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查詢、養生經典、有病不求人 來源:央視科教 胃酸、胃脹、胃痛——困擾老中青三代人的“大殺器”! 陳明 主任醫師 北京中醫藥大學 中醫千年古方治胃病,胃酸、胃脹、胃痛,對癥下藥療效好! 胃脹 吃完東西不能消化,胃里邊發脹是老年人最常見的胃病。提示引起胃脹的原因有很多! 胃脹不適有靈方,和劑局方二陳湯!解決這種類型的胃脹,您可以嘗試二陳湯↓↓↓↓↓↓ 二陳湯 二陳湯由陳皮、半夏、茯苓、甘草四味藥組成,因為主藥半夏、陳皮藥性越陳越好,所以取名二陳湯。 陳皮有和胃、理氣化痰的作用;半夏是治胃良藥,有化痰、溫胃、散結的功效,這兩味藥同時還兼具祛胃寒的作用;茯苓、甘草能夠健脾益氣,四味藥搭配起來既能夠去除病因,又能溫養脾胃。 胃痛 常見的胃痛有兩種:寒重型胃痛和熱重型胃痛,需要區別對待。 寒重型胃痛 良附丸 良附丸可以做成藥丸,現在藥店也有中成藥,也可以用高良姜、香附煎湯藥喝。 高良姜有溫胃止痛的作用,能夠緩解胃寒氣滯導致的疼;香附辛香走竄,有行氣的作用,是疏肝的首選藥物,但是孕婦慎用! “姜”入藥有學問 高良姜針對胃寒氣滯導致的疼;生姜偏于治消化不良、惡心嘔吐等胃部不適;干姜也稱作老姜能夠溫脾胃,主要治療脾胃虛寒導致的拉肚子。 熱重型胃痛,胃痛的時候胃部有灼熱感。魚生熱,肉生痰,肉食吃多了,人體會生熱、生痰,痰熱互結是導致胃熱疼痛的根源。 熱重型胃痛 小陷胸湯 黃連,尤其是雞爪黃連清胃火效果非常好;半夏能夠和胃化痰;瓜蔞既能夠清火,又能夠化痰,還有散結的作用。 胃酸 胃酸是因為胃里有熱,酸出于肝、走于胃,想治療反酸需要清胃火。針對此情況,中醫推薦左金丸。 左金丸之自制抑酸代茶飲 左金丸是治反酸燒心的良方,也可制成抑酸代茶飲來緩解胃酸癥狀,是金元時期朱丹溪的藥方,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 黃連能夠清胃熱;吳茱萸用來反佐黃連清胃火的作用,防止黃連太過寒涼,對胃造成刺激。 總結: 千年古方治胃病! 胃脹可用二陳湯; 胃痛分情況對待: 寒重型胃疼推薦良附丸 熱重型胃疼推薦小陷胸湯 反酸燒心請用左金丸! 附:按摩的調理方法 一般來說,口臭、胃酸、便秘多是胃火惹的禍。朱丹溪在《局方發揮》中指出:“平時津液隨上升之氣郁積而成,郁積之久,濕中生熱,故從火化,遂作酸味,非熱而何?”意思是說,津液隨氣上升而郁積生熱,時間長了就要化生為火,口中酸味便是由這熱引起的。 口臭和便秘也表明體內有胃火。如果你同時存在口臭、胃酸、便秘這幾個問題,就可以確定是有胃火了。這是可采取按摩內庭穴祛胃火,另外還可以采用針刺療法針刺內庭穴,則有很好的祛胃火功效。以下具體介紹按摩內廷穴的手法。 內庭穴位置:足背上,當第2、第3趾間,趾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 取穴時,正坐垂足或仰臥位,在第2跖趾關節前方,第2、第3趾縫間的紋頭處。平時也可多用指端按壓此穴,按壓時,以一側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壓,以酸脹感為宜,每側1分鐘,共2分鐘,每天堅持按摩。若能同勞宮穴一起按摩,效果則更佳。 勞宮穴為手厥陰心包經上的要穴,它在手掌心第2、第3掌骨之間,握拳屈指時中指尖指向的地方即是。之所以它能去熱除口臭,是因為它是心包經上的滎穴,所以清熱瀉火也是它的一大功能。臨床上也常用它來治療由于身熱或者內熱引起的口瘡、口臭,效果突出。 按摩內庭穴還可治其他疾病 1、治消化不良。很多人一上了年紀,消化功能就會大大減退,出現消化不良、不愛吃東西、腹脹、排便困難等癥狀。這時若能通過按摩內庭穴來改善,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2、祛痘痘。經常按摩內庭穴還可以改善因胃火大引起的痘痘問題。如果您想讓痘痘快點兒消失,除了不要吃過于油膩的食物外,可每天用手指指端按壓內庭穴,力量要大,依據個人的承受能力,以能接受為度,最好在每天早上7-9點的辰時(胃經當令)按摩效果最佳。 3、抑食欲減肥。一般來說,胃火大的人比較能吃,消谷善饑,這樣也容易引起肥胖。你若想通過抑制食欲來控制體重,仍舊可以找內庭穴來幫忙。內庭穴能抑制食欲的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它能夠瀉胃火。按摩內庭穴可以將胃里面過盛的火氣降下來,從而降低食欲。你可以在每天早晚堅持用大拇指輕輕揉動此穴100次,以有酸脹感為宜。 |
|
來自: 心靈之約n3e0g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