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先祖脈絡清晰,可追溯到商朝王室的微子啟。微子啟為商紂王之兄,因不滿暴政,投奔周,封為宋國國君。 孔子的祖先中第一個姓“孔”的是孔父嘉,以大司馬省份輔佐宋穆公和宋殤公達19年,以“賢”著稱。公元前710年,孔父嘉被政敵太宰華父督發動政變所殺,被廢除孔氏卿大夫的世襲之位,將其子木金父降為士。家族從此走上沒落之途,孔父嘉的曾孫孔防叔“為避宋亂”,而遷居魯國,并被封為大夫。 孔子父親叔梁紇雖只是貴族身份武士,卻以勇敢著稱,他最偉大壯舉就是發生在今臨沂蘭山境內的防城。公元前556年,強大的齊國侵入魯國的北部,齊軍高厚帶領部隊圍困了魯國的防邑(防城故城)。 被圍困的人中有魯國上卿大夫臧紇、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和臧紇的弟弟臧疇、臧賈。因臧紇的職位最高,魯國派出軍隊想要救出臧紇。魯國救援的軍隊從現今泰安東部一個叫陽關的地方出擊,但到了接近防邑的地方不敢前進了。 這時,以勇敢著稱的叔梁紇挑選了三百名精悍的甲兵,在夜色的掩護下,帶著臧疇、臧賈,一起保護著臧紇突圍而出,將臧紇安全送到了魯軍的防地旅松。突出重圍救出上卿大夫臧紇,原本可以戴功撤退了,可叔梁紇不走,他以不能讓自己的土地落人敵人之手為由,竟轉身殺入重圍,固守防邑,與如狼似虎的齊軍公然對峙。懾于叔梁紇的勇猛果敢,久攻不下的齊軍只好撤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