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起源于中國,這是世界公認的。至于起源于何時,盆景界的看法尚不統一。現在很多人都認為,盆景是由栽培觀賞植物,以及模仿自然山林堆砌假山造國發展演變逐漸形成的。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時期(距今7000余年)遺址中發現繪有盆栽植物的陶片,有人認為這可能是盆景起源最早的證據。在河北望都東漢墓壁畫中(距今1700余年)有盆栽花卉的畫面,畫面是一個圓盆,盆中栽著6支紅花,盆下配有方報幾架,形成植物盆缽幾架三位一體的藝術造型,與現代的盆景極為相似,有人認為這就是盆景的前身。至于盆景起源的確切時間,有待今后更多的出土文物加以證實。 盆景二十四技 枝無寸直,一寸三彎。 疏處可走馬,密處不透風。 一枝見波折,二枝分長短,三枝講聚散,多枝有露有藏。 直長位宜藏不宜露,直曲位宜露不宜藏。 梅花盆景的寧折勿彎、寧斜勿直。 盆景是無言的詩、立體的畫、活的雕塑。 景成之日,功在十年! 不怕剪錯枝,就怕立錯位。 蓄技截干。丈山,尺樹,寸馬,分人。遠山無樹,近大遠小。 造物成形妙畫工,地形咫尺遠連空。 蛟龍出沒三萬頃,云雨縱橫十二峰。 清座使人無俗氣,閑來當署起清風。 諸山落水蕭蕭夜,醉夢江湖一葉中 去強留弱;去粗留細。 審要準,裁要狠. 左顧右盼兩彎半,云頭雨腳美人腰。 不干不澆,澆則必透。 見干見濕;薄肥勤施; 景樹無根似插木亭子觀尖,盆景觀腳。 春抹異位芽, 夏剪強弱枝; 秋天應追肥, 冬剪所以枝。 雜木盆景管理歌。 病蟲宜早防。 冬天正是時。 及時清落葉。 消滅越冬卵。 石硫劑; 春來樹無恙。 剪枝五去五留法; 去遠留近、去大留小。去直留曲,去中留邊,去高留低。 雜木盆景日常管理歌: 春日澆水宜早上, 加強光照防徒長。 增施'磷鉀'有機肥; 枝壯葉厚節徑短。 夏日最好避西曬。 防止葉片早枯焦。 氣溫下降及時肥。 酷暑盆景分外妖。 秋季西風落葉黃, 扣水減肥理應當, 植物體內轉機制; 勤查調整樹可安。 冬季防寒是主要。 高處放置是首要。 室內越冬見光照; 充分休眠盆景好。 盆景花卉施肥有一套要領; “四多”黃瘦多施,發芽前多施,孕蕾期多施,花后多施。 “四少”肥壯少施,發芽少施,開花少施,雨季少施; “四不”徒長不施,新栽不施,盛暑不施,休眠不施。 嶺南盆景: 脫衣換錦,一展三變,春芽秋葉,夏茂冬藏 下長上短,里長外短。 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 盆樹四條件:根露、干粗、枝密、葉細 盆樹四大家:黃楊、金雀、迎春、絨針柏。 盆樹七賢:黃山松、纓絡柏、榆、楓、冬青、銀杏、雀梅。 盆樹十八學士:梅、桃、虎刺、吉慶(冬珊瑚)、枸杞、杜鵑、翠柏、木瓜、臘梅、南天竹、山茶、羅漢松、西府海棠、鳳尾竹、紫薇、石榴、六月雪、梔子花。 嶺南盆景“蓄枝截干法” 蘇派盆景“六臺三托一頂”的整形法 揚州盆景“一寸三彎云片式”造型法 海派盆景“剪扎并施法” 浙江的“”高干式'浙派 安徽的“扭旋式”徽派 山東的“屏風式” 四川的“蚓曲式”川派 福建的“氣根式” 嶺南盆景枝托上翹如鹿角,下垂如雞爪;冗繁削盡留清瘦、一枝一葉總關情。 樹干蛇行直立,左右垂臂橫出;樹形蒼勁渾厚,樹冠秀茂稠密。 揚派盆景樁必古老,片必平整,技法采用“寸結寸彎雞爪翅”,主枝像雞翅,分枝像雞爪。 制作要點:一提根、二頓節、三拿彎、四做片、五收頂。 蘇派盆景技法:粗扎細剪,以剪為主,以扎為輔。 海派盆景技法扎剪并重,細扎細剪。 野樁采挖:落葉樹落葉后發芽前,此時樹正處休眠;常綠樹可常年,最好是在春、雨季,關鍵在于須根全。 中國繪畫傳統技法在盆景技藝中的運用 意在筆先。 千山皆入畫,只取一峰青。 片山有致,寸石生情。 -峰則太華千尋,-勺則江湖萬里。 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 黃金分割法。 合攏則通體聯絡,拆開則逐物有姿。 不等邊三角形構圖原理。 中國繪畫傳統技法在盆景技藝中的運用 只畫魚兒不畫水,此中亦自有波濤。 -炬之光,通體皆明。 客隨主行。陪襯烘托。 實則虛之,虛則實之。 形斷意連,跡斷勢連。 神龍見首不見尾。 山欲高,盡出則不高。煙霞鎖其腰,則高矣。 遠眺視其勢,近觀視其質。 近觀有露,露則其質;遠眺有藏,藏則意現。 景越藏,境界趆大。 巧拙互用,粗細兼施。 中國繪畫傳統技法在盆景技藝中的運用 山之體,石為骨,樹木為衣,草為毛發,水為血脈,寺觀林落橋梁為裝飾。 石本頑,樹活則靈。 樹不可繁,要見山之秀麗。 丈山尺樹寸馬豆人 盆景根、干、枝修剪十六忌 根忌:回根、片根、逆根。 干忌:S干、逆干、奪主干。 枝忌:片枝、平行枝、內側枝、切干枝、交叉枝、超長枝、車輪枝、對生枝、蛙腿枝、逆枝。 近宜細膩,遠宜概括; 下宜清晰,上宜模糊; 近樹宜大,遠樹宜小 丈山尺樹,寸馬豆人。 遠人無目,遠樹無枝,遠山無石,隱隱如眉。 鳥鳴山更幽,蟬嗓林愈靜。 以鬧求靜,動靜相襯,均衡相宜。 賓主分明,參差有致,顧盼有情。 繁中求簡。 千里之山豈能盡奇,萬里之水不能盡秀 虛實相生。 實中有虛、虛中有實。 密中有疏、疏中有密疏密有致。 露者為實,藏者為虛, 有藏有露,則虛實相生。 平淡奇特,剛柔互濟。 漏、透、瘦、皺。 一彎二拐三出四回五鎮頂。 寧空勿實,超過5/10,多顯臃腫迫塞,少干3/10,則又松散單調。這個比例適用盆景的正視圖、側視圖和俯視圖。 盆景的布局最忌四平尺穩。 輕重不分、暄賓奪主 三遠法, 古人云:“山有三遠: 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 自山前而窺山后謂之深遠, 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 高遠之勢突兀,深遠之意重迭,平遠之意沖融而縹縹渺渺”。 盆景造型十二大原則。 意在筆先。 師法造化。 因勢造型。 動靜結合。 繁簡并用。 以小觀大。 陰陽向背。 主次分明。 比例協調。 顧盼呼應。 變化統一。 形神兼備。 妙用題名,畫龍點睛。 “語直無味,意淺無趣”。 盆景構景十種風格 古:多為樹樁盆景。取材松、柏、榆等,以松為主,有“無松不古”之說,塑造古老蒼勁的形象。 雅:取材以蘭為主,“無蘭不雅”形成幽雅,素樸的氣氛。 清:取材竹子的常青植物,以竹為主,“無竹不清”,形成清秀明快的景觀。 俏:多為觀花盆景,以梅為主,“無梅不俏”,形成奇麗多彩的美姿。 幽:多為山林盆景,用茂密的植物和山石等,構成如“青城天下幽”的叢林峽谷。 雄:多為山石盆景,取材以石為主,配以樹木和建筑,用相對高大的石料構成泰山雄姿般的景觀 險:也是山石盆景,但要造成懸崖陡壁之勢。 奇:以奇形石為主的山石盆景,構成如“黃山天下奇”般的景觀。 曠:多為水石盆景,構成海濱風光,令人心曠神怡。 秀:也是山水盆景,用材有山、水、花木等構成如:峨眉天下秀”的美麗風景。 樹樁盆景澆水五看法 一看栽植用盆; 二看培養土; 三看植株葉片; 四看生長季節; 五看氣候。 一景二盆三托架。 深盆高栽壅土提根法;圓筒沙培提根法;深盆平栽沖水提根法。 一年保活,兩年養根,三年養樹。 盆景制作的藝術表現手法 主次分明、虛實相生、疏密得當、動靜互襯、露中有藏、剛柔相濟、枯榮對比、形神兼備、巧拙互用、對比變化、平中之奇、不似之似、對立統一等。 盆景造型的形式 一。直干型(單干高聳式、單干矮壯式、單干健壯式、雙干高聳式、雙干健壯式、高聳叢林式、健壯叢林式); 二。斜干型(折斜式、橫斜式、直斜式、斜干叢林式); 三。直斜干型(矮壯雙干直斜式、高飄雙干直斜式、健壯雙干直斜式); 四。曲干型(直曲式、斜曲式、回旋式、雙曲式、曲干叢林式); 五看氣候。 一景二盆三托架。 深盆高栽壅土提根法;圓筒沙培提根法;深盆平栽沖水提根法。 一年保活,兩年養根,三年養樹。 盆景制作的藝術表現手法 主次分明、虛實相生、疏密得當、動靜互襯、露中有藏、剛柔相濟、枯榮對比、形神兼備、巧拙互用、對比變化、平中之奇、不似之似、對立統一等。 盆景造型的形式 一。直干型(單干高聳式、單干矮壯式、單干健壯式、雙干高聳式、雙干健壯式、高聳叢林式、健壯叢林式); 二。斜干型(折斜式、橫斜式、直斜式、斜干叢林式); 三。直斜干型(矮壯雙干直斜式、高飄雙干直斜式、健壯雙干直斜式); 四。曲干型(直曲式、斜曲式、回旋式、雙曲式、曲干叢林式); 五。臥干型(橫臥式、曲臥式); 六。懸崖型(全懸式、半懸式、半懸飛旋式); 七。臨水型(單干臨水式、雙干臨水式); 八。倒掛型(單干倒掛式、雙干倒掛式); 九。水旱型(半水旱式、全水旱式); 十。假山叢林型(峰嶺叢林式、丘陵叢林式、峭壁叢林式); 十-風動型(單干風動式、雙干風動式、叢林風動式); 十二。過橋型(單樹過橋式、雙樹過橋式、叢林過橋式); 十三。腐干型(洞穴式、斧劈式); 十四。枯朽型《枯梢式、枯枝式、枯干式(舍利干)》; 十五。怪異型(疙瘩洞孔式、靈芝式)。 意境美是盆景藝術的最高境界 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貴在求其神韻。 松有高矮曲直,貴求其勁; 柏有怪奇枯榮,貴求其拙; 垂樹貴求其柔情,懸樹貴求其險奇, 花樹貴求其艷麗,果樹貴求其殷實, 春樹貴求其生機,夏樹貴求其繁茂, 秋樹貴求其紅葉,冬樹貴求其寒姿。 凡樹知其精神實質,才有神韻可求。 中正之勢:四平八穩、不倚不斜; 平和之勢:細雨和風、波瀾不驚; 興旺之勢:生機勃勃、青春煥發; 迎客之勢:躬身長揖、彬彬有禮; 清逸之勢:翩翩君子、秀色可餐; 突兀之勢:如佛頂山之頂佛、云扶石之扶云; 垂瀉之勢:黃河之水天上來、飛流直下三千尺; 雄勁之勢:飛鵬撲虎、虬龍翻江; 雄奇之勢:呑天化地、震撼蒼穹; 奇險之勢:危樓百尺、高峰墜石; 奇逸之勢:清高飄逸、超塵脫俗; 奇崛之勢:老干虬枝、盤根錯節; 順勢:浮萍順水、隨波逐流; 逆勢:云山倒卷、倒掛金鉤; 奔越之勢:揚鞭催馬、險渡關山。 中正之勢:四平八穩、不倚不斜; 平和之勢:細雨和風、波瀾不驚; 興旺之勢:生機勃勃、青春煥發; 迎客之勢:躬身長揖、彬彬有禮; 清逸之勢:翩翩君子、秀色可餐; 樹冠的布局要求: 一、樹冠垂直、水平與均衡; 二、樹冠要回轉'挑頭'; 三、樹冠要前傾。 達到樹形正面要露,后面要藏,藏露兼存,含蓄有余的效果。 山水盆景的常見形式 1、近景式: (1)懸崖式:該造型注意中心把握,雖要夸張,但要合乎情理。 (2)象形式:要在似象非象之間,咀嚼一番。不要過于逼真,也不能過于抽象難懂。 (3)怪石式:要做到形態舒展大方,奇而不失真,不能矯揉造作。 2、遠景式: (1)峰:形態氣勢挺拔,要達到氣勢磅礴,巍峨聳立。 (2)巒:層層相連、形式圓轉、造型要穩健莊重、氣勢浩蕩。 (3)磯:為突出江邊的巖石。 (4)峽:兩山夾著的水道。 (5)礁(島):江湖海中突出水面的部位。 (6)谷:兩山深處,天流水可通路者。 (7)壑:山中的旱溝。 3、水旱式: (1)全旱式:此題材易用淺盆。 (2)半旱式:描寫水際一角。 4、掛壁式: 設計掛壁畫面要簡練秀麗,層次要豐實。寓意要深刻。 5、附石式: 狀如樹木自然長在巖石中,古樸而有野趣,可置于山水盆中。 6、供石: 所選之石要具備瘦、透、漏、皺、或做到形、神、色、紋、韻。 樹木盆景分類及造型方式以木本植物為主體,經藝術處理(修剪、攀扎)和精心培養,在盆中典型地再現大自然孤或叢林神貌的藝術品。 1.澆水 澆水是樹樁盆景管理的最重要、最頻繁的措施之一。樹樁栽植于盆中,不論是深盆,還是淺盆,泥土總是有限的,所含水分也是有限的,如長期不澆水進行水分補充的話,樹樁就會因缺水而枯萎,因此要及時觀察,根據其土壤干濕情況澆水,保持土壤水分。當然澆水也不可過量,若澆水過量,盆土長期過濕,則易引起根部缺氧和腐爛;同時澆水的多少還要視具體樹種不同、季節變化、天氣冷暖而定。一般說來,夏季或干旱時,最好早晚各澆一次水,春秋季節每天或隔日澆一次水,春天樹樁萌動,也可視情況早晚澆一次水。梅雨季節或雨天時,則不需要澆水,還要注意排水。砂質土壤可多澆水,粘性土壤要少澆水。澆水可以葉面噴水,也可以根部灌水,一般二者結合,先葉面噴水,再根部灌水灌透,注意不要澆“半截水”造成盆面濕、盆內干的現象,而且葉面噴水也不可過多,易引起枝葉徒長。 2.施肥 樹樁盆景的盆缽內土壤有限,因而養分也有限,應注意肥料的補充。樹樁盆景因其小中見大的藝術特性,不可施肥太多、太頻繁,要掌握施肥含量、種類,把握施肥季節。植物生長養分的三要素為氮、磷、鉀肥,氮肥可促進樹樁枝葉生長;磷肥可促進其花、果實形成;鉀肥可促進莖干和根部的生長,所以選用肥料應根據樹樁種類和其生長態勢而確定。 需要使樹樁枝繁葉茂,可多施氮肥類;需要樹樁多出花果,則可增加磷肥含量;需要根干粗壯,發達時,則可多施鉀肥。施肥方式一般又分遲效性施肥和速效性施肥。遲效性施肥一般是將有機肥粉碎、腐熟后按一定比例混入土壤中,在換土時,摻入盆中,讓其慢慢提供養分;速效性施肥則是將有機肥或化肥稀釋后,根據樹樁的季節性生長需要進行施肥,但要注意,不可過濃,新栽樹樁不宜進行此類施肥,雨天施肥,肥效流失,效果不好。 3修剪 盆景樹木仍在不斷生長,如任其自然生長,不加抑制,勢必影響樹姿造型而失去其藝術價值。所以要及時修剪,長技短剪,密技疏剪,以保持優美的樹姿和適當的比例。 4摘心 樹木盆景為抑制其高生長,促使側技發育平展,可摘去其技梢嫩頭。 摘芽:樹木盆景在其干基或干上生長出許多不定芽時,應隨時摘芽,以免萌生叉枝,影響樹形美觀。 5摘葉 觀葉樹木盆景,其觀賞期往往是新葉萌發期,如械樹、石榴等新葉為紅色,通過摘葉處理,可使樹木一年數次發新葉,鮮艷悅目,提高其觀賞效果。 修枝:樹木盆景常生出許多新枝條,為保持其造型美觀,須經常注意修技。修技方式應根據樹形來決定,如為云片狀造型,則將枝條修剪成平整狀。一般有礙美觀的枯枝、平行枝、交叉技等,均應及時剪去。 修根:翻盆時結合修根,根系太密太長的應予修剪,可根據以下情況來考慮。樹木新根發育不良,根系未密布土塊底面,則翻盆可仍用原盆,不需修剪根系。根系發達的樹種,須根密布土塊底面,則應換稍大的盆,疏剪密集的根系,去掉老根,保留少數新根進行翻盆。一些老樁盆景,在翻盆時,可適當提根以增加其觀賞價值。并修剪去老根和根端部分,培以疏松肥土,以促發新根。 6翻盆換土 盆景樹木在盆中生長多年后,須根密布盆底,澆水難以滲透和排出,肥料也不易吸收,會影響樹木的正常生長,這時就應翻盆換上。翻盆可用原盆或換稍大一號的盆,根據樹木大小來決定。換土可改善土壤的通氣透水性,增加土壤養分,有利盆景樹木健壯生長,提高其觀賞效果。 |
|
來自: guomindong > 《盆景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