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煎煮解析大全》 祖國醫學博大精深,很多傳承百年的中藥處方一直沿用至今,造福于人類。中醫講究辯證施治,治病為次要,防病為主要。可以說比西醫治療疾病高明很多。中醫認為人的身體需要養,養好了百病不生。 在清朝末年時期,西醫傳播到中國,很多中醫的醫學研究都被廢棄,人們開始崇拜西醫治病方式。而到了現在,由于人們思想觀念的改變,對身體健康的調養有所重視,因此人們開始逐漸想要通過中醫養生,來對疾病加以預防。 在中醫防病治病方法中,飲用中藥是非常常用的方法。很多人會在藥店自行抓藥煎藥飲用,但是煎中藥是要遵從一定的方式方法的。一些錯誤的方法煎煮出來的中藥,可能會損害藥效,變成事倍功半。那么煎煮中藥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煎煮中藥都有哪些需要大家注意的,一起來看看吧。 【煎藥方法】 煎藥方法,包括用水量的控制、煎煮時間的控制和火候的掌握這幾大類。每一種煎煮方式,都會影響藥物藥性的發揮。不同的藥物還有不同的煎煮方法,因此大家想要藥物充分發揮藥性,就需要掌握正確的煎藥方法。下面我們來看看,正確的煎藥方法都有哪些。 1、加水量 煎煮中藥時,加水量的控制和水的選擇,對藥湯的濃度和藥效有很大的關系。正確的加水量可以充分發揮藥效,以達到藥到病除的功效。 用新鮮的冷水或者是溫水浸漬中藥(最好選擇礦泉水),待全部飲片浸潤后,即可煎藥。下圖是加水量參考表格: 2、火候 火候在煎煮藥物中也是非常需要注意的部分。有些藥物需要小火慢煮,而有些藥物則大大相反,需要大火快煮。不同的藥物需要區別對待,否則對藥效可能會有一定的損害。下面我們來看看,在煎煮藥材時,如何正確掌握火候。 用火在藥物未沸之前用武火,沸后用文火。攻下劑、利水劑、或用于陰寒急病、探吐痰飲之劑不加蓋,武火速煎;補中、溫中等補益劑須加蓋,文火緩煎。 3、煎藥次數 一般藥劑均煎二次。清熱解毒劑可煎一次或者兩次均可。 4、煎藥時間 清熱解毒劑頭煎時沸后煎15~20分鐘,第二煎沸后煎25分鐘左右;調補劑頭煎時沸后煎20~25分鐘,二煎沸后煎30- 35分鐘。 5、煎出液量 用于5歲以下兒童的藥劑,所煎藥液盡量要少,一般為成年量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特殊藥物的煎煮方法】 煎煮中藥,不僅要注意煎煮方式,還要懂得分辨藥物的藥性。不同的藥材,它都有自己特殊的藥性。有些藥物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在煎煮的時候需要先煎,而有些藥材程碎屑狀或者是粉末狀,需要放入藥包煎煮。這都是需要大家了解的。下面我們來看看,一些特殊藥物的不同煎煮方式。 先煎、久煎藥品 有毒性的藥物為降低毒性常常先煎,如附子、烏頭類。此外,藥物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藥物如金石類、骨類、甲殼類藥物和植物藥品質地堅實者及臟器類藥物也需要先煎、久煎。常見的有:生石膏、生石決明、紫石英、磁石、代赭石、龍骨、生牡蠣、鱉甲、龜板、虎骨、百合等,一般先煎10分鐘,犀角、羚羊角、玳瑁等先煎1小時。另外還有特殊處理者,如絲瓜絡常另先加水煎,再以煎出的藥液為溶媒來煎其他藥物。 后下藥物 一般指芳香清解的藥物,如花類及久煎容易破壞藥性者宜后下。常見的有·薄荷葉、蘇葉、澤蘭、佩蘭、金銀花、紅花、木香、砂仁、陳皮、肉桂等。一般后下10分鐘左右。 沖泡沼解再燉的藥品 一般指膠類未經過炮炙者及液類凝固物,如:阿膠、鹿角膠、龜鹿二仙膠、虎骨膠、飴糖、冰糖、熊膽、蛇膽、豬膽膏等,均應浸透溶解后再燉(先用煎好過濾之藥汁沖泡,再放在鍋里燉至全溶)。一般要分兩次溶解再燉服。 合藥沖服的藥物 包括某些貴重藥、一般不能人湯的藥物、鹽類瀉劑和加熱容易分解或揮發的藥物、劇毒用量少的藥物,以及須研細用其藥物煎液沖服的藥物。如:犀角、羚羊角、玳瑁、牛黃、麝香、猴棗、豪豬棗、朱砂、八寶散、琥珀、沉香、枷楠香、人參、三七、六一散、芒硝、瀉鹽、青鹽、玄明粉等,一般要分兩次沖服。 包煎的藥物 輕浮或易致藥湯渾濁的藥物,如:馬勃、車前子、旋覆花、葶藶子、蠶沙、僅明砂、浦萸、青黛、海金沙、蛇床子、鶴虱、地膚子、楮實子杯薦船浮茳荔絲子、紫蘇子、白芥子等,需用紗布另包,再放人其他藥物一起煎熬。 【中藥煎煮需要注意的5個細節】 煎煮藥物的時候,也要注意一些細節。比如說藥蓋是要打開還是蓋緊。在加熱藥湯的時候,是用什么樣的火候煎煮,可以用微波爐嗎?這些都是需要大家了解的。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中藥煎煮需要注意的5個細節。 1、器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藥煎煮最好用陶罐、砂鍋或不銹鋼器皿等,切忌鐵、鋁等易腐蝕器皿。 2、浸泡:如同打豆漿前需要浸泡黃豆一樣,煎煮中藥前,應先用冷水將中藥浸泡1—2小時(除用醋、酒泡的藥),要20分鐘。 3、鍋蓋:通常,剛開始煎藥時須蓋緊鍋蓋,待水沸時可用兩根筷子撐起鍋蓋,留些縫隙讓蒸氣排出。有些中藥含有揮發成分,如薄荷、藿香等解表類藥物以及西洋參等貴重藥材,煎煮過程中其有效成分易發散到空氣中,則須蓋著蓋子熬。 4、再熱:為節約時間,很多人會一次煎制出幾天的藥量,藥液再加熱時一般不需要煮沸,只要達到飲用溫水的溫度即可。通常采用文火,藥液剛有沸騰即可,放涼些飲用。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加熱中藥一般不建議用微波爐。 5、存放:保存時要放到密閉容器里,置于陰涼處或冰箱冷藏室,前者可存放2天左右,后者一般可存放5天左右 |
|
來自: 昵稱30717393 > 《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