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西安市中心醫院兒童保健科梁艷,今天跟大家談論的話題有關孩子身高的話題。 身高代表著形象,身高決定自信,孩子的身高是家長們最為關心的問題,無論是找對象,還是找工作,身高問題都被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由于現在矮個子越來越多,五花八門的增高藥物也很多,還有家長帶孩子注射生長激素,達到增高的目的。 但是這些家長們一定要帶孩子去正規醫院進行檢查,在醫生的專業指導下使用,因為生長激素和生長藥物并不是對每一個孩子管用的,使用不當會有一定的不良反應的。 下面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兒童身高具體的那些奧秘。 關于孩子身高,你了解多少?.mp3 14:17.59699999999998 來自小太陽兒童健康 兒童身高增長的黃金時期 1、嬰幼兒期(3歲以下即快速生長期) 出生至3歲,孩子快速成長,出生后第一年生長速度最快,可增長25厘米,第二年增長10厘米左右。 2、兒童期(4歲-青春期即生長減速期) 從3歲開始至青春期開始前(女孩約10歲,男孩約12歲),此期間生長速度主要由生長激素調節,每年可增長5-7厘米。 3、青春期(生長加速期) 男孩在整個青春期身高增長25-28厘米,女孩可增長25厘米左右。 矮身材的定義 矮身材是指在相似生活環境下,同種族、同性別和年齡的個體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個標準差者(-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數者,其中部分屬正常生理變異,為正確診斷,對生長滯后的小兒必須進行相應臨床觀察和實驗室檢查。 引起矮小癥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矮小的原因是非常復雜的。 主要有遺傳因素:父母親的身高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孩子60%到70%的成年身高。 值得重視的是疾病因素,影響30-40%的終身高。各種原因導致的生長激素缺乏,或生長激素功能障礙這些都會影響到孩子長個。另外一些其他疾病如頻繁感冒、發燒、腎病、肝病都會使孩子的生長受影響。飲食習慣和營養也是引起矮小的常見因素,挑食、偏食、缺乏某些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等,都會影響到孩子長個。 生長發育誤區 誤區一:老觀念認為: 孩子有“早長和晚長之分,二十三歲還能竄一竄” 其實這種俗話是不科學的,過去由于生存條件差,人們營養不良導致青春期成長停止,到了青春期后期出現補償生長。 一般這樣的孩子父母也曾有晚長個的情況。如果孩子骨齡落后生活年齡2歲且生長激素水平正常,則可能為晚長或體質性青春期延遲,但如果骨齡與孩子年齡相匹配,都提示孩子不屬于“晚長”。因此是否晚長應由醫生作出決定,及時檢查。 另外,現在社會,二十三還能不能竄一竄? 臨床醫學表明: 一般情況下,人的骨骺在十四、十五歲的時候就會閉合,一旦骨骺閉合,都不可能再長高了。所以不能再盲目等待孩子晚長甚至是期待“二十三竄一竄”,孩子的生長發育是不能等的,這是在與與骨骺線“搶”身高。 誤區二:爸媽高,孩子就不會矮 父母長得高,孩子不一定高。 一方面,要看遺傳因素是否能在孩子身上得到發揮; 另一方面,還是是否能長到遺傳身高,要看后天潛力是否能得到最大化發揮。 身高除了遺傳外,還受到營養、睡眠、運動以及環境等后天因素的影響,后天因素影響了孩子長高的40% 。 誤區三:吃得多,長得快 營養是骨骼發育的物質基礎,飲食的數量和質量可以影響兒童生長,營養還影響人體內分泌腺體的發育和生長激素等內分泌激素的分泌。 但是吃得多不代表攝入的都是長高相關的營養元素,激素含量大的食物吃得多反而會造成孩子早發育,影響終身高。有的家長甚至讓孩子盲目進補。 要想長得高,吃的營養要種類豐富、均勻、適中。 誤區四:補鈣就能長高? 人體長高主要是靠骨骼長度增加,骨骼生長需要鈣,同時,鈣的多少還決定了骨的硬度。 如果鈣不夠,就會發生骨質疏松,但是,鈣絕對不是使骨骼生長的主要動力。骨骼生長靠的是生長激素和從食物中獲得的蛋白質和營養素。 缺乏生長激素的孩子,即使有足夠的鈣,他們的個頭一樣長不高,而總能量和蛋白質攝入不足者只補鈣也不會長個子。 所以,長高并不僅僅與補鈣有關,生長激素等與生長有關的因素是否正常都需要全面評估。 如果孩子生長遲緩,千萬不要胡亂補鈣,應及時找出確切的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 補鈣也要適量,不是越多越好。嬰幼兒每天攝入的鈣量約為400毫克,青春期孩子與成人相仿,每天可攝入800毫克的鈣。如果攝入的鈣量大大超過以上的標準,可能會造成便秘,甚至干擾其他微量元素如鋅、鐵、鎂等的吸收和利用,還可能導致腎、心血管等器官組織發生鈣沉積,如產生腎結石等潛在危險。 兒童年齡不同適合的運動不同 由于身體發育不同,活動能力不同,所做的運動也有所不同,家長需要正確的引導。 1歲以內 父母可以給孩子做一些嬰兒操、按摩撫觸操等被動運動。 1~2歲 可以讓兒童以走、跑、跳躍、上下臺階等活動身體的輕量運動。 2~3歲 在走跑跳的基礎上,慢慢進行延伸運動,例如爬樓、拋接球、夾球跳等游戲運動。 4歲以上 運動游戲相結合,提高孩子的運動興趣,加強孩子的運動協調能力,例如丟手絹、老鷹抓小雞、過獨木橋等。 學齡期 開始接觸、學習游泳、跳繩、快步走、騎車、各類球類等運動。 青春期 多形式的體育運動,包含跑跳和轉身等多種形式,不要僅局限于單一運動,跳躍、跳高、慢跑、跳繩、騎車、踢毽子、籃球、排球、芭蕾、伸展體操、游泳和引體向上等運動都可以。 適當適量的運動才能促進發育 家長在指導孩子運動時,不能憑借自己的運動經驗,要學習兒童各階段運動的訓練方法和技巧,科學的增加運動量,把握循序漸進的原則,還要注意兒童的身體狀態和運動后恢復。 運動到孩子發汗、發熱、面色紅潤為宜。讓孩子多做一些跳躍性運動,促進身高發育的功效遠遠強于盲目購買增高類保健品。 孩子身高不理想到醫院需要查什么? 1.骨齡 ?拍骨齡片的意義 了解兒童真正發育水平:人類骨骼發育的變化基本相似,每一根骨頭的發育過程都具有連續性和階段性。不同階段的骨頭具有不同的形態特點,因此,骨齡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兒童真正發育水平,用骨齡來判定人體成熟度比實際年齡更為確切。 骨齡異常警惕疾病:骨齡的異常常常是某些兒科內分泌疾病的一個方面表現。如生長激素缺乏癥(GHD)),一般骨齡延遲都在兩年以上,身材明顯矮小。但性早熟患兒骨齡則提前,雖然早期身高快速增長,因其骨骺提前閉合,造成終身高矮小。青少年性發育遲緩,骨齡往往落后。所以在對生長發育異常的疾病治療時,監測骨齡的變化顯得格外重要。 了解生長潛力:骨齡檢測也是了解孩子生長發育潛力的一項重要手段,通過骨齡片可以看孩子的骨骺線是否閉合。想要幫孩子再長高,一定要在骨骺線閉合之前進行,否則就沒有干預的價值了。 2.甲狀腺功能測定 包括甲狀腺素(T4)、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和促甲狀腺激素(TSH)。 甲狀腺功能測定的意義 排除孩子是否有甲狀腺的異常,因為當甲狀腺功能減低時,兒童會出現生長緩慢、智力低下。 3.生長激素藥物激發試驗 人生長激素分泌呈脈沖式,分泌高峰一般在睡眠開始后1小時,白天生長激素分泌很少,所以隨意取一次血檢查人生長激素水平,對診斷垂體性矮小是非常困難的。傳統的診斷方法是應用一些能刺激生長激素分泌的藥物,如精氨酸、可樂定、胰島素、左旋多巴等,然后取血測定血清生長激素濃度。由于一種激發藥物診斷尚不可靠,所以強調要用兩種不同激發機制的藥物,分析兩次實驗結果,才能診斷受試者是否存在垂體生長激素缺乏。 ?生長激素藥物激發試驗的意義 看孩子的生長激素水平、分泌功能是否正常。 4.化驗檢查 根據個體情況做血和尿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等檢查 化驗檢查的意義 可以幫助了解孩子重要臟器和營養的情況,排除一些器質性疾病所造成的生長障礙。 其他如染色體檢查,排除先天遺傳性染色體病。必要時做頭顱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檢查,以排除顱內腫瘤。另外可根據具體情況,做特殊檢查,如血氨、X線四肢長骨攝片等。 一般孩子骨齡在14、15歲時骨骺就接近閉合,生長基本停止。家長平時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成長狀況,一旦發現孩子發育異常,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檢查,不能盲目等待孩子“晚長”,最終會耽誤孩子成年身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