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罵人,當然不像一般市井小民那樣,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他老人家這句經典的罵人話,不帶一個臟字兒——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爛泥扶不上墻,恨鐵不成鋼。 罵誰呢?他的弟子,一個叫“宰予”的學生。 一罵千年,“宰予”何人?宰予,春秋時期魯國人,算是孔子的老鄉。名字很有意思,字子我,亦稱“宰我”,要按照今天的意思來理解,那就是“宰了我吧”,估計父母給他取名字的時候,也沒想到這一層。 宰我生于公元前522年,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宰我比老師孔子小了二十九歲,所以在孔子眼里,把他當兒子看待。當然,在古代所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宰我同學即使把老師孔子當成父親那樣對待也不過分。 孔子對待宰我特別嚴格,或許就是因為兩人之間的這層父子師徒的關系。宰我在孔子的弟子中,以能言善辯著稱,嘴巴不饒人,辯論起來,連老師孔子都難以招架,所以宰我奪得孔門弟子中“吵架第一”,“言語”科之首,“孔門十哲”之一,這可十分的了不起。 被孔子譽為“圣人”的顏回,就是孔門十大哲人的老大,宰我能夠在三千弟子中脫穎而出,位列前十,那不是相當優秀,而是優秀到了極致。 宰我經常跟著老師孔子周游列國,宣揚儒家思想,深受孔子的信任和重用,因為辯才無礙,所以常常獨當一面,曾經作為代表出使齊國、楚國。 這么一個能人,怎么就被老師孔子罵了個狗血淋頭,而且這句罵人的話還流傳千年,一直到今天都被人們津津樂道,宰我同學可真冤枉。 任性宰我,“刁難”老師一個學生太優秀了,往往不夠謙虛,甚至連自己的老師都要懷疑。宰我同學天資聰慧,勤學好問,經常請教老師孔子一些古怪刁鉆的問題。說是請教,其實和故意“刁難”差不多。 “井有仁焉”就是任性宰我刁難老師的一個案例。《論語·雍也》記載:
什么意思呢?宰我有一次突然問:“仁愛賢德的人,如果有人告訴他說,有一個仁德的人掉在井里去啦,他要跟著跳到井里面去嗎?” 這么一個莫名其妙的問題,不是故意刁難人嗎?他可能想表達的是,如果一個仁德的人的主張錯了,就像一個陷阱一樣,那么另外一個仁德的人,應該順從他的主張嗎?“井”其實是一個譬喻,表示錯誤的主張。 宰我就是在質疑自己的老師,關于“仁”的主張是否正確。結果孔子怎么回答呢?老夫子說:“為什么要跟著去跳井呢?君子可以去井邊把人救上來,卻不能自陷于井中。君子可以被欺騙,但是不能被迷惑。” 老夫子沒有直接反駁或者批評,而是順著宰我的話,告訴他什么才是“君子所為”,既然知道別人錯了,那就糾正他,而不是將錯就錯。 姜還是老的辣啊,這一回合宰我輸了。接著宰我又問了個關于為父母“守孝”時間長短的問題,三年好還是一年好?孔夫子聽完,直接感嘆“禮崩樂壞”,宰我無可救藥了,成了“無父無母”的“不仁不義”之輩了。——典出《論語·陽貨》。 宰我問老夫子,一個人為父母居喪,三年時間是不是太長了?三年不為禮,勢必禮崩樂壞,回到原始人了。孔子反問說:父母去世,你吃好的,穿好的,心安嗎? 沒想到宰我大喇喇地說:心安啊!孔子生氣地說:你自心安,人家食不甘味,吃不好住不好,睡覺都不安穩。你既然心安,那你就去這樣做吧! 孔子一向主張周禮,君臣父子,不可逾越,宰我如此大逆不道,讓他氣歪了鼻子。 夫子罵人,有何“用心”?自古以來,老師罵學生,那是天經地義。孔老夫子氣急了,也是要罵人的。宰我同學被罵這件事,記載在儒家經典《論語》這本書中,可信度很高。
什么意思呢?有一天老夫子正在講課,宰我同學不認真聽講,大白天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鼾聲如雷,同學們都憋不住笑。 老夫子臉上掛不住,勃然變色,生氣地說:“真是一塊爛木頭,無法雕琢啊!真是爛泥扶了墻,怎么也抹不平啊!宰我無可救藥了,我還能說什么!” 老夫子說完,一看宰我還沒醒,接下來又感嘆道:“我一開始啊,評判一個人,聽他說的話就相信他的為人處世;現在呢,不僅要聽他說的話,還要看他行的事,因為宰我睡大覺,我改變了自己的態度。” 按道理說,學生上課睡懶覺,很正常啊,為什么孔夫子對宰我同學這么嚴苛呢?老夫子的震怒,其實是恨鐵不成鋼。 從老夫子說的“聽其言而信其行”到“聽其言而觀其行”來看,真正讓孔子傷心的,是宰我這個所謂的“三好學生”言而無信,沒有說到做到。 宰我天資聰穎,一直很優秀。孔子很看好宰我,希望他能夠在同學中做個好榜樣,宰我同學也對老師保證,絕不胡作非為、調皮搗蛋。但是上課睡大覺,不遵守課堂紀律,這就讓老夫子很失望了。因此老夫子才會在課堂上,生氣地說他“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 孔子罵人的話,翻遍《論語》也就這么一句。可見他對宰我是多么地“恨鐵不成鋼”,罵他沒出息。 也許這句話讓宰我幡然醒悟,脫胎換骨,努力擺脫了“壞學生”的標簽,終于成為孔門“十大哲人”之一,在南宋被皇帝封為“齊公”,在明朝嘉靖九年又改封為“先賢宰予”。如此,也不枉了孔夫子對宰我的一片熱心。 END. 我是博書君,更多精彩內容,關注我的賬號:博書。看完文章,記得點贊和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