典》載:葛根,清熱解毒,增加腦和冠狀血流,改善腦微循環。 臨床中葛根中含有葛根素、異黃酮,其進入人體后對糖尿病引起的各類并發癥有較好的效果。可有效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降低心肌耗氧量,治療心腦血管疾病。 紅花 紅花出自《本草圖經》其性味辛,微溫,功效活血祛瘀、活血潤燥、止痛,通經。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提到內服可通經絡,活血化瘀;外用紅花泡腳,可促進足部血液循環,對足部外傷導致的淤血有防治作用。臨床中紅花中的紅花苷、紅花黃色素等成分,可應用于糖尿病治療,當紅花苷進入人體后可使因糖尿病引起的經絡阻止通暢,有效的清除經絡中的毒素。 黃芪黃芪,史載于《神農本造景》列為上品,是百姓經常食用的純天然藥品。民間流傳著“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的順口溜。其性微溫、味甘,黃芪中的有效藥物成分具有增加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血糖的作用;用于氣虛乏力、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等。 蘆根 蘆根即蘆葦,其性寒、味甘、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生津等功效。始載與《別錄》,具有清熱、鎮靜、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等功能。《圣濟總錄》中記載,通過服用蘆葦湯治療消渴病。能有效改善腎氣不足,生津止渴等癥。 石膏 石膏,在醫學上,石膏應用廣泛,它獨有的解毒功能、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對平滑肌的作用早已得到印證。《名醫錄》曾記載,古代一女,患骨蒸內熱外寒,就是用石膏使病人體溫恢復正常。石膏主要成分是水硫酸鈣,氣味辛甘、性寒,生石膏能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主治熱病裝熱不退,煩渴、肺熱咳喘、除煩止渴等癥。 菟絲子 菟絲子又名無根藤、豆寄生等,屬寄生植物。菟絲子中含有大量的“含糖苷”,其通過胃粘膜吸收后進入體內能使腺垂體嗜堿性細胞增加。《本草從新》書中詳細注解了服用菟絲子煎劑對由糖尿病引發的眼部疾病,糖尿病引起的渾身乏力、糖尿病腎病等有治療作用。 知母 知母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知母的根莖。其性味苦、甘,有清熱瀉火,滋陰生津,潤燥消渴的功效。《神農本草經》記載,可用于陰虛消渴,癥見口渴、飲多、尿多者。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功效。 天花粉 天花粉為葫蘆科植物瓜蔞的根。《神農本草經》說其消渴、身熱、煩滿、大熱、補虛安中,續絕傷。《千金方》講它內熱消渴,善清肺微熱、生津止渴,可用治積熱內蘊,化燥傷津之消渴癥。《本草正義》中描述它雖叫粉,但其實有粉之名,卻無粉之實。為清熱瀉火類藥物,具體功效是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排膿消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