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名牌手機到手表,從服裝到箱包,只要市面上有的就沒有制造假貨的商家做不出來的,有時候其制造假貨的質量甚至比真貨的質量還要好上許多,完全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但是有時候小編就想,既然中華民族假冒偽劣的功力如此深厚,那為何從來沒有人去偽造皇帝的圣旨呢? 圣旨上的第一個字就是奉字,雖然是個很平常的字但在圣旨上,它是用一種特殊的繡法完成的,一般又專人刺繡懂這樣技法的人少之又少,因此一般人造假的時候在這一步上就很難實行了。而且圣旨可不是一般的黃布,它的制作過程工序十分復雜,每一個小細節都有專門的人來定制,沒有單獨一個人能夠完成圣旨的制作,而且就制作材料來說除了朝廷一般的人家都得不到,所以沒有人能夠單獨完成這樣復雜的工序。 一份圣旨的常規出爐,通常是:武則天時期改為鳳閣的“中書省”,其內的中書舍人們針對某事各寫一道初稿,修改差不多后,提交給中書侍郎(中書令),經過皇帝“審核”的圣旨,先是交由門下省審查蓋章,再由尚書省執行。如此以來,我們不難發現,圣旨真正的決定權在中書省,而皇帝只是簽字蓋章。 最后一點就是假傳圣旨,可是一項大罪,輕則滿門抄斬,重則株連九族,就算真有人不想活了,那他也得考慮考慮自己的家人。所以同族的人如果發現有人假冒圣旨,也會為了自身的安全而揭發他。所以古代幾乎沒有假冒圣旨的現象存在,要么假造不起,早么不敢假造。不知道各位讀者朋友們如果生活在古代,敢不敢假冒圣旨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