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9-01 我處處與人為善,樂于助人,幫助別人獲得小小的幸福是我喜歡做的事,但另一方面,我又異常敏感,能覺察出人和人之間情緒的變化,之后我會變得很緊張,我不知道為什么會變得極度恐懼和緊張,甚至全身顫抖,我害怕人和人之間的對抗,這是因為恐懼嗎?還是因為自尊?因為缺乏安全感?我又該怎么改變呢? 王明燦:二級心理咨詢師
而且在社會心理學上還有一個重要的概念,依戀。人是社會性的動物,希望與他人在一起,建立協作和友好聯系的一種心理傾向,個體在孤單的情境中,假設與人對抗以后,會害怕與人疏遠,此時就會產生不適應和不安。 如果能一輩子都有很好的關系,就會覺得受人尊重,能夠一起分享快樂,痛苦時也能夠排憂解愁。親合不再,內心就會覺得恐懼焦慮,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人在世上,總是怕會引起糾紛的,引起糾紛勢必就會有矛盾,火花四濺,讓自己不悅。與此同時,人也會自卑,會對自己的能力感覺不足,深怕別人會強壓自己,和自己對抗。 如此一來,那么想要開開心心的在世界上,就會感覺很有壓力,缺乏安全感。為此,一想起與人對抗,內心就會害怕,這是一種潛意識的怕矛盾的想法在里面,既有怕關系破裂的風險,也有擔心自己無法面對困境的窘境。 要想改變這個局面,首先得調整認知,改變自己不愿意與人對抗的局面。人在世上,沒有矛盾的東西是不存在的,只要有人,就會有矛盾,那么就會產生沖突。學會沖突和面對困難,是人成長的一個主題。 其次,學會人際關系的取舍。人脈結交不是越多越好,能夠幫助自己、陪伴自己的伙伴有幾個足矣,其它的就是一般關系相處便成。保持善意的同時,也可以學會正確與人交往的方式。 讓自己強大起來,自尊自信,不要害怕關系破裂以后會怎么辦,與人對抗,無非就是關系不好而已,但是只要能夠解決問題,面對生活,有時必要的爭取和對抗也是必需的。 就像你去應聘,人家問你需要多少薪酬和待遇?你要是妄自菲薄,不敢提出自己的要求,反而害怕這種要求會給別人添麻煩,那么這種態度就太自卑了,該爭取自己權益的時候自信一些,鼓起勇氣,相信自己的能力,到那時任何難關都可以面對。 到那時,就不怕任何風險了。
你好,就像一個孩子如果害怕黑天,就總是希望永遠都是白天一樣,如果害怕對抗,就會渴望世界永遠都是和平和諧。 那么因為什么恐懼對抗也許是需要做一些探討的。 比如一個很小的孩子,在目睹過父母激烈的爭吵甚至動手打架,雖然他們并不明白發生了什么,但是會有一種極度的恐懼感甚至會伴隨身體的反應,比如顫抖。然后在這樣環境下的孩子就會非常敏感于父母的語氣情緒態度是否又會有發生爭吵的可能。 再比如,一個孩子在幼兒園或者學校,經常會被人無端的欺負攻擊挑逗,而他們自己覺得又無力反抗,也會非常敏感的去覺察環境中是否會有危險。假如在青春期的孩子被同學當眾欺負不僅僅會恐懼還會覺得很羞恥,也會極度的警覺環境中的危險因素。 所以,如果我們因為某種原因對對抗情景有過某種經歷,而且不知所措,那么就可能會有極度的恐懼感甚至身體的某種反應,也會對環境非常敏感警覺。 雖然不知道你的恐懼感來自于哪里,但是可以在這方面做一些探究。當我們知道這種恐懼感來自于哪里,并且對客觀環境有一定的認識,這種認識并非來自于延續小時候的某種不客觀的認識。然后需要接受世界上就是會有不和諧、對抗的存在,就像有白天就有黑夜一樣。能夠讓自己面對對抗的情景,找到面對對抗時的應對辦法,也許你會對對抗有不同的感受。
看完你的描述,感覺樓主是個善良、溫柔的情感互動小天才~并不是每個人都擁有對人情緒變化敏銳的洞察力的,這樣的能力對你的人際關系一定起到正向的推動作用~相信你的人際關系一定不差吧~ 你說一直以來都“害怕與人對抗”,其實,沒有人真的喜歡和人對抗或沖突的。看到你這么說,我的第一反應是:害怕對抗,那就不對抗呢,試試會怎么樣? ◇如若不對抗,或許會面臨兩種結果: √一種是弱下去【逃避】了,失掉了原本應該爭取得到的個人利益,自己委屈、不愉快; √另一種是表面【和解】了,繼續著你和對方的和諧共處的“親密”關系。 然而,“害怕”有兩種,一種是【害怕且不想】;另一種是【想卻害怕】。 從你的描述中似乎可以看到,你并沒有選擇【不對抗】,而是產生了一些情緒和軀體反應:恐懼、緊張、顫抖,并影響了部分社會功能。我想你這么選擇,一定有你的道理。那是什么呢? ◇我想,或許就是: √【想】對抗:有意愿,有攻擊的愿望或潛意識; √卻【不敢】對抗:“弱小無能感”支配著自己,尚未看到自己已長大、成人、有力量。 ◇我能想到的原因是: 或許樓主小時候,有一個和你關系十分親密的媽媽(或爸爸,或其他重要他人呢),但是ta脾氣卻不太好,情緒不太穩定;導致樓主: √雖然很愛ta,但卻又很怕ta; √一邊很想反抗ta,另一邊又害怕傷害ta; √一方面想親近ta,另一方面又很想攻擊(或打壓)ta。 這就會讓我們對“人與人之間的火藥味”比較敏銳,因為情緒不穩定,所以使得我們格外關注情緒。 心里想著,千萬別起沖突~一旦對方開啟對抗模式,我們既想反擊,又不忍心反擊。這樣焦躁的情緒使我們情緒和身體都有了比較明顯的反應。實則是早年互動模式的【重現】。 ◇關于怎么改變的問題: 無非有三種選擇: √認慫,逃開; √告訴自己已經是個大人了,有和對方對抗的力量了,不懼; √站在原地發抖,同時告訴對方:你這樣怒氣沖沖的樣子讓我很害怕、很恐懼,我都已經嚇得發抖了。 看看樓主最能接受哪種方式,下次可以嘗試看看有沒有讓自己覺得好一點~ 以上個人觀點,僅供參考~祝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