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人體大量出汗,耗傷津液,胃腸功能減弱,心血管系統的負擔增加,機體處于一個消耗狀態,而入秋后,人體通過自我調整,將夏天浮越于體表的陽氣逐漸收斂于體內,這一過程就容易產生疲憊、倦怠的感覺。 《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提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如何判斷自己脾胃虛? 看舌頭。中醫認為,脾開竅于舌,脾虛則運化無力,氣虛則舌體失于充養。脾胃氣虛的人一般舌苔很淡,且舌體微微發胖,兩側有明顯齒痕。 這幾個穴位按一按,健脾養胃! 太白穴:此穴是人體健脾要穴,能治各種原因引起的脾虛如先天脾虛、肝旺脾虛、心脾二虛、脾肺氣虛、病后脾虛等,并有雙向調節作用,如揉此穴腹瀉可止,便秘可通。另外,點揉太白穴還可調控血糖指數,高者可降,低者可升。取定穴位時,可采用仰臥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勢,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后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操作:按揉時取坐位用左手拇指指腹按揉右側太白穴,以穴位處感到微微酸痛為度,反之亦然。不必用太大的力氣,每天堅持3~5分鐘。 脾俞穴:脾俞穴是脾臟臟氣匯聚之處,主管把食物轉化為身體需要的氣血等精微物質。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在背闊肌,最長肌和髂肋肌之間;有第11肋間和肋下動、靜脈后支。 操作:按揉脾俞的時候建議手握空拳輕輕叩擊脾俞數次即可,切記不可重錘。每日數次,疲勞時還可以起到緩解疲勞的作用。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之功能。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即是。 操作:按揉的時候端坐凳上,四指彎曲,按放在小腿外側,將拇指指端按放在足三里穴處正確位置,作點按活動,一按一松,連做36次。兩側交換進行。 |
|
來自: 孟溪ProbeT連山 > 《脾臟和胃(含口、肉、唇和涎)》