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開始,氣候也隨之多變,不僅忽涼忽熱、晝夜溫差大,還一天比一天干燥,皮膚緊繃、口唇干裂、鼻咽冒火的感覺越來越明顯。 中醫有云:“秋氣通于肺” “燥易傷肺”,所以秋季的養生保健要應時令的變遷而調整,需以養肺潤燥為主。 中醫認為:“心為君主之官,肺為相傅之官。”即人的肺部,擔負著治理和調節全身氣、血、津液的重任,所以對肺的養護尤為重要。 1、早睡早起 秋天是陽氣收、陰氣長的時節,早睡早起可以幫助體內陽氣更好的收斂,陰氣得到應有的養護。但身體魚大自然保持相同的頻率時,一整天都會精神飽滿,精力充沛。 2、適當秋凍 初秋,人體的陽氣慢慢的收斂,如果過多過過快的增加衣物,容易把人給“燜”壞。民間也有“春捂秋凍”的說法,適當的“秋凍”可以令人體平和穩定,逐漸適應氣機變化,提升人體對寒冷的抵抗能力。 只不過,有兩類人需要格外注意: 小孩大多陽氣旺盛,而且好動,耐寒力就相對也較強些。但是,如果家長出于愛護之心把孩子們裹得像個粽子一樣,衣著過于后實,反而會加重孩子患感冒的可能性。 相反,老人因臟腑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慢慢衰退,大多是不耐寒的。當秋涼來襲時,一定要及時添加衣物,減少受寒導致生大病的可能性。 3、清晨運動 最適宜秋季鍛煉的時間在清晨,建議選擇動作平和、幅度不大的運動,比如散步、慢跑、太極拳等。 4、切勿過悲 中醫認為:肝主怒、心主喜、脾主思、肺主憂、腎主恐,五臟分別對應著我們不同情志。秋季人體的肺氣逐漸收斂,心情上會出現相對低落的情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悲秋”。這種情緒適度即可,若像《紅樓夢》中林黛玉那般過度悲憂,則會傷身傷肺。 隨著秋燥的感覺越來越明顯,人們容易受到燥邪而感覺身體不適,皮膚緊繃、口干舌燥、鼻干咽癢、咳嗽不止。所以秋天一定離不開防秋燥,一定要注意滋潤保濕!那么秋季潤燥吃些什么好呢? 1、梨 梨被譽為百果之宗,鮮甜可口、香脆多汁、營養豐富。梨味甘、微酸,性涼,有清心潤肺、止咳化痰、生津止渴、退熱降火等功效。常吃梨,不僅可以解除因上呼吸道感染所產生的咽喉干燥、煩渴潮熱等癥,還能預防喉癌、肺癌。 2、蓮藕 ![]() 秋季的蓮藕,在經歷了春夏兩季的沉淀之后,不僅口感好,還有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被稱為“秋季最佳滋補品”。蓮藕與蓮子同食,可補肺益氣;與百合同食,可潤肺止咳;與糯米同食,可滋陰益氣;與豬肉同食,可健脾養胃。 3、鴨肉 ![]() 鴨肉性寒,味甘、咸,入脾、胃、肺、腎經,有滋五臟之陰、清熱止咳、養胃生津的功效,是秋季進補的最佳葷類食物。與酸菜同食,可清肺養胃、滋陰補腎;與紅豆同食,可利尿解毒;與沙參同食,可生津清肺、滋陰潤燥。 4、蜂蜜 ![]() 《本草綱目》中記載:“蜂蜜有五功:清熱、補中、解毒、潤燥、止痛。”中醫認為,蜂蜜有養陰潤燥、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的功效,尤其是枇杷蜜,止咳的效果最佳。 5、銀耳 ![]() 銀耳的營養價值很高,自古以來便是滋補佳品,歷代皇家貴族更是把銀耳視為延年益壽的珍品。銀耳性平,味甘、淡,入肺、胃、腎經,能潤肺滋陰、養胃生津,補腎益精、美容養顏,對咳嗽、痰血、口渴等癥均有一定的療效。 6、百合 ![]() 百合味甘,性寒,歸心、肺經,有養陰潤肺、止咳平喘、清心安神、補中益氣的功效,早在漢朝時便已入藥醫病。 7、山藥 ![]() 山藥味甘,性溫、平,無毒,入肺、脾、腎經。山藥對脾胃虛弱、肺氣虛燥、痰喘咳嗽等癥狀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而且山藥含有的皂苷黏液具有潤滑的作用,還能起到滋陰潤肺的效果,所以山藥在肺養的食材中名列前茅。 8、荸薺 ![]() 荸薺又稱馬蹄,味甜多汁,清脆可口,營養豐富,自古便有“地下雪梨之美譽”, 北方人更是將其視為江南人參。荸薺具有清熱生津、化濕祛痰、涼血解毒等功效,對口燥咽干、肺熱咳嗽大有好處。 秋季要以養肺潤燥為主,合理的膳食和良好的心情都是很重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