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腫瘤醫院科長沙410013) 原發性支氣管肺癌(簡稱肺癌)為當今世界各地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不斷上升,尤其是發達國家。近30年我國肺癌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發病率已達74.1/10萬,高發區云南個舊發病率高達219.10/10萬,居全部腫瘤的首位。發病年齡40歲以上迅速上升,男女之比為5:1。肺癌的治療,外科手術是根治肺癌的主要手段,但手術率僅20%~30%,總的5年生存率19%~23%,放療、化療各有其適應癥和限制,因此,肺癌的綜合治療是最重要的研究課題,如何制定合理的綜合治療措施,是提高肺癌療效,生存率,提高生存質量的關鍵。中醫中藥在肺癌治療中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已作為肺癌的主要治療方法,尤其是對晚期肺癌以中醫藥為主治療更為適宜。筆者采用益氣養陰 清熱解毒法治療肺癌,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病因病為肺氣陰虛,邪毒蘊郁,痰毒互結,瘀積成塊中醫病名國家標準稱“肺癌”。迄今為止,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現代對肺癌病因的研究①外因:即邪毒、涵蓋吸煙、電離輻射、化學致癌物、煙炱、煤的其它燃燒物、大氣污染等因素有關。這些因素祖國醫學病因學說稱為“外因”——邪毒。②與慢性肺疾病營養、細胞遺傳、基因異常、精神創傷、情志變化等因素有關。 肺主氣、司呼吸,長期吸煙、煙毒辛熱之氣內蘊,郁積肺竅,阻塞氣道,灼傷津液,陰液內耗,肺陰不足,氣隨陰虧,導致肺氣陰兩虛。當人體正氣虛弱時,易于感受外來邪毒侵襲(內經: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如:工業廢氣,煙炱,化學、物理致癌物等邪毒入侵,蘊郁于肺,致使肺氣受阻,宣降失司,津液失于布,聚結為痰,痰凝與邪毒互結,瘀阻脈絡,聚積胸中,逐漸形成肺部腫塊清·沈金鰲《雜病源流犀燭·積聚癥瘕痃癖源流》記載:邪積胸中,阻塞氣道,氣不得通,為痰……為血,皆邪正相搏,邪氣勝正制之,逐結成形而有塊。肺氣陰虛,邪毒蘊郁是肺癌的病因病機。肺癌的病和演變過程十分復雜疾病早期病程較短、病情較輕病機的關鍵為邪毒與痰瘀交結,停留在局部(肺部),結塊不大,臨床出現咳嗽、痰血、發熱、胸痛等癥狀邪氣雖實,但正氣尚存,應抓住時機,實施手術、放療、化療及中醫攻邪為主的積極治療。經歷一段系統的攻邪治療后,人體正氣逐漸衰退,臟腑功能受損,即使手術,余邪未盡,邪毒未清,易于復發轉移此時,重點在于扶植正氣,養益全身氣血,保護臟腑功能,寓攻于補。當疾病進入晚期,正氣極虛,病機轉化為氣陰兩傷,痰毒熾盛,局部病變已無法阻遏,遂逐漸向肺內蔓延,向肺外傳變遍及全身:游瀝肌膚、皮里膜外、發為瘰疬集結于體表、腠里。浸漬脅肋、胸膜發為懸飲,甚至侵犯心包。內陷臟腑、腹腔、聚積肝腎等組織,形成腫塊。深著四肢、骨骼致骨疽溶骨骨折。上注清竅致頭痛、嘔吐,甚則偏癱失語。病情演變為肺癌晚期,皮下、胸膜、心包、肝、腎、骨、腦等組織多處轉移。盡管采用多種綜合措施積極救治,仍預后極差。因此,中醫對于肺癌必須恪守病機,掌握其轉歸和演變規律,審證求因,結合臨床分期、分型、辯證施治,以求規范化和個體化治療,提高療效。 2 治則治法因肺氣陰虛,邪毒蘊郁,是肺癌的主要病因病機,故采用益氣養陰、清熱解毒法(養陰清解法)治療。方藥組成:百合10g、熟地10g、生地10g、玄參10g、當歸10g、麥冬10g、白芍10g、沙參15g、桑皮15g、黃芩15g、蚤休30g、臭牡丹30g、蛇舌草30g。方中百合、麥冬益氣養陰、潤肺止咳,蚤休清熱解毒、化瘀止痛,共為君藥。二地配白芍養陰涼血、滋陰水、共助益氣養陰。沙參助百合、麥冬滋陰生津、潤肺止咳。臭牡丹、蛇舌草清熱解毒、散結止痛、助蚤休解毒化瘀,合為臣藥。佐以桑皮、黃、玄參瀉肺清熱、止咳化痰、清咽利膈。當歸為使藥,《藥品化義》云:“當歸性溫能散入肝經,養血活血運行周身。”使藥直達病所,諸藥合用,共湊益氣養陰、清熱解毒之功。陰液充足,邪毒自清,痰化熱退,咳嗽自已。 筆者對養陰清解法與化瘀清解法的抗腫瘤作用與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扶正作用)進行對比研究:養陰清解法對Lius肺癌的抑瘤率為34.8%,對S180實體瘤的抑瘤率為30.5%,高于化瘀解毒法(20.7%和17.7%,P<0.05)。養陰清解法對小鼠吞噬功能、IL-2活性、遲發性超敏反應及溶血形成均有明顯作用,作用強度優于化瘀解毒法(P<0.05)。2004-2005年間[2],對肺復方治療肺癌合并感染與抗生素對照的研究,結論為:癥狀緩解率積分數肺復方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血清炎性細胞因子TNF-R,腫瘤壞死因子,白細胞介素10(IL-10)水平,肺復方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白細胞介素2( IL-2)水平上升,T淋巴細胞總數CD4/CD8水平上升,肺復方組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肺復方控制腫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